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电影“另眼相待”时机到来?
2013-06-24 10:08:33 来源:新浪科技 评论:0 点击:
6月17日,土豆网推出国内首个文艺电影频道,100多部曾在院线上映的文艺片入驻。在赵薇导演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狂收7亿票房,郭敬明导演的《小时代》未映已疯狂的当下,“文艺片”这个不时被拿来作为宣传噱头、却又始终未能占据票房主流话语权的片种,突然成了一个香饽饽。
演员不屈从于商业大片而偏爱文艺片,被看做坚持。导演只搞文艺片创作,也被看成某种固执与坚守。不过,当真的有一个潮流决心偏向于“文艺片”,大多数人却又选择了质疑。土豆网总裁杨伟东认为“骨子里我们都是文艺青年,大家应该认同一个观点,其实文艺电影在平静里蕴含着巨大的价值和力量,相比较商业电影,带给我们的思考更加意味深长。”而知名导演贾樟柯则直接泼了一头冷水“我劝你们尽快去招商、找赞助,能维持一年是一年!”文艺片是一口深井,究竟该如何去挖掘和呈现它的价值?专辟一个文艺电影频道,能将这口井里的井水引导出地面吗?
■悲观派:
对艺术电影兴趣的消退是大问题
贾樟柯(知名导演)
虽然今天中国电影市场成长很快,票房数字也增长很快,感觉一派繁荣,一年能拍七百多部影片。但从全球范围来说,电影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在消退,这个危机不仅仅是文艺片的危机,而是整个电影行业的危机。尽管所有的青年都需要文艺,文艺就好像空气一样,但事实上,艺术电影所面临的危机不但是中国观众的,而是整体的,它跟我们的阅读、生活方式都有关联,比如说我们,特别是年轻观众对哲学的兴趣,对历史的兴趣,都在消退,对艺术电影的兴趣也在消退。这是一个大的社会问题,怎么样去扭转它,怎么样重新唤醒对优质精神生活的兴趣,我觉得是一个难题。
如今,所有的电影从业者都要有危机意识,需要做些实事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让互联网领域开拓各种平台,给更多这样的影片以一个出口,同时给观众以一种多元的选择。但另一方面,视频网站也要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很可能维持起来非常艰难,要去找赞助,要去招商,因为你没钱砸下去,很可能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做不下去了。而且,我想问的是,到底有多少年轻人愿意来看文艺电影频道?比起商业电影,它的流量肯定要少得多。
■乐观派:
让好的文艺片不再“一日游”
杨伟东(土豆网总裁)
文艺电影的生存和发展,在全世界就是四个平台,第一影展,第二文化基金,第三国家支持,第四文艺院线,而在国内,目前这四个都是缺失的。生活在一个无处安放文艺片的时代,有多少散落在民间的孤独的文化个体会因此失去一次获得共鸣的机会,失去找到他们同类的机会呢?在为文艺电影专门创造平台方面,北京、上海、台北、香港的文化传承算是做得比较好的,台北有光点文艺电影院线,北京有百老汇文艺电影院线。上海是第一个建立文化电影院线的城市,1989年胜利、平安两家艺术院线成立,当年《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上映时,曾创造连续两个多月满座的火爆场景。现在,胜利成了商场,平安成了饭店,上海已经没有文艺电影院线了。
