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公司招聘那些事
2012-07-14 11:05:21 来源:Chinaz 评论:0 点击:
通过微博寻找默契团队
Evernote中国团队在微博上放出招聘视频
刚刚组建中国团队的Evernote在招聘时更加灵活;在总结公司的招聘风格时,Evernote中国区经理谷懿用了“Freestyle(自由式的、即兴的)”一词来形容。在美国总部接受面试并加入Evernote的谷懿已在中国招募了6名员工;6月27日,印象笔记(Evernote中国)的官方微博放出了一段名为“寻找008”的短片,在介绍中国团队现有的7名员工的同时,公开招募团队里的“第8号”。
和大多数公司不同,Evernote在招聘时没有发布明确的空缺职位;谷懿表示,Evernote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可做的事情很多,每名员工都可能身兼多职:“每个职位都是量身订做的,我们觉得一个人很合适,和我们有共同的理念,就招进来”。
与毕洁所在的公司类似的是,Evernote也会及时向求职者反馈面试结果,“我们认为合适的应聘者第二天就可以来进行下一轮面试;我们认为不合适的当面就会告诉他,并说明原因。”谷懿表示,这么做是对每一名求职者负责:“有些公司面试后会两个月都不给消息,我们不会这样。”
所有来Evernote面试的求职者,谷懿都会亲自面试;如果顺利通过,求职者还需要和公司每一名员工做一对一的交流:“我们很注重团队成员之间的契合,因此求职者会和所有接触,目前在这里就需要面7轮。”
谷懿透露,在美国应聘时,她一共面了17轮,从CEO到所有高管都见了一遍。“这是Evernote在全球各地招聘的惯例,因为在这家公司里每个人和每个人都可能有交集;求职者也可以根据接触的人了解这家公司是否适合自己。”
Evernote在招聘中十分看重应聘者对其产品的熟悉程度。“我们全球的每一名员工都是Evernote的深度用户,”谷懿表示,在面试时,她会询问对方是否使用Evernote,用了多长时间、程度怎样、熟悉哪些功能等,“这代表了一个态度,如果自己都不喜欢或者不用,你怎么知道用户用起来会怎么样呢?”
“你们会使用压力测试,或在面试时刻意为求职者制造一些困难吗?”
“不会,为什么要呢?”谷懿诧异地回答:“这么做太不人道,也没有必要。我们只是和求职者聊天,看对方适不适合我们;如果不适合我们,也可能会很适合别的地方。”
她欢迎求职者为Evernote提意见,甚至期待有求职者能对产品提出十个她认为合理的意见:“但目前还没人能做到这一点,很多时候他们提的问题是因为他们没有深度去用,对产品不够了解。”她举例说,一个求职者曾抱怨Evernote没有iPhone版本,但事实上当时iPhone版早已推出,“他对我们的关注还停留在数月之前”。
另一方面,她也会当面对大多数求职者的表现直接给出评价,无论对方是否合适;在她看来,这也是一种负责的态度。她继续之前的例子:“对于这样的求职者,我会明确告诉他:‘你对我的产品了解不够深入,我建议你回去好好学习后我们再联系。’”
记者手记:互联网公司更懂得尊重在策划稿件时,我曾期待能通过与受访者的深入交流,探寻互联网公司招聘过程中面试官与求职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向读者呈现几个精彩的故事。然而采访的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尽管受访对象分别是不同类型公司的招聘负责人及不同背景的职场新人,他们也分别针对面试中的另一方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面试官、面试组织者指出了求职者的不足,求职者也指出了互联网公司招聘安排中有待改进的地方——但所有受访者都表示,互联网公司的招聘氛围总体上是融洽的,他们所经历的招聘中也没有发生过《非你莫属》中出现的刻薄、冷漠、不尊重求职者等现象。于是,这篇文章少了电视节目中面试官和求职者针锋相对甚至剑拔弩张的场面,或许也少了几分精彩,但真实的互联网公司招聘本就是如此——相对平淡,却尊重人性。
如今,互联网行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才,它的魅力体现在各个方面,包括招聘;与部分受访者的交流也让我感受到了互联网公司的招聘相对于传统行业的独特之处。有着多年半导体公司招聘经验的徐磊表示,在互联网领域,“每个人都是新人”,因此公司对求职者的知识结构和经历不会做过多要求,而是更看重学习能力,“有时过去学了太多东西反而是坏事”。参加过事业单位面试的杜鹏表示,互联网公司更负责任,同时也更注重对业务的考察,“不像传统行业那样更看重你是否懂得人情世故”。
当然,数量有限的受访者很难反映互联网公司招聘的全貌,不同公司的招聘方式、不同求职者的应聘过程和感受也不尽相同;如果你想真正了解互联网公司的招聘,最好的方式,还是亲自去尝试一下。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