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姬十三:我从来没在商业和兴趣间挣扎过
2012-08-24 09:07:40 来源:Chinaz 评论:0 点击:
凤凰科技讯2012年8月23日消息8月份一个周五的早晨,我们走进了果壳网的办公室。这间坐落于北京国贸废旧厂房改造后的办公室,具有科学和文艺混搭出的时尚气质。一块写满公式的黑板矗立在入口,圆形台基围起的休息区随意放着橘色椅垫,一只猫咪从时尚度绝不亚于这间办公室的员工中间旁若无人的走过。在所有这些吸引我们眼球的一切中,我们看到了姬十三。黑色T恤、蓝牛仔裤、黑框眼镜,一张永远像80后的娃娃脸。
尽管,这并不是我们第一次见到他,却是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当然,也因为我们今天所要谈的话题,同样深刻。姬十三问我,今天想要谈什么?我有些赧然,觉得很难说出口。甚至于比谈别人的八卦还要羞愧似地,我说,我们谈你,以及你的理想。是的,这就是我走进这里的目的。
理想或者说梦想,在这个喧嚣浮躁的时代,早被贴上了矫情的标签。但,假如你知道了姬十三的故事,或许会相信,即便这样奢谈梦想的时代,还是有人将它变成了现实,而非存在于脑海中的幻想。
谈理想:我觉得每一步都不应该是随便来的
理想是这样一种东西,如果你相信它,便会一直追随它,但实现它,却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需要许许多多无法确定的因素。从古至今,功败垂成的案例并不少见。姬十三在许多人眼里,似乎幸运的多。
2004年在复旦大学攻读神经生物学博士学位的姬十三开始写作科普文章,那时他偶尔还会写诗,算得上是理科生中的文艺青年。也是从那时起,他开始考虑自己的未来。作为一名理科博士,最好的出路是出国,在未来某一天成为一名科学家衣锦还乡;或者进国内的研究所和高校,如果希望工资高一些,也可以选择去大企业。这些路每一条都前途光明。然而,2007年7月姬十三拿到博士学位后,却没有走这些前人已经走过并证明其成功可能性的道路。
许多年前,《毕业生》中依然青涩的达斯廷霍夫曼听到爸爸的朋友告诉他“你要Different”时,感到有些懵懂。作为中国人,从小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不能标新立异”。但姬十三却希望找到一条不同的路,他选择了一个在当时看起来有些不太靠谱的职业——自由撰稿人,离开上海到北京写科普专栏。
当然,这条看似理想化的职业,并非姬十三一时冲动的选择,他花了大量时间研究了当时他所能接触到几乎所有媒体的专栏,寻找属于自己的写作方式——给枯燥的科学穿上时尚的外衣,让人们在轻松的阅读中得到最丰富的科学养料。“你需要思考得更深入一点,你才能打开新的世界,才能找到自己特有的价值,你在里边才能发现一条只有你自己才能走,你也能走好的一条路。”他说,“我花了许多时间做那样的事情,每一步你都要有一个好的方法论,每一步都不应该是莽撞的去试。而是应该探索的、思考地去尝试。每一步都不应该是随便来的。”
文艺青年的感性加上理科生的缜密思维,让他的文章得到多家媒体认可。那时,他给十几家媒体供稿,每月稿费过万。不过,姬十三所要走得这条不一样的道路,绝非成为职业科普作家这么简单。2008年4月他和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在网上写科普博客,他们给自己的博客取名为“科学松鼠会”。希望敲开科学的坚果,给读者带去美味而营养丰富的科学知识。
松鼠会的文字清新隽永、幽默诙谐,把复杂的科学原理演绎的趣味横生,在网络上很快聚集了大量人气。松鼠会的成立也成为“2008年度中国科普十大事件”之一。
现在看来,这条不一样的路的确很酷,但对当时的姬十三来说,却是打开了一本封面没有介绍,完全不知道内容的书,前途可能是辉煌,也可能充满未知的暗礁。
