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5非成熟体:能否最终取代App
2012-07-21 16:19:53 来源:飞象网 评论:0 点击:
以上这个命题已经越来越多地砸进了人们的眼球。而各种NativeApp开发者生存陷入困境的消息则将这种观点无限放大,并且许多人都信誓旦旦地表示:这绝不是泡沫。
UC优视就不断向外界表示WebApp将在不久后成为主流,并用自身浏览器平台的数据加以佐证:2011年9月,UC优视已经推出了国内首个WebApp应用商店——UC应用中心,目前收录了超过300款基于HTML5开发的WebApp,月活跃用户超过1500万,添加量超过5000万次。
更具说服力的是已故的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生前的一段话:虽然现阶段NativeApp给了用户更好的体验,但Web才是未来。如果开发者不能够有效地利用HTML5等Web技术,那他就落伍了。
如果有人连乔布斯的话都能不当一回事,那他一定是疯了。
但是,人们有理由质疑任何“神话”。过去几年内,苹果和谷歌的应用商店中诞生了不计其数的经典:愤怒的小鸟(微博)、Flipboard、Instagram⋯⋯——HTML5应用在哪里?Facebook上的Zynga?抱歉,Zynga最赚钱的应用仍然是基于FLASH,并且仅限于PC端。
有人将这种现象的原因笼统地归结于“HTML5标准尚未完善”。但事实上,其背后的根源远不是技术问题那么单纯。
近年来,有两个被视为HTML5的标志性事件,都与苹果有关:2007年发布的iPhone拒绝支持FLASH,只支持HTML5;2011年,Adobe宣布放弃FLASH的移动端项目,转而开发HTML5工具。
然后,HTML5就如愿以偿地成为了移动端的唯一Web标准。这些都不过印证了一个基本理论:HTML5是一个连乔布斯都认同的革命性产物。它的价值没有被高估过,更没有被低估过。
真正好玩并令人生疑的是苹果随后的举动。相较于Google,甚至微软等公司对于HTML5的热情,苹果却做出了与当初强势封杀FLASH、力推HTML5时截然相反的举动:迟迟没有投入WebApp、建立类似Google或者Opera那样的生态渠道,甚至从iOS4.0开始,封杀了一系列对于HTML5来说至关重要的WebAPI。
其中的原因并不是什么秘密:在AppStore如日中天的时候,苹果为什么要冒着失去30%利润的风险,扶植一个替代性质的生态系统?类似的“花招”还有很多——在HTML5中的视频格式一项,苹果选择了支持MPEG,一个核心为私人商业机构所拥有的格式,这显然与HTML5开源共享的理念背道而驰。
一种更为合理但没有任何证据的说法是,苹果正在暗中培育自己的HTML5生态系统,只不过在AppStore仍能维持强势之时,不会现身而已。
一边力推,一边封杀,这就是所谓的“苹果悖论”。广义上,它描述的不是苹果一家公司匪夷所思的举动,而是在HTML5这个游戏圈中,几乎所有玩家的一种心态:既希望这种开放高效的载体能够早点标准化,为己所用,同时又能保证自身的利益体系不受恶性冲击。
在商业体系中,对于渠道的争夺是永恒的。理论上所有的平台达到一定规模之后,都会试图寻求独特性,从而形成生态闭环。
可以想象,由一群世界顶级互联网企业参与的HTML5标准制定过程,苹果悖论发生的概率会有多大。
谢子斌的职务意味着他能够经常出入W3C,接触第一线的关于HTML5标准化进程的资料。“其实单纯地讲浏览器层面的解析,HTML5的标准化已经基本实现了。”他认为,HTML5已经远远超过了严格定义的HTML语言本身,囊括了大部分W3C的技术,而目前未能完成标准化的部分恰恰是在Web解析技术之外。“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新的技术,经过讨论后被应用到HTML5中,使得它变得越来越成熟。对于开发者来说,90%的功能已经可以实现了,现在就是看剩下的10%如何解决。”而这就是W3C现阶段存在的意义。
但是,看似简单的10%,实现起来却并不容易。作为一线参与者的谢子斌深有体会,并将这个戏称为:周期性的“吵群架”。“当你把中国移动(微博)、苹果、Google、微软的人放在一起时,想不吵架确实很难。当然,每次吵完后还是有进展的,毕竟所有人的终极目标还是推进互联网的发展。”
上一篇:财经:宽带中国战略谜底
下一篇:南都周刊:科技巨头发布会上的那些事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