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张亚勤:百度不会自己做人工智能产品
2015-03-28 11:25:27 来源:凤凰科技 评论:0 点击:
凤凰科技讯 3月28日消息,在昨日的博鳌亚洲论坛上,百度总裁张亚勤在接受凤凰科技专访时表述了百度的人工智能战略,张亚勤称百度在人工智能方面主要合作作伙伴提供技术支持,而非自己制造产品。
张亚勤表示,百度不会很快推出人工智能产品,但已经做了很多探索。“即使有产品的话,也可能很多是通过合作的方式。”
在此前的两会上,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建议国家层面能搭一个以人工智能设施为基础的“中国大脑”的项目。前两天的IT领袖峰会上,李彦宏再次为人工智能站台,声称会持续关注自己喜欢的技术。
据悉,大数据分析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智能信息检索技术、计算机视觉等是百度重点研究的几个人工智能领域。李彦宏曾表示在未来5至10年,人工智能对百度会有重大贡献。
以下是采访节选
主持人:百度人工智能的进展是怎么样?
张亚勤:我们其实在那些方面更多的是一种探索,并不是会马上会有产品出来,即使有产品的话,也可能很多是通过合作的方式,看一下百度,百度最强的是技术,超过公司收入15%,技术里面重中之重是我们的机器学习和大数据的技术。
这些数据对于整个百度这个技术的话会是一个大的提升,我们有了数据,有了很强的计算能力,可以让语音识别变得更加的准确,图像搜索,图像识别变得更加的精准,其实这是百度真正的核心,我们竞争的优势。
主持人:那百度大脑现在进展如何?
张亚勤:进展很顺利,百度大脑其实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更多的是物理层,包括存储,虚拟化,这是物理层的,我们有全亚洲最大的数据中心。第二次层次是数据层,我们有收集了各种各样的数据,数据量我们刚才讲过也是中国最大的。更重要是第三层这种数据的挖掘,分析,结构化,智能化,提到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图像分类,让搜索更加精准,让广告的匹配更加的精准,让找服务更加的方便和快捷。
主持人:阿里和腾讯的业务方向来钱更快的,但是百度在做一些看起来是更远大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东西都未必是马上我们就能看到成果的,那您怎么看这种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一个发展状况?
张亚勤:第一点百度是一个相信技术的公司,相信技术可以改变未来,也真正是把技术作为公司的一个核心。
主持人:您觉得另外两家公司是以什么为核心?
张亚勤:每个公司可能有不同的它的文化,不同的选择,但百度一直是以技术为中心,包括李彦宏本人,他也是一个技术专家,像百度的搜索很多建立在他当时的框架上面。
主持人:好像从市值来看,百度确实是弱于另外两家。
张亚勤:我们并不和别人去竞争,我们要和自己去竞争,我们看着很长远,现在短期牺牲点利润都没有关系,重要的是把产品做好,更好的角距,看清楚未来发展的方向,然后做未来的投资,百度现在也有发展速度很快,我们的用户增长速度最快的,我们的移动端的比例也是最快的,公司也在走向更快速的平台化,未来十分的看好,短期如果牺牲一点点利润这个没有关系,而且百度的利润率也是很健康的,产业产品还有公司业务都在健康的发展。
主持人:你提及泡沫,你觉得泡沫主要在哪些方面?90后创业者中有泡沫吗?
张亚勤:有! 泡沫有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大家心态有些急,都希望overnight(一夜之间)就可以成功,人人都希望两三年之后就变成李彦宏。
主持人:就上市敲钟。
张亚勤:就上市敲钟,我想要成功是一件好事,hungry(饥饿)总是好的,但是创业本身是有很多艰辛的,你还是要有充分的准备,另外的话大部分的创业公司最后都是上不了市的,大部分人可能没法成为李彦宏,所以这个期望值要settle(摆放)对。
主持人:但是创业本身不就是一个对自己充满了期望,不断打鸡血,不断前进的过程。
张亚勤:对,我觉得这个你如果创业一定要有一个理念,说我做这件事带来的价值,而不是说我就是说向办公司,我朋友创业我也要去创业,我是鼓励,创业有的时候其实可以在大的公司平台上去创业,也可以自己去开公司,也可以到创业公司里面去,并没有必要拘于形式,重要的是创业的精神,即使比如在百度我们这新型业务也是一种创业,每个业务线有很大的自控权,很多的这些新的东西需要你去定义,需要你去探索,这个也是一个创业。
主持人:其实这是企业内部创业,昨天晚上圆桌论坛的话题也是关于创新创业的,您在现场担任导师,对于这些比您年轻一些的小朋友,有什么想对他们说的?
张亚勤:我觉得大家其实因为这些都是每个领域已经做的十分成功的,有些是创业者,有些是创新者,我觉得每个人的观点都很有意思,从不懂的视角去解释个体和多元化,解释创业和创新,大家的观点也不完全一样,这也是件好事,我想整体来讲的话你可以看到,有一些大公司工作的,有一些是在媒体有些歌星,有一些是村官,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整个来讲你可以看到这么一种充满能量的十分热情的一些年轻人,都是有创业精神的年轻人。
上一篇:微软雅虎延长搜索合作协议谈判期限30天
下一篇:易车:玩转汽车流通的“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