其实在上线这个文艺电影频道前,很多人都说你们建这个干吗?没有流量啊,没有人看。但我们在豆瓣上看到,很多年轻人是因为没有地方看正版的文艺片,他们只能去下载一些来看。下一阶段,我们也会在文艺院线电影上加大投入版权电影的采购力度,不仅仅是一些获奖电影,一些大师系列,甚至一些特别有才华的文艺导演,我们也会投入更多的版权成本。说穿了,最重要的是真的能够让中国很多好的文艺电影不再是“一日游”,就像前段时间的《萧红》只上映了一天就下档了。至少给大家提供一个出口,能看到高质量的文艺片。
■中立派:
选择文艺,就是要选择优越感和品位
郭敬明(作家、导演)
我当然希望能有更多人一起加入我们,感受我们,去信仰文艺。为什么文艺电影在欧洲依然是主流,每年仍然有很多优秀的东西出来?那是因为欧洲人的生活有足够的时间,一个下午坐在河边看一本小说,一个星期上四天班,可以享受文艺。他们有逛不尽的博物馆,有享受不完的历史财富,但是中国人别说一个下午,每天有一个小时就不得了了,每个人都在忙碌,都在上班,熬夜回家,恨不得立刻都睡了,连拿一个小时来看书的时间都没有。我有5分钟可以休息一下,5分钟能干什么?刷一下微博而已,所以人们的时间根本支持不了一部两个小时的电影。
但是现在,除了院线,还可以通过网络,再小众再偏门的电影,只要你想找都能接触到,所以眼下年轻人的好奇心还是有的,他们想看这种有意思的东西,只是如何给他们平台,如何激发他们的兴趣。我觉得无论是哪种平台,要追求的都是内容为王,另外是跟观众的交互,甚至你要迁就他们,让他们非常享受在网站所得到的优越感。我为什么选择文艺电影?就是告诉你我比你的品位好,一旦做到这点,他们就很乐意把自己当做平台的主人。文艺虽然小众,但你要能抢占到足够的份额,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
欣赏和学习是需要引导的
黄真真(香港知名女导演)
现代人要打拼,要进步,这是整个社会的氛围。年轻人当然也不能落后。他们很注意当下热门的话题,如果有一个话题,在他们中间很热,你却没有去关注,那你就落伍了。所以,如果我们有一个文艺平台给他们去探讨,可能他们会对文艺电影的兴趣越来越浓,这是蛮有意思的事。前几年有微电影,很多视频网站都提供了平台,就算不是导演,也可以自己拿手机去拍,把自己的想法分享出来。可能很多年轻人还不太知道专门的文艺电影分类是怎么回事,但我们可以给他们一些指导,告诉他们这是什么类型,然后他们就能去欣赏和学习。
演员不屈从于商业大片而偏爱文艺片,被看做坚持。导演只搞文艺片创作,也被看成某种固执与坚守。不过,当真的有一个潮流决心偏向于“文艺片”,大多数人却又选择了质疑。土豆网总裁杨伟东认为“骨子里我们都是文艺青年,大家应该认同一个观点,其实文艺电影在平静里蕴含着巨大的价值和力量,相比较商业电影,带给我们的思考更加意味深长。”而知名导演贾樟柯则直接泼了一头冷水“我劝你们尽快去招商、找赞助,能维持一年是一年!”文艺片是一口深井,究竟该如何去挖掘和呈现它的价值?专辟一个文艺电影频道,能将这口井里的井水引导出地面吗?