“当你看到一个这样的东西的时候,当然不知道它是什么样子的。但这个封面和这个包装已经很美了,很好,我愿意接受这个事情。”他说,“但是,当你打开来的时候,你翻翻会觉得我得到成就感了。有一天,你也许把它全部看完了,你想了很久,你也得到了一些感悟,你就又深了一层。”
幸运的是,我们不用完全看完一本书,才知道自己是否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而是在每一页往下翻的过程中,收获到知识与丰富。2009年初,姬十三将松鼠会的文章合集出版《当彩色尝起来是甜的》,这本书很快成为科普畅销书。
2009年10月,受到英国爱丁堡科技节的启发,姬十三和4名同事在北京举办了一场科学嘉年华,这在当时的中国属于比较新潮的活动。一个星期内,他们在北京做了24场活动,在当时,许多网友从青岛、四川、广州跑到北京来参加嘉年华。这年底,姬十三被评为“年度时尚先生”。
“我的确得到了一些我想要的东西。当然这里面也有很多幸运的东西,你的时间点是对的,因为经常会有人做一些先锋的、前卫的事情,但因为他做的太超前了,就失败了。”姬十三回忆那段历程时说道。
尽管姬十三提到了幸运这样的字眼,但成功绝非运气可以铸就,拥有梦想很容易,走出第一步需要的是勇气,但走第二步却需要清晰的头脑,尤其你走的是一条前人没走过的道路,“先驱很容易变成先烈”,所以走下去需要更多的执著。
谈果壳:它还是满独特的,需要走很长的路
2010年11月,在科学松鼠会成立2年半之后,姬十三获得挚信资本投资,注册成立北京果壳互动科技传媒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不同于科学松鼠会公益性质的商业传媒,运营果壳网以及“果壳阅读”品牌下的图书业务。果壳网延续了松鼠会文章趣科学的风格,但涵盖的内容更广泛,姬十三更愿意用社区来称呼这个网站。
在互联网领域,果壳网是属于受某一特定群体钟爱的细分社区或者说社会化媒体。说到用户细分这一点,姬十三认为豆瓣即便已经拥有6500多万注册用户,依然被大家认为是具有文艺气质的细分社区。这是因为豆瓣拥有自己的核心用户群,这些用户的气质决定了它的风格。细分社区并非从人数多寡来说,而是其核心价值观和性格决定。
“果壳是一个满独特的公司,我们需要走很长的路,我们是一个慢公司。当然任何网站都希望成为一个更大众的网站,但我们核心用户的特质是什么呢?”他说:“我觉得是这帮对知识感兴趣的人,对知识好奇的人,有好奇心的人,或者说在生活当中推崇理性思维的人。我觉得这帮人是果壳的核心用户,他们共同构成这个网站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一种很形而上的东西,却是任何一个组织以及个人的灵魂。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必须围绕这个基本价值观来进行,才能使其更深入人心。除了网站风格、线上活动以及文章风格外,果壳网也举办各种线下活动。
相比较线上,这些线下活动更能与受众直接接触,也可以更直观的表达他们想要传达给用户的东西。每个月果壳网会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定期举办“万有青年烩”,邀请一些有趣、有一技之长或奇思妙想的人来分享知识。姬十三和同事们精心设置活动的每一个细节,让演讲者和观众都能在最放松的环境中享受3个小时知识盛宴。
在最近北京举行的万有青年大烩上,发生了一个小插曲,由于电缆故障,活动现场临时停电一个小时,这在任何活动都属于比较严重的突发事件,会给现场气氛带来不良的影响。然而,令人惊讶的是,现场并没有怨言,大家只是把这一个小时当成可以与其他人互相交流的机会。而演讲重新开始后,观众陆续入场,依然是满场,气氛依然热烈。
