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面临困境的真正原因:环境发生了变化
2012-07-28 15:00:53 来源:Donews 评论:0 点击:
腾讯科技讯(童云)北京时间7月26日消息,《福布斯》杂志网络版近日刊载独立研究者VenkateshRao的文章称,微软的问题不在于其首席执行官的性格,而是由于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文章同时指出,对整个世界来说,微软能作为一家科技公司生存下去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因为微软是市场上的重要推动力;而想要生存下去,那么微软无疑必须依靠自己的实力,不能成为第二流的苹果或谷歌(微博),而是必须努力再度成为第一流的微软。
以下是这篇文章的内容概要:
这是一个繁忙而疯狂的夏天,所以我几乎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来更新我在《福布斯》网站的博客,因此我一直都在某种程度上稍事休息。但我觉得,我不能让库尔特·艾欣沃尔德(KurtEichenwald,美国著名记者)最近有关微软滑坡的《名利场》一般的报道从我眼前溜走,却不对其作出任何回应。
一段时间以来,这篇文章一直都备受期待。象科技行业中的其他所有人一样,我也热切地想要读这篇文章。
但在读过以后,我感到非常失望。虽然研究调查和大量的访谈明显能提供支持,但这篇文章完全忽略了森林,却去关注树木。非常地肤浅。这篇文章混淆了原因的影响,整个故事都围绕着漫画般超出现实的人身攻击而展开,不加鉴别地将表面化的政治文化考虑在内,只差没有变成象八卦媒体TMZ那样报道名人新闻来哗众取宠而已。不幸的是,他从来都没有超越对人类戏剧性事件的关注,也没能抵抗住夸大其重要性和将其作为主要情节的诱惑。他最大的失败是被他省略掉的东西:有关更加广泛的行业文化发展趋势的讨论,在我看来这才是真正应该去写的东西。
说到最后,这篇文章几乎可以说是对鲍尔默的雄辩滔滔的恶意攻击。这种事情会为处以私刑般的讨论增加动量,但到最后只不过是一种无关紧要的陪衬情节。鲍尔默只不过是问题的一小部分,如果找人来替换他成为必要,那么也将只是解决方案的一小部分内容。
那么,为何这篇文章最终只不过是让人分心(甚至是危险)的东西,而真正的故事又该是怎样的呢?因为我确实在一件事情上同意艾欣沃尔德的观点,那就是微软正处于困境中,而且这种情况已经维持了一段时间。那么,有关微软的故事的两个版本会有什么区别呢?
个性决定论与环境决定论
正如我说过的,艾欣沃尔德版本的故事基本上可以说是对鲍尔默的恶意攻击。公平地说,对于艾欣沃尔德及其他攻击鲍尔默的人来说,这个家伙可以说是一个颇具吸引力的目标,他那种公牛般的性格让任何人都不待见。再者,他还是一个“卖货的”,这在我们的文化中很容易会成为令人厌恶的目标。在私下里,他可能做成了重大的买卖;但在营销舞台上,他则显得出丑露乖。
比尔·盖茨(BillGates)已经退休,变成了活着的“圣徒”一样的存在,但他也不能免于指责。有人批评称,他是一名“教唆犯”,这些批评者援引一位可以说是无懈可击的、已经逝去的科技“圣徒”的言论来证明这一点,那就是已故苹果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SteveJobs):
“在产品方面,他们从来都没有象原本应有的那样雄心勃勃。盖茨喜欢把自己比作热爱产品的人,但实际上他不是;他是一个商人,对他来说赢得业务比生产伟大的产品更加重要。在微软的DNA中,从来就没有过人文学科和人文科学。”
通过这种方法来对一家大型公司进行分析的真正问题在于,这极大地夸大了首席执行官对一家公司将走向何方的控制力,以及夸大了公司在更大的经济环境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能力。当你开始以这种方式来进行分析时,那么你肯定就会做出跟艾欣沃尔德一样的结论。对他来说,微软广为人知的“迅速追随”的战略已经变成另一个“领导力”的问题。
当然,被用来批评微软首席执行官的另一个证据是,微软让电子书阅读器和触摸屏设备等伟大的创新从自己的指间溜走。这种错失机会的“创新漏洞”可能是最普遍的一种指责。说实话,个人计算技术与商业想法之间的DNA差别非常之大——就好像大象和大肚猪的DNA就是不能混到一起一样——以至于无论是谁,结果都会是一样的。
微软正处在困境中。鲍尔默的性格很可能不招人喜欢,予人口实。如果微软当年成功创新而非失败,而苹果和谷歌未能跳跃式地发展,那么故事可能就要换一种写法了;如果盖茨一直留在微软,那么故事很可能仍旧会是一样的。
那么,微软真正的问题是什么呢?让我们来看看环境决定论的故事版本吧。
从水平到垂直从企业到消费者
微软和苹果都诞生于放宽管制的时代中,这个时代有利于它们在计算领域中对IBM在当时所占据的垄断地位发起水平整合式的攻击。如果你不回溯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去看一看,那么就无法理解当前所发生的事情,原因是一家公司从诞生之日起的DNA通常都会是其终生的NA。如果这家公司能生存下来,那么其早期的成功就会为其后来的“性格”作出定义。
是PC创造了现代的电脑软件行业,而不是Mac;只有水平的行业结构让此成为可能。在当时,苹果并非整体经济的正确“答案”。
艾欣沃尔德再次错过了一种次要情节的重要性,因为企业IT从整体上来说是“烦人的”;而与此相比,苹果、iPad和iPhone则是“性感”的产品。
这种趋势最终发生了逆转。到2004年,技术已在整体上从消费者部门转向企业部门,扭转了历史的流向。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为什么微软丧失了自己的领先地位?
