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Now: “懂你心思”的搜索
2012-07-06 11:11:05 来源: 评论:0 点击:
人们对谷歌(Google)新推出的高度个性化移动搜索服务GoogleNow的批评意见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认为用户体验太差,另一类则是认为用户体验过好。
就这件事对谷歌利润的影响而言,收到第二类批评意见显然比收到第一类要好。如果考虑到其他各家互联网公司也在不断拓展移动互联网领域的边界,结论就更是如此了。
GoogleNow是对传统搜索服务的一种颠覆,也许称其为“推送搜索”更为合适。如果GoogleNow真象宣传的那样管用,那么有一天你的手机会在你主动搜索答案之前就自动为你最为急迫的问题做出解答。
对于广告公司来说,“推送搜索”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想法,因为长期以来广告公司的生存之道就是使消费者相信其所推介的产品或服务能够完美满足消费者尚未表达出的任何需求。谷歌表示目前尚无计划在GoogleNow中投放广告,不过这似乎是难以避免的。
“用户体验过好”是指人们还未准备好接受在技术层面已经可行的个性化服务成果。在持这种观点的人看来,一款“懂你心思”的机器简直太可怕了。
作家兼互联网评论人士多克•西尔斯(DocSearls)则强烈认为个性化服务“用户体验太差”。西尔斯在自己的新书《意愿经济学》(TheIntentionEconomy)中指出,通过收集互联网用户数据来彻底“理解”用户的尝试终将被证明是徒劳的。
我对GoogleNow进行了简要测试,结果表明“推送搜索”技术仍有很长的路要走。GoogleNow将于7月中旬作为Android4.1操作系统的组成部分正式发布,届时上市的数款手机将搭载Android4.1系统。
本周,GoogleNow向我推送的信息包括:旧金山巨人队(SanFranciscoGiants)的棒球比赛结果(可惜我是其对手奥克兰运动家队(OaklandA)的支持者);一份巴士时刻表(但我通勤是坐火车,从不搭乘巴士);以及街对面一家女士服装店的详细信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推送搜索”技术毫无疑问将更加了解用户,但执行用户当前搜索指令和预测用户可能希望得到什么信息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任何看过互联网上所谓的“定向投放”广告的人都能证明,网络个性化服务在实践中很难实现在理论上应有的效果。
当然,谷歌在网络个性化服务领域的起点较高,因为它有来自旗下其他服务的丰富用户数据作为支撑。今年,谷歌通过调整用户隐私政策得以将旗下所有服务的用户数据聚集在一起,用于支撑像GoogleNow这样的个性化服务。
Google+是谷歌在网络用户数据方面的最新进展:作为社交网络它也许远远落后于Facebook,但到目前为止已有逾2.5亿人创建了Google+账户。尽管用户在Google+上的停留时间较短,但仅凭基本个人资料数据一项就能有效补充谷歌的现有知识体系。移动设备又为用户数据增添了地理位置这一重要维度。此外,由于每天约有100万个新Android设备被激活,谷歌开始在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方面占据主导地位。通过了解用户在一天中的某个特定时点身处何处及其日常生活习惯,预测用户短期行为便成为可能。
与苹果(Apple)的Siri声控问答软件相似,GoogleNow同样依赖对大规模结构数据(可用于寻找答案的大量有组织信息)的挖掘能力,而非通过搜索互联网来寻找可能包含有用信息的文件。
谷歌近期将自行积累的结构信息以“知识图”形式进行了展示,这提醒我们,信息检索仍是该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这项大胆尝试无疑承载了该公司的许多构想。预测用户意图的能力是谷歌取得现有成功的关键,而这恰恰得益于那个简单的搜索框。基于这种预测用户意图的能力,谷歌创造出了有史以来最为有效的广告模式之一。
但在移动应用领域,搜索框不复存在。谷歌转而借助所有可用的技术手段来判断用户意图。能够代替用户完成任务的“智能助手”以及提示即时信息的“推送”技术是互联网发展早期就已出现的富有雄心的构想,但在实际应用领域却未能实现当初的期望。谷歌目前拥有其他公司无法比拟的有利条件,能够再次尝试发展以上技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谷歌对此也有急切需求。
近期用户隐私保护标准的快速变化表明,用户愿意接受个性化服务理念——但前提是个性化服务带来的益处足够大。今天看似怪异的事物,可能不久之后就会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现在到了谷歌证明自己确实能在搜索框以外的领域取得突破的时候了。