■悲观派:
对艺术电影兴趣的消退是大问题
贾樟柯(知名导演)
虽然今天中国电影市场成长很快,票房数字也增长很快,感觉一派繁荣,一年能拍七百多部影片。但从全球范围来说,电影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在消退,这个危机不仅仅是文艺片的危机,而是整个电影行业的危机。尽管所有的青年都需要文艺,文艺就好像空气一样,但事实上,艺术电影所面临的危机不但是中国观众的,而是整体的,它跟我们的阅读、生活方式都有关联,比如说我们,特别是年轻观众对哲学的兴趣,对历史的兴趣,都在消退,对艺术电影的兴趣也在消退。这是一个大的社会问题,怎么样去扭转它,怎么样重新唤醒对优质精神生活的兴趣,我觉得是一个难题。
如今,所有的电影从业者都要有危机意识,需要做些实事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让互联网领域开拓各种平台,给更多这样的影片以一个出口,同时给观众以一种多元的选择。但另一方面,视频网站也要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很可能维持起来非常艰难,要去找赞助,要去招商,因为你没钱砸下去,很可能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做不下去了。而且,我想问的是,到底有多少年轻人愿意来看文艺电影频道?比起商业电影,它的流量肯定要少得多。
■乐观派:
让好的文艺片不再“一日游”
杨伟东(土豆网总裁)
文艺电影的生存和发展,在全世界就是四个平台,第一影展,第二文化基金,第三国家支持,第四文艺院线,而在国内,目前这四个都是缺失的。生活在一个无处安放文艺片的时代,有多少散落在民间的孤独的文化个体会因此失去一次获得共鸣的机会,失去找到他们同类的机会呢?在为文艺电影专门创造平台方面,北京、上海、台北、香港的文化传承算是做得比较好的,台北有光点文艺电影院线,北京有百老汇文艺电影院线。上海是第一个建立文化电影院线的城市,1989年胜利、平安两家艺术院线成立,当年《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上映时,曾创造连续两个多月满座的火爆场景。现在,胜利成了商场,平安成了饭店,上海已经没有文艺电影院线了。
其实在上线这个文艺电影频道前,很多人都说你们建这个干吗?没有流量啊,没有人看。但我们在豆瓣上看到,很多年轻人是因为没有地方看正版的文艺片,他们只能去下载一些来看。下一阶段,我们也会在文艺院线电影上加大投入版权电影的采购力度,不仅仅是一些获奖电影,一些大师系列,甚至一些特别有才华的文艺导演,我们也会投入更多的版权成本。说穿了,最重要的是真的能够让中国很多好的文艺电影不再是“一日游”,就像前段时间的《萧红》只上映了一天就下档了。至少给大家提供一个出口,能看到高质量的文艺片。
■中立派:
选择文艺,就是要选择优越感和品位
郭敬明(作家、导演)
我当然希望能有更多人一起加入我们,感受我们,去信仰文艺。为什么文艺电影在欧洲依然是主流,每年仍然有很多优秀的东西出来?那是因为欧洲人的生活有足够的时间,一个下午坐在河边看一本小说,一个星期上四天班,可以享受文艺。他们有逛不尽的博物馆,有享受不完的历史财富,但是中国人别说一个下午,每天有一个小时就不得了了,每个人都在忙碌,都在上班,熬夜回家,恨不得立刻都睡了,连拿一个小时来看书的时间都没有。我有5分钟可以休息一下,5分钟能干什么?刷一下微博而已,所以人们的时间根本支持不了一部两个小时的电影。
但是现在,除了院线,还可以通过网络,再小众再偏门的电影,只要你想找都能接触到,所以眼下年轻人的好奇心还是有的,他们想看这种有意思的东西,只是如何给他们平台,如何激发他们的兴趣。我觉得无论是哪种平台,要追求的都是内容为王,另外是跟观众的交互,甚至你要迁就他们,让他们非常享受在网站所得到的优越感。我为什么选择文艺电影?就是告诉你我比你的品位好,一旦做到这点,他们就很乐意把自己当做平台的主人。文艺虽然小众,但你要能抢占到足够的份额,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
欣赏和学习是需要引导的
黄真真(香港知名女导演)
现代人要打拼,要进步,这是整个社会的氛围。年轻人当然也不能落后。他们很注意当下热门的话题,如果有一个话题,在他们中间很热,你却没有去关注,那你就落伍了。所以,如果我们有一个文艺平台给他们去探讨,可能他们会对文艺电影的兴趣越来越浓,这是蛮有意思的事。前几年有微电影,很多视频网站都提供了平台,就算不是导演,也可以自己拿手机去拍,把自己的想法分享出来。可能很多年轻人还不太知道专门的文艺电影分类是怎么回事,但我们可以给他们一些指导,告诉他们这是什么类型,然后他们就能去欣赏和学习。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