姬十三觉得,这是因为观众实际上是把自己当成了活动的一份子,他们希望活动顺利并为此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果壳身边有许多铁粉,这些人非常认可果壳。这些网友熟悉我们价值观,认同我们的东西。”他告诉我们。
“万有青年烩”常常被认为是中国的TED。TED是technology,entertainment,design(技术、娱乐、设计)的缩写,这是美国的一家私有非营利机构,以它组织的TED大会著称。目前国内也有各种TED衍生项目,统称为TEDx。
每次被人家问到果壳是不是要做中国的TED时,姬十三都觉得有些无奈。“TED非常成功,它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把品牌做成了同类的代名词,它是知识分享活动的一个品牌,所以人们说到任何分享活动的时候,都会说,这是一个TED吗?你们在模仿Ted吗?我也很郁闷,(万有青年烩)当然会不一样,每个活动都有自己的价值观,都有自己的一个属性。”他告诉我们,“‘万有青年烩’是让普通人去发现它自己的不普通,来见证他的不普通,来上台分享。我们讲技能、讲知识,不讲人生经验,这个和TED不一样。我们更加讲究方法论。当然如果你把TED定义为一个知识分享品类,那也可以解释我们。”
许多人,包括姬十三的朋友都担心,成为CEO会不会使姬十三作为科普公益人的角色变质,理想是否最终会输给利益。对此,姬十三坦言他从来没觉得一定要做NGO,对他来说最在意的事情是做科学传播、知识分享。
“在09年的时候,所有人都告诉我,你只有去做NGO才能做这件事情,我就试着做NGO。但我发现NGO这条路不通,它不能帮助我把这件事情做起来。那我就不做了,我就只能通过商业的事情来做这件事情。对我来讲,事情是最重要的。我不是天生就要来做NGO的,我在选择用适合的方式来做这件事情。这个是最重要的。”他并不认为商业是最理想、最合适的方式,但目前看起来,商业是能够让果壳成长的最好的方式,因此,他一分钟都没有在商业和理想之间挣扎过。
谈科学:不要局限在科学里面谈科学
2008年4月科学松鼠会成立的时候,姬十三曾说过,他希望“让科学流行起来”,然而在去年香港MAD青年创新大会的演讲中,姬十三便坦言,让科学流行起来,其实是一个梦想。相比起人们对科技产品和网游的热衷,能够为纯科学而献身的人少之又少。一个年轻民工可以为买iPAD卖肾,但对科学付出一切的人只能在科学家那个小小的圈子里找到。的确,无论你如何用轻松随意的方式去包装弦理论和宇宙辐射,对于普通人来说,它们还是显得太遥远。用三个小时了解相对论也许并不能让我们生活的更好。
姬十三决定跳出科学的范围来,做一些更广泛的事情。“我希望果壳能够带给大家更多的东西,不要局限在科学里面谈科学。也看怎么定义科学吧,我现在更乐意用知识来定义这个东西,科学会比较窄,我更加乐意跳出科学的范围来看这个事情。”
在一期万有青年烩的活动现场,作家斯库里教大家怎么做酸梅汤,还把从家里带来的酸梅汤分给观众喝。一些人质疑果壳的演讲并不前沿,姬十三表示,他只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演讲,告诉大家还有人过着这样的生活。
谈生活:你要试着让自己改变,不要活的那么重
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去学习怎么做酸梅汤,对于现代人来说,似乎很奢侈。周末不是用来充电,就是来休整一下疲惫了一周的身体,单身人士更得趁周末去相亲会友。这是一个碎片化的时代,新闻每天发生,而能够留在我们心灵中,给我们以人生启示的却很少。焦虑、疲惫、迷茫,似乎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