本文作者为英国《金融时报》美国西海岸主编
就这件事对谷歌利润的影响而言,收到第二类批评意见显然比收到第一类要好。如果考虑到其他各家互联网公司也在不断拓展移动互联网领域的边界,结论就更是如此了。
GoogleNow是对传统搜索服务的一种颠覆,也许称其为“推送搜索”更为合适。如果GoogleNow真象宣传的那样管用,那么有一天你的手机会在你主动搜索答案之前就自动为你最为急迫的问题做出解答。
对于广告公司来说,“推送搜索”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想法,因为长期以来广告公司的生存之道就是使消费者相信其所推介的产品或服务能够完美满足消费者尚未表达出的任何需求。谷歌表示目前尚无计划在GoogleNow中投放广告,不过这似乎是难以避免的。
“用户体验过好”是指人们还未准备好接受在技术层面已经可行的个性化服务成果。在持这种观点的人看来,一款“懂你心思”的机器简直太可怕了。
作家兼互联网评论人士多克•西尔斯(DocSearls)则强烈认为个性化服务“用户体验太差”。西尔斯在自己的新书《意愿经济学》(TheIntentionEconomy)中指出,通过收集互联网用户数据来彻底“理解”用户的尝试终将被证明是徒劳的。
我对GoogleNow进行了简要测试,结果表明“推送搜索”技术仍有很长的路要走。GoogleNow将于7月中旬作为Android4.1操作系统的组成部分正式发布,届时上市的数款手机将搭载Android4.1系统。
本周,GoogleNow向我推送的信息包括:旧金山巨人队(SanFranciscoGiants)的棒球比赛结果(可惜我是其对手奥克兰运动家队(OaklandA)的支持者);一份巴士时刻表(但我通勤是坐火车,从不搭乘巴士);以及街对面一家女士服装店的详细信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推送搜索”技术毫无疑问将更加了解用户,但执行用户当前搜索指令和预测用户可能希望得到什么信息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任何看过互联网上所谓的“定向投放”广告的人都能证明,网络个性化服务在实践中很难实现在理论上应有的效果。
当然,谷歌在网络个性化服务领域的起点较高,因为它有来自旗下其他服务的丰富用户数据作为支撑。今年,谷歌通过调整用户隐私政策得以将旗下所有服务的用户数据聚集在一起,用于支撑像GoogleNow这样的个性化服务。
Google+是谷歌在网络用户数据方面的最新进展:作为社交网络它也许远远落后于Facebook,但到目前为止已有逾2.5亿人创建了Google+账户。尽管用户在Google+上的停留时间较短,但仅凭基本个人资料数据一项就能有效补充谷歌的现有知识体系。移动设备又为用户数据增添了地理位置这一重要维度。此外,由于每天约有100万个新Android设备被激活,谷歌开始在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方面占据主导地位。通过了解用户在一天中的某个特定时点身处何处及其日常生活习惯,预测用户短期行为便成为可能。
与苹果(Apple)的Siri声控问答软件相似,GoogleNow同样依赖对大规模结构数据(可用于寻找答案的大量有组织信息)的挖掘能力,而非通过搜索互联网来寻找可能包含有用信息的文件。
谷歌近期将自行积累的结构信息以“知识图”形式进行了展示,这提醒我们,信息检索仍是该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这项大胆尝试无疑承载了该公司的许多构想。预测用户意图的能力是谷歌取得现有成功的关键,而这恰恰得益于那个简单的搜索框。基于这种预测用户意图的能力,谷歌创造出了有史以来最为有效的广告模式之一。
但在移动应用领域,搜索框不复存在。谷歌转而借助所有可用的技术手段来判断用户意图。能够代替用户完成任务的“智能助手”以及提示即时信息的“推送”技术是互联网发展早期就已出现的富有雄心的构想,但在实际应用领域却未能实现当初的期望。谷歌目前拥有其他公司无法比拟的有利条件,能够再次尝试发展以上技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谷歌对此也有急切需求。
近期用户隐私保护标准的快速变化表明,用户愿意接受个性化服务理念——但前提是个性化服务带来的益处足够大。今天看似怪异的事物,可能不久之后就会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现在到了谷歌证明自己确实能在搜索框以外的领域取得突破的时候了。
本文作者为英国《金融时报》美国西海岸主编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