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乃生态之争
2013-06-14 11:05:58 来源:新浪科技 评论:0 点击:
二十一世纪的商战里,一流企业拼生态,二流企业拼服务,三流企业拼产品。这十年当中,一中一外两家企业为我们地很好诠释了生态商战的涵义。
其一是苹果公司。在乔布斯近乎偏执的理念之下,苹果构建起了一个强大而封闭的生态体系。更为重要的是,在苹果自建的IOS平台中,形成了开发者与应用者的生态圈。
其二是阿里巴巴集团。过去十年间,马云几乎一手将国人带入了网购时代,仅淘宝网的职业卖家就多达六百多万。并且有自创的支付宝作为支付工具,同时阿里金融为网店业主提供融资需求,这就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网购帝国。
在这样的生态商战理念的推动下,金融业应当跟上时代的步伐。尤其在大数据时代里,互联网金融是银行业不得不面对的竞争领域。所谓的大数据,核心在于在多类型、海量数据之中的分析处理能力。而互联网则恰好为金融走入大数据时代提供了最佳平台。一个现成的例子就是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金融,依托于淘宝网和天猫网详实的订单信息,阿里金融得以掌握店家最真实的经营数据,并对此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筛选出合格的店家为其发放贷款。这种信贷审批流程和风控手段有别于传统的银行,并且足够可靠。对于银行最直接的现实意义就是,把控制微型企业信贷风险的同时,还可以节省信贷员的人力成本。
目前,阿里金融的贷款规模不过是数百亿元,而体量最小的上市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也要数倍于它。这种比较就如同大象与蚂蚁的对比,但蚂蚁的灵活却让大象感到了危机。阿里金融一经推出,就引起了银行人士的警惕。这种危机感与银行业在互联网时代掉队不无关系。虽然这些年银行大力发展网上银行业务,并对人工网点形成了很高的替代率,但也仅是初等的电子化,并未对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有太多改变。
让银行痛心疾首的是丧失了支付领域的阵地。支付中介原本是商业银行基本的职能之一,然而却没能跟上新技术的革命步伐。网络支付、预付卡、POS机终端等新兴支付手段层出不穷,而银行又不愿放低姿态保持与终端客户的直接接触,也就导致了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蓬勃发展。有报告显示,2012年第三方支付企业的交易规模和预付卡企业的发卡规模共计超过12.6万亿元,其中互联网支付业务规模达到3.8万亿元。支付阵地的旁落,与其说是第三方机构的积极争取,倒不如说是银行的拱手相送。任何一个社会人都无法避免地与银行接触,银行在支付领域有着先天的优势,但银行陈旧的思维方式却制约了其在支付领域的发展。不难看出,第三方支付的所有创新无一不是为更加方便地为消费者而服务,银行却恰恰欠缺接地气的姿态。
对于支付业务重要性的后知后觉,使得银行在构建自己的互联网金融生态中缺失了重要的一块拼图。为此,银行也开始亡羊补牢。建行在去年斥重金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银行做电商意图再明显不过,就是为了接上地气,构建互联网金融体系。此举也是银行看中了支付企业的终端资源优势,弥补了银行大数据的欠缺。可以预见,今后仍将会有银行与数据企业、支付机构甚至网贷平台的合作与并购。说到底,小企业灵活的特性更利于在互联网领域创新,银行并购一些有前景的创新企业,倒也不失为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一种策略。竞争与融合仍将是今后互联网金融的主旋律。
更重要的是,银行不能坐以待毙,在大数据时代要主动出击获取资源。毕竟终端数据不是仅有电商和支付的渠道,一些具有创新意识的银行人士在探索通过核心企业ERP系统获取上下游企业的数据信息,这种尝试应当更多一些。总而言之,二十一世纪的商战是规则的比拼,而生态的建立本质上就是制定规则。银行业也不例外,谁建立了新的金融生态系统,那么谁就将脱颖而出。
其一是苹果公司。在乔布斯近乎偏执的理念之下,苹果构建起了一个强大而封闭的生态体系。更为重要的是,在苹果自建的IOS平台中,形成了开发者与应用者的生态圈。
其二是阿里巴巴集团。过去十年间,马云几乎一手将国人带入了网购时代,仅淘宝网的职业卖家就多达六百多万。并且有自创的支付宝作为支付工具,同时阿里金融为网店业主提供融资需求,这就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网购帝国。
在这样的生态商战理念的推动下,金融业应当跟上时代的步伐。尤其在大数据时代里,互联网金融是银行业不得不面对的竞争领域。所谓的大数据,核心在于在多类型、海量数据之中的分析处理能力。而互联网则恰好为金融走入大数据时代提供了最佳平台。一个现成的例子就是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金融,依托于淘宝网和天猫网详实的订单信息,阿里金融得以掌握店家最真实的经营数据,并对此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筛选出合格的店家为其发放贷款。这种信贷审批流程和风控手段有别于传统的银行,并且足够可靠。对于银行最直接的现实意义就是,把控制微型企业信贷风险的同时,还可以节省信贷员的人力成本。
目前,阿里金融的贷款规模不过是数百亿元,而体量最小的上市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也要数倍于它。这种比较就如同大象与蚂蚁的对比,但蚂蚁的灵活却让大象感到了危机。阿里金融一经推出,就引起了银行人士的警惕。这种危机感与银行业在互联网时代掉队不无关系。虽然这些年银行大力发展网上银行业务,并对人工网点形成了很高的替代率,但也仅是初等的电子化,并未对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有太多改变。
让银行痛心疾首的是丧失了支付领域的阵地。支付中介原本是商业银行基本的职能之一,然而却没能跟上新技术的革命步伐。网络支付、预付卡、POS机终端等新兴支付手段层出不穷,而银行又不愿放低姿态保持与终端客户的直接接触,也就导致了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蓬勃发展。有报告显示,2012年第三方支付企业的交易规模和预付卡企业的发卡规模共计超过12.6万亿元,其中互联网支付业务规模达到3.8万亿元。支付阵地的旁落,与其说是第三方机构的积极争取,倒不如说是银行的拱手相送。任何一个社会人都无法避免地与银行接触,银行在支付领域有着先天的优势,但银行陈旧的思维方式却制约了其在支付领域的发展。不难看出,第三方支付的所有创新无一不是为更加方便地为消费者而服务,银行却恰恰欠缺接地气的姿态。
对于支付业务重要性的后知后觉,使得银行在构建自己的互联网金融生态中缺失了重要的一块拼图。为此,银行也开始亡羊补牢。建行在去年斥重金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银行做电商意图再明显不过,就是为了接上地气,构建互联网金融体系。此举也是银行看中了支付企业的终端资源优势,弥补了银行大数据的欠缺。可以预见,今后仍将会有银行与数据企业、支付机构甚至网贷平台的合作与并购。说到底,小企业灵活的特性更利于在互联网领域创新,银行并购一些有前景的创新企业,倒也不失为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一种策略。竞争与融合仍将是今后互联网金融的主旋律。
更重要的是,银行不能坐以待毙,在大数据时代要主动出击获取资源。毕竟终端数据不是仅有电商和支付的渠道,一些具有创新意识的银行人士在探索通过核心企业ERP系统获取上下游企业的数据信息,这种尝试应当更多一些。总而言之,二十一世纪的商战是规则的比拼,而生态的建立本质上就是制定规则。银行业也不例外,谁建立了新的金融生态系统,那么谁就将脱颖而出。
上一篇:微博不是骂人之地
下一篇:传三星将为新iPad和iPad mini供应视网膜屏幕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