姬十三去大学做活动时,也常常听到学生们在讨论毕业以后去做什么?或从商或创业,然而,很少有人说毕业后只想好好生活。而他觉得大家可以不用活的那么重,他希望生活可以更丰富一点。让生活更丰富,就要学着去改变。然而,大家都太忙,以至于没有时间去做这些可以让生活更丰富的事情。“其实我也是这样的人,因为我们大家生活都非常忙,基本上每天都没有时间去做这样的事情。所以就很难去改变,但是你真的得迈出第一步。”
今年,姬十三给自己制定了改变的计划,上半年,他坚持每两个月回一趟舟山老家,看望父母,他说这是离开家乡10多年来一直想做而每做到的事情;他还是开始规律健身,他说自己从1997年的那个夏天后,就没有再规律健身了。
“你要改变,你要试着去改。这些事情都非常小,但如果你不去做,你就不会去做。当你做了之后,你就发现,这件事情比你想象的更有意思。或者说,它能给你的生活带来些改变。”他说,“一天晚上,我发了条微薄,我说我要练魔方。那天晚上,我一直在想,我身边有这么多好玩的人,我每天被他们惊讶,被感动,但我回来后感觉也没有受到影响。所以,我决定我要真的去做一件事情。”
姬十三提到的那条微博是:“想想身边这些人,真是美好:可以跟@小圆来了学魔方,跟@叹为观纸学折纸,跟@穷游网出境旅行,跟@Steed的围脖观星,向@叶逊谦_WILLIAM学演讲,牙齿有问题找@熊猫牙疼,营养问题找@松鼠云无心@营养师顾中一急诊找@急诊科女超人于莺,心理有问题找@简里里@藍楓楓……太多太多。幸福地去睡了。晚安。生活真是太幸福了,这些人都在你身边。”
这次采访,我们没有谈到爱情,但从姬十三今年4月份接受凤凰网采访中,我们可以找到他对爱情的定义:“我对爱情比较理想主义,所以理想主义的东西可能未必会实现吧。我希望两个人之间是亦侣亦友的关系,互相可以为对方打开另外一半世界。我觉得感情是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可能在人的生命里面,它扮演一个前几位的重要的事情,我当然会有期待,但我觉得感情是一个不可管理的事情,所以,对我来讲,就是等待等待再等待。”
在同一个采访中,姬十三也说道自己尽管是做科研的理工男,但对生活并非《生活大爆炸》里的Sheldon那样管理的严丝合缝。他熬夜、睡懒觉、喜欢吃辣,还经常半夜吃烧烤。他很希望20年后,健康、作息和生活可以被管理的有条不紊,“我希望可以和我的家人一起来管理这件事”,他说道。
谈未来:20年后的事情是一个谜
现在的姬十三被他的粉丝们称为“十三叔”,微博中一个粉丝写道:“十三叔越变越年轻帅气,思考着这么一个小机构如何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事情做的如此漂亮。”在最近万有青年大烩会场,一位中国科技大学的老师告诉姬十三,他从合肥赶到北京,就是为了一睹他的风采。但是,荣耀和光环之下,姬十三也有充满沮丧和失落的时候,就像我们所有人在面对未知和困境所会感觉到的一样。今年年初,他给所有员工发了一封信,标题是“以五年的尺度来看世界”。
“从小的尺度来看,生活中充满了沮丧、充满了绝望,充满了悲观。我希望大家每个人都是以一个比较长的尺度来看自己的生活和身边的事情。当你以一个比较小的尺度来看东西的时候,我今天早上没吃好,我昨天丢了一个东西,充满了绝望,充满了悲观。”他说,“我也是这样子,我生活也这样。但你从一个长的尺度来看事情的时候,你对小的东西会忽略,这些情绪就会降低,你会比较大的来看你做的事情。”
对于未来,我们大多充满了未知与恐慌。房价是不是会更高,会不会失业,健康会不会出问题,甚至于小行星会不会撞地球。信息大爆炸和生活的复杂性将现代人个个变成忧天的杞人。然而,从科普专栏作家变身CEO的姬十三,却不这么看问题。他更喜欢去感受每一个不同阶段,并从这个阶段的经历中去体验生命的丰厚。从松鼠会到果壳网,姬十三说每一步都比上一步深,但并不是对上一步的否定。因为更深,所以他看到不同的世界,他也希望以自己的方式来带别人看到这些世界,而他做的每一步都是让最初的梦想往前走。
