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县治超被指“乏力” 治超办称还在摸索
2012-12-20 18:26:42 来源: 评论:0 点击:
息县,位于河南省南部,淮河上游,是一个以传统农业为主,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的农业大县。境内盛产优质的石材和黄沙,多年来,在该县和周边县市一直供不应求。在运输的过程中,货车司机多拉快跑的愿望和息县政府的治超工作仿佛达成了某种默契,但是,由此而产生的诸多问题和矛盾,却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在息县,有不少司机反映,治超并未取得显著效果,反而使得超限超载监测站变身“收费站”,甚至出现了以购买“月票”来代替超载罚款的行为。由于治超的效果并不明显,境内各条省道路况的损害程度已经相当严重,当地老百姓说,走在路上就像“爬山过海”。
2012年9月13日,息县政府信息公开网发布消息称:“9月11号,信阳市公路局局长吕东阳调研息县公路建设,县长金平说,目前,息县的道路交通状况令人堪忧,已经到了非建设不可的地步,否则就会直接影响到全县各项经济事业的快速发展。”
S213,S336和S337息县段沿途的人民群众对公路损害程度也是一肚子怨气,张陶乡任庄的一位老汉说:“赶个集,买个东西都出不去啊,下雨天更是没法出门”。一些群众和人大代表也通过各种渠道一直给县领导反映:现在是人走不出来,东西拉不出来。
某县直单位的小轿车司机小张说,一般不敢走这几条路,每次路过,都是对司机和车辆的考验,往往都是紧握方向盘,注意力高度集中,害怕掉坑里,害怕刮着底盘,更害怕从身边呼啸而过的大货车刮着车身……
大货车司机刘某也有自己的理由:“他们罚的越多,我们拉的越多,一家老小总得吃饭。这些都是学淮滨的办法,办月票,4轴货车每月收5600、3轴每月收4800、2轴每月收3900,小型货车每月收2900—3900,交费后,给一张河南省罚没收入的票据。”也有一些司机质疑:“都交过罚款了,为什么不修路,钱花哪去了?”
因为超载和路况损毁严重,司机更换新轮胎的次数也特别频繁,一般十天,多则半个月就要换,一个轮胎的价格在3000元左右,这是一笔不菲的数目。实际上,因为超载而多挣的那部分运费,要给交警交罚款,还要给超限站交罚款,按一年累计,一辆后八轮货车的司机花在各种明里暗里的罚款和公关费也得五万元左右。
早在2011年11月8号,息县某司机在人民网向卢展工书记留言反映:“息县超限站不卸货不称重,直接罚款2000-5000元不等。”
2012年1月9日,信阳市委的回复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司机口中“月票”的存在:“该县成立了治超办公室,治超办在流动稽查点对违法车辆均是处以1000-5000元的罚款。经查,检测站存在二个方面问题:一是没有配备专用卸载工具,对超载车辆卸载不到位;二是超载车辆卸载没有进行复磅,收取50-100元罚款就放行。”
息县治理车辆超限超载领导小组办公室万主任说,我们也是在学习淮滨的经验,再结合息县的实际,每个月集中缴费,我们这也是人性化管理,每天有这么多辆货车路过,如果一车一检,一趟一罚,司机肯定不跑了,如果把这些货车都“治死”,也不是最终目的。
他说,这么做是有“包月”的嫌疑,不能说没有,也不叫以罚代管,但是,现在还没有听说搞啥“会员制”,我还真不知道。我怀疑可能有下面的个别执法中队,有收取现金的现象,执法人员的素质也是参差不及,“敲一点,弄一点”的现象也是难免的。现在我们采取查处分离,执法人员现场不收钱,罚款直接入国库,出具河南省统一罚没款票据。
据了解,近期不断有媒体就淮滨“包月”治超进行了报道,河南省交通厅向全省下发了《关于对“信阳淮滨治超事件”的通报》。通报显示,淮滨县治超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淮滨县存在以“月票”形式处罚超限运输车辆的嫌疑。其次,存在“以罚代卸”的问题,通报还称,淮滨县治超办缺乏对超限超载源头治理的有效手段和措施,严重影响了交通系统的形象。
提到息县境内的路况,万主任也是一脸无奈,他指着息县交通路网图说,息县就没有一条好路。以息包路为例,2004年建成,是二级公路,当时外号“小高速”,现在的情况是,小轿车就不能通行,越野车通行都很困难,只能过大货车。
万主任说,息县早在2007年、08年和09年一直在搞治超,每年都搞大规模多部门联合治理,整个执法队伍分为8个中队,共计200余人,这些人吃喝拉撒,用车用油,各种费用也比较高,政府承受不了,不到一个月就不搞了。由于缺乏长期机制,治超的效果一直不明显。
他说,今年5月份,息县又开始了大张旗鼓的治超宣传和治理,过去一些特权车辆,想拉多少就拉多少,现在动真格的处理了一批特权车,效果比较明显。