简而言之,技术的“风向”已经从1997年左右开始发生了转变,开始有利于垂直整合。
新环境
经过十年以后,“风向”已经发生了转变,从有利于微软的文化转为有利于苹果的文化,形势已经再次变得倾向于水平整合。
不幸的是,微软在新战场(移动和云,这是新兴的计算领域中的两端)上的表现非常疲弱。在移动这一端,市场竞争已经成为谷歌和苹果之间的事情,而且谷歌正在取胜。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对于正在取得胜利的谷歌来说,这家公司使用的是微软最初取胜的水平战略。在这个领域中,微软没有可靠的产品。
在另一端,也就是微软传统上占有垄断地位的企业市场上,这家公司也正日益面临着来自于云服务和SaaS(软件即服务)的威胁。在这个领域中,微软基于Azure的产品要比其移动产品略微可靠一些。但相同的是,在这个领域中微软也面临着非常激烈的竞争,其对手包括亚马逊、Salesforce和谷歌本身。
拯救微软
对整个世界来说,微软能作为一家科技公司生存下去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因为微软是市场上的重要推动力,代表着实用主义、商品化以及商业和实用性的需要。如果微软不能生存下去,那么我希望能有另一家公司将会介入。
想要生存下去,那么微软无疑必须依靠自己的实力。微软一定不能成为第二流的苹果或谷歌,而是必须努力再度成为第一流的微软。
以下是这篇文章的内容概要:
这是一个繁忙而疯狂的夏天,所以我几乎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来更新我在《福布斯》网站的博客,因此我一直都在某种程度上稍事休息。但我觉得,我不能让库尔特·艾欣沃尔德(KurtEichenwald,美国著名记者)最近有关微软滑坡的《名利场》一般的报道从我眼前溜走,却不对其作出任何回应。
一段时间以来,这篇文章一直都备受期待。象科技行业中的其他所有人一样,我也热切地想要读这篇文章。
但在读过以后,我感到非常失望。虽然研究调查和大量的访谈明显能提供支持,但这篇文章完全忽略了森林,却去关注树木。非常地肤浅。这篇文章混淆了原因的影响,整个故事都围绕着漫画般超出现实的人身攻击而展开,不加鉴别地将表面化的政治文化考虑在内,只差没有变成象八卦媒体TMZ那样报道名人新闻来哗众取宠而已。不幸的是,他从来都没有超越对人类戏剧性事件的关注,也没能抵抗住夸大其重要性和将其作为主要情节的诱惑。他最大的失败是被他省略掉的东西:有关更加广泛的行业文化发展趋势的讨论,在我看来这才是真正应该去写的东西。
说到最后,这篇文章几乎可以说是对鲍尔默的雄辩滔滔的恶意攻击。这种事情会为处以私刑般的讨论增加动量,但到最后只不过是一种无关紧要的陪衬情节。鲍尔默只不过是问题的一小部分,如果找人来替换他成为必要,那么也将只是解决方案的一小部分内容。
那么,为何这篇文章最终只不过是让人分心(甚至是危险)的东西,而真正的故事又该是怎样的呢?因为我确实在一件事情上同意艾欣沃尔德的观点,那就是微软正处于困境中,而且这种情况已经维持了一段时间。那么,有关微软的故事的两个版本会有什么区别呢?
个性决定论与环境决定论
正如我说过的,艾欣沃尔德版本的故事基本上可以说是对鲍尔默的恶意攻击。公平地说,对于艾欣沃尔德及其他攻击鲍尔默的人来说,这个家伙可以说是一个颇具吸引力的目标,他那种公牛般的性格让任何人都不待见。再者,他还是一个“卖货的”,