“我觉得从20年的尺度来看,这个事情会变得更不一样。我对这件事情的理解也不一样,但是你不知道20年后你会如何理解这件事情,这是一个谜。到达终点的时候你才能知道,这就是很有趣的事情。”姬十三说。(涤心)
尽管,这并不是我们第一次见到他,却是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当然,也因为我们今天所要谈的话题,同样深刻。姬十三问我,今天想要谈什么?我有些赧然,觉得很难说出口。甚至于比谈别人的八卦还要羞愧似地,我说,我们谈你,以及你的理想。是的,这就是我走进这里的目的。
理想或者说梦想,在这个喧嚣浮躁的时代,早被贴上了矫情的标签。但,假如你知道了姬十三的故事,或许会相信,即便这样奢谈梦想的时代,还是有人将它变成了现实,而非存在于脑海中的幻想。
谈理想:我觉得每一步都不应该是随便来的
理想是这样一种东西,如果你相信它,便会一直追随它,但实现它,却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需要许许多多无法确定的因素。从古至今,功败垂成的案例并不少见。姬十三在许多人眼里,似乎幸运的多。
2004年在复旦大学攻读神经生物学博士学位的姬十三开始写作科普文章,那时他偶尔还会写诗,算得上是理科生中的文艺青年。也是从那时起,他开始考虑自己的未来。作为一名理科博士,最好的出路是出国,在未来某一天成为一名科学家衣锦还乡;或者进国内的研究所和高校,如果希望工资高一些,也可以选择去大企业。这些路每一条都前途光明。然而,2007年7月姬十三拿到博士学位后,却没有走这些前人已经走过并证明其成功可能性的道路。
许多年前,《毕业生》中依然青涩的达斯廷霍夫曼听到爸爸的朋友告诉他“你要Different”时,感到有些懵懂。作为中国人,从小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不能标新立异”。但姬十三却希望找到一条不同的路,他选择了一个在当时看起来有些不太靠谱的职业——自由撰稿人,离开上海到北京写科普专栏。
当然,这条看似理想化的职业,并非姬十三一时冲动的选择,他花了大量时间研究了当时他所能接触到几乎所有媒体的专栏,寻找属于自己的写作方式——给枯燥的科学穿上时尚的外衣,让人们在轻松的阅读中得到最丰富的科学养料。“你需要思考得更深入一点,你才能打开新的世界,才能找到自己特有的价值,你在里边才能发现一条只有你自己才能走,你也能走好的一条路。”他说,“我花了许多时间做那样的事情,每一步你都要有一个好的方法论,每一步都不应该是莽撞的去试。而是应该探索的、思考地去尝试。每一步都不应该是随便来的。”
文艺青年的感性加上理科生的缜密思维,让他的文章得到多家媒体认可。那时,他给十几家媒体供稿,每月稿费过万。不过,姬十三所要走得这条不一样的道路,绝非成为职业科普作家这么简单。2008年4月他和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在网上写科普博客,他们给自己的博客取名为“科学松鼠会”。希望敲开科学的坚果,给读者带去美味而营养丰富的科学知识。
松鼠会的文字清新隽永、幽默诙谐,把复杂的科学原理演绎的趣味横生,在网络上很快聚集了大量人气。松鼠会的成立也成为“2008年度中国科普十大事件”之一。
现在看来,这条不一样的路的确很酷,但对当时的姬十三来说,却是打开了一本封面没有介绍,完全不知道内容的书,前途可能是辉煌,也可能充满未知的暗礁。
“当你看到一个这样的东西的时候,当然不知道它是什么样子的。但这个封面和这个包装已经很美了,很好,我愿意接受这个事情。”他说,“但是,当你打开来的时候,你翻翻会觉得我得到成就感了。有一天,你也许把它全部看完了,你想了很久,你也得到了一些感悟,你就又深了一层。”