万主任还说,现在看来,全国还没有一个地方敢说把治超工作做好的,还没有一个成功的模式,还在摸索。路被轧成这个样子,领导也很烦,有时候是领导来视察了,我们才修修补补,这样做也是没有办法。
针对该县的治超工作,本网将继续关注。
在息县,有不少司机反映,治超并未取得显著效果,反而使得超限超载监测站变身“收费站”,甚至出现了以购买“月票”来代替超载罚款的行为。由于治超的效果并不明显,境内各条省道路况的损害程度已经相当严重,当地老百姓说,走在路上就像“爬山过海”。
2012年9月13日,息县政府信息公开网发布消息称:“9月11号,信阳市公路局局长吕东阳调研息县公路建设,县长金平说,目前,息县的道路交通状况令人堪忧,已经到了非建设不可的地步,否则就会直接影响到全县各项经济事业的快速发展。”
S213,S336和S337息县段沿途的人民群众对公路损害程度也是一肚子怨气,张陶乡任庄的一位老汉说:“赶个集,买个东西都出不去啊,下雨天更是没法出门”。一些群众和人大代表也通过各种渠道一直给县领导反映:现在是人走不出来,东西拉不出来。
某县直单位的小轿车司机小张说,一般不敢走这几条路,每次路过,都是对司机和车辆的考验,往往都是紧握方向盘,注意力高度集中,害怕掉坑里,害怕刮着底盘,更害怕从身边呼啸而过的大货车刮着车身……
大货车司机刘某也有自己的理由:“他们罚的越多,我们拉的越多,一家老小总得吃饭。这些都是学淮滨的办法,办月票,4轴货车每月收5600、3轴每月收4800、2轴每月收3900,小型货车每月收2900—3900,交费后,给一张河南省罚没收入的票据。”也有一些司机质疑:“都交过罚款了,为什么不修路,钱花哪去了?”
因为超载和路况损毁严重,司机更换新轮胎的次数也特别频繁,一般十天,多则半个月就要换,一个轮胎的价格在3000元左右,这是一笔不菲的数目。实际上,因为超载而多挣的那部分运费,要给交警交罚款,还要给超限站交罚款,按一年累计,一辆后八轮货车的司机花在各种明里暗里的罚款和公关费也得五万元左右。
早在2011年11月8号,息县某司机在人民网向卢展工书记留言反映:“息县超限站不卸货不称重,直接罚款2000-5000元不等。”
2012年1月9日,信阳市委的回复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司机口中“月票”的存在:“该县成立了治超办公室,治超办在流动稽查点对违法车辆均是处以1000-5000元的罚款。经查,检测站存在二个方面问题:一是没有配备专用卸载工具,对超载车辆卸载不到位;二是超载车辆卸载没有进行复磅,收取50-100元罚款就放行。”
息县治理车辆超限超载领导小组办公室万主任说,我们也是在学习淮滨的经验,再结合息县的实际,每个月集中缴费,我们这也是人性化管理,每天有这么多辆货车路过,如果一车一检,一趟一罚,司机肯定不跑了,如果把这些货车都“治死”,也不是最终目的。
他说,这么做是有“包月”的嫌疑,不能说没有,也不叫以罚代管,但是,现在还没有听说搞啥“会员制”,我还真不知道。我怀疑可能有下面的个别执法中队,有收取现金的现象,执法人员的素质也是参差不及,“敲一点,弄一点”的现象也是难免的。现在我们采取查处分离,执法人员现场不收钱,罚款直接入国库,出具河南省统一罚没款票据。
据了解,近期不断有媒体就淮滨“包月”治超进行了报道,河南省交通厅向全省下发了《关于对“信阳淮滨治超事件”的通报》。通报显示,淮滨县治超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淮滨县存在以“月票”形式处罚超限运输车辆的嫌疑。其次,存在“以罚代卸”的问题,通报还称,淮滨县治超办缺乏对超限超载源头治理的有效手段和措施,严重影响了交通系统的形象。
提到息县境内的路况,万主任也是一脸无奈,他指着息县交通路网图说,息县就没有一条好路。以息包路为例,2004年建成,是二级公路,当时外号“小高速”,现在的情况是,小轿车就不能通行,越野车通行都很困难,只能过大货车。
万主任说,息县早在2007年、08年和09年一直在搞治超,每年都搞大规模多部门联合治理,整个执法队伍分为8个中队,共计200余人,这些人吃喝拉撒,用车用油,各种费用也比较高,政府承受不了,不到一个月就不搞了。由于缺乏长期机制,治超的效果一直不明显。
他说,今年5月份,息县又开始了大张旗鼓的治超宣传和治理,过去一些特权车辆,想拉多少就拉多少,现在动真格的处理了一批特权车,效果比较明显。
万主任还说,现在看来,全国还没有一个地方敢说把治超工作做好的,还没有一个成功的模式,还在摸索。路被轧成这个样子,领导也很烦,有时候是领导来视察了,我们才修修补补,这样做也是没有办法。
针对该县的治超工作,本网将继续关注。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