幸运的是,我们不用完全看完一本书,才知道自己是否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而是在每一页往下翻的过程中,收获到知识与丰富。2009年初,姬十三将松鼠会的文章合集出版《当彩色尝起来是甜的》,这本书很快成为科普畅销书。
2009年10月,受到英国爱丁堡科技节的启发,姬十三和4名同事在北京举办了一场科学嘉年华,这在当时的中国属于比较新潮的活动。一个星期内,他们在北京做了24场活动,在当时,许多网友从青岛、四川、广州跑到北京来参加嘉年华。这年底,姬十三被评为“年度时尚先生”。
“我的确得到了一些我想要的东西。当然这里面也有很多幸运的东西,你的时间点是对的,因为经常会有人做一些先锋的、前卫的事情,但因为他做的太超前了,就失败了。”姬十三回忆那段历程时说道。
尽管姬十三提到了幸运这样的字眼,但成功绝非运气可以铸就,拥有梦想很容易,走出第一步需要的是勇气,但走第二步却需要清晰的头脑,尤其你走的是一条前人没走过的道路,“先驱很容易变成先烈”,所以走下去需要更多的执著。
谈果壳:它还是满独特的,需要走很长的路
2010年11月,在科学松鼠会成立2年半之后,姬十三获得挚信资本投资,注册成立北京果壳互动科技传媒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不同于科学松鼠会公益性质的商业传媒,运营果壳网以及“果壳阅读”品牌下的图书业务。果壳网延续了松鼠会文章趣科学的风格,但涵盖的内容更广泛,姬十三更愿意用社区来称呼这个网站。
在互联网领域,果壳网是属于受某一特定群体钟爱的细分社区或者说社会化媒体。说到用户细分这一点,姬十三认为豆瓣即便已经拥有6500多万注册用户,依然被大家认为是具有文艺气质的细分社区。这是因为豆瓣拥有自己的核心用户群,这些用户的气质决定了它的风格。细分社区并非从人数多寡来说,而是其核心价值观和性格决定。
“果壳是一个满独特的公司,我们需要走很长的路,我们是一个慢公司。当然任何网站都希望成为一个更大众的网站,但我们核心用户的特质是什么呢?”他说:“我觉得是这帮对知识感兴趣的人,对知识好奇的人,有好奇心的人,或者说在生活当中推崇理性思维的人。我觉得这帮人是果壳的核心用户,他们共同构成这个网站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一种很形而上的东西,却是任何一个组织以及个人的灵魂。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必须围绕这个基本价值观来进行,才能使其更深入人心。除了网站风格、线上活动以及文章风格外,果壳网也举办各种线下活动。
相比较线上,这些线下活动更能与受众直接接触,也可以更直观的表达他们想要传达给用户的东西。每个月果壳网会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定期举办“万有青年烩”,邀请一些有趣、有一技之长或奇思妙想的人来分享知识。姬十三和同事们精心设置活动的每一个细节,让演讲者和观众都能在最放松的环境中享受3个小时知识盛宴。
在最近北京举行的万有青年大烩上,发生了一个小插曲,由于电缆故障,活动现场临时停电一个小时,这在任何活动都属于比较严重的突发事件,会给现场气氛带来不良的影响。然而,令人惊讶的是,现场并没有怨言,大家只是把这一个小时当成可以与其他人互相交流的机会。而演讲重新开始后,观众陆续入场,依然是满场,气氛依然热烈。
姬十三觉得,这是因为观众实际上是把自己当成了活动的一份子,他们希望活动顺利并为此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果壳身边有许多铁粉,这些人非常认可果壳。这些网友熟悉我们价值观,认同我们的东西。”他告诉我们。
“万有青年烩”常常被认为是中国的TED。TED是technology,entertainment,design(技术、娱乐、设计)的缩写,这是美国的一家私有非营利机构,以它组织的TED大会著称。目前国内也有各种TED衍生项目,统称为TEDx。
每次被人家问到果壳是不是要做中国的TED时,姬十三都觉得有些无奈。“TED非常成功,它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把品牌做成了同类的代名词,它是知识分享活动的一个品牌,所以人们说到任何分享活动的时候,都会说,这是一个TED吗?你们在模仿Ted吗?我也很郁闷,(万有青年烩)当然会不一样,每个活动都有自己的价值观,都有自己的一个属性。”他告诉我们,“‘万有青年烩’是让普通人去发现它自己的不普通,来见证他的不普通,来上台分享。我们讲技能、讲知识,不讲人生经验,这个和TED不一样。我们更加讲究方法论。当然如果你把TED定义为一个知识分享品类,那也可以解释我们。”
许多人,包括姬十三的朋友都担心,成为CEO会不会使姬十三作为科普公益人的角色变质,理想是否最终会输给利益。对此,姬十三坦言他从来没觉得一定要做NGO,对他来说最在意的事情是做科学传播、知识分享。
“在09年的时候,所有人都告诉我,你只有去做NGO才能做这件事情,我就试着做NGO。但我发现NGO这条路不通,它不能帮助我把这件事情做起来。那我就不做了,我就只能通过商业的事情来做这件事情。对我来讲,事情是最重要的。我不是天生就要来做NGO的,我在选择用适合的方式来做这件事情。这个是最重要的。”他并不认为商业是最理想、最合适的方式,但目前看起来,商业是能够让果壳成长的最好的方式,因此,他一分钟都没有在商业和理想之间挣扎过。
谈科学:不要局限在科学里面谈科学
2008年4月科学松鼠会成立的时候,姬十三曾说过,他希望“让科学流行起来”,然而在去年香港MAD青年创新大会的演讲中,姬十三便坦言,让科学流行起来,其实是一个梦想。相比起人们对科技产品和网游的热衷,能够为纯科学而献身的人少之又少。一个年轻民工可以为买iPAD卖肾,但对科学付出一切的人只能在科学家那个小小的圈子里找到。的确,无论你如何用轻松随意的方式去包装弦理论和宇宙辐射,对于普通人来说,它们还是显得太遥远。用三个小时了解相对论也许并不能让我们生活的更好。
姬十三决定跳出科学的范围来,做一些更广泛的事情。“我希望果壳能够带给大家更多的东西,不要局限在科学里面谈科学。也看怎么定义科学吧,我现在更乐意用知识来定义这个东西,科学会比较窄,我更加乐意跳出科学的范围来看这个事情。”
在一期万有青年烩的活动现场,作家斯库里教大家怎么做酸梅汤,还把从家里带来的酸梅汤分给观众喝。一些人质疑果壳的演讲并不前沿,姬十三表示,他只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演讲,告诉大家还有人过着这样的生活。
谈生活:你要试着让自己改变,不要活的那么重
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去学习怎么做酸梅汤,对于现代人来说,似乎很奢侈。周末不是用来充电,就是来休整一下疲惫了一周的身体,单身人士更得趁周末去相亲会友。这是一个碎片化的时代,新闻每天发生,而能够留在我们心灵中,给我们以人生启示的却很少。焦虑、疲惫、迷茫,似乎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
姬十三去大学做活动时,也常常听到学生们在讨论毕业以后去做什么?或从商或创业,然而,很少有人说毕业后只想好好生活。而他觉得大家可以不用活的那么重,他希望生活可以更丰富一点。让生活更丰富,就要学着去改变。然而,大家都太忙,以至于没有时间去做这些可以让生活更丰富的事情。“其实我也是这样的人,因为我们大家生活都非常忙,基本上每天都没有时间去做这样的事情。所以就很难去改变,但是你真的得迈出第一步。”
今年,姬十三给自己制定了改变的计划,上半年,他坚持每两个月回一趟舟山老家,看望父母,他说这是离开家乡10多年来一直想做而每做到的事情;他还是开始规律健身,他说自己从1997年的那个夏天后,就没有再规律健身了。
“你要改变,你要试着去改。这些事情都非常小,但如果你不去做,你就不会去做。当你做了之后,你就发现,这件事情比你想象的更有意思。或者说,它能给你的生活带来些改变。”他说,“一天晚上,我发了条微薄,我说我要练魔方。那天晚上,我一直在想,我身边有这么多好玩的人,我每天被他们惊讶,被感动,但我回来后感觉也没有受到影响。所以,我决定我要真的去做一件事情。”
姬十三提到的那条微博是:“想想身边这些人,真是美好:可以跟@小圆来了学魔方,跟@叹为观纸学折纸,跟@穷游网出境旅行,跟@Steed的围脖观星,向@叶逊谦_WILLIAM学演讲,牙齿有问题找@熊猫牙疼,营养问题找@松鼠云无心@营养师顾中一急诊找@急诊科女超人于莺,心理有问题找@简里里@藍楓楓……太多太多。幸福地去睡了。晚安。生活真是太幸福了,这些人都在你身边。”
这次采访,我们没有谈到爱情,但从姬十三今年4月份接受凤凰网采访中,我们可以找到他对爱情的定义:“我对爱情比较理想主义,所以理想主义的东西可能未必会实现吧。我希望两个人之间是亦侣亦友的关系,互相可以为对方打开另外一半世界。我觉得感情是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可能在人的生命里面,它扮演一个前几位的重要的事情,我当然会有期待,但我觉得感情是一个不可管理的事情,所以,对我来讲,就是等待等待再等待。”
在同一个采访中,姬十三也说道自己尽管是做科研的理工男,但对生活并非《生活大爆炸》里的Sheldon那样管理的严丝合缝。他熬夜、睡懒觉、喜欢吃辣,还经常半夜吃烧烤。他很希望20年后,健康、作息和生活可以被管理的有条不紊,“我希望可以和我的家人一起来管理这件事”,他说道。
谈未来:20年后的事情是一个谜
现在的姬十三被他的粉丝们称为“十三叔”,微博中一个粉丝写道:“十三叔越变越年轻帅气,思考着这么一个小机构如何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事情做的如此漂亮。”在最近万有青年大烩会场,一位中国科技大学的老师告诉姬十三,他从合肥赶到北京,就是为了一睹他的风采。但是,荣耀和光环之下,姬十三也有充满沮丧和失落的时候,就像我们所有人在面对未知和困境所会感觉到的一样。今年年初,他给所有员工发了一封信,标题是“以五年的尺度来看世界”。
“从小的尺度来看,生活中充满了沮丧、充满了绝望,充满了悲观。我希望大家每个人都是以一个比较长的尺度来看自己的生活和身边的事情。当你以一个比较小的尺度来看东西的时候,我今天早上没吃好,我昨天丢了一个东西,充满了绝望,充满了悲观。”他说,“我也是这样子,我生活也这样。但你从一个长的尺度来看事情的时候,你对小的东西会忽略,这些情绪就会降低,你会比较大的来看你做的事情。”
对于未来,我们大多充满了未知与恐慌。房价是不是会更高,会不会失业,健康会不会出问题,甚至于小行星会不会撞地球。信息大爆炸和生活的复杂性将现代人个个变成忧天的杞人。然而,从科普专栏作家变身CEO的姬十三,却不这么看问题。他更喜欢去感受每一个不同阶段,并从这个阶段的经历中去体验生命的丰厚。从松鼠会到果壳网,姬十三说每一步都比上一步深,但并不是对上一步的否定。因为更深,所以他看到不同的世界,他也希望以自己的方式来带别人看到这些世界,而他做的每一步都是让最初的梦想往前走。
“我觉得从20年的尺度来看,这个事情会变得更不一样。我对这件事情的理解也不一样,但是你不知道20年后你会如何理解这件事情,这是一个谜。到达终点的时候你才能知道,这就是很有趣的事情。”姬十三说。(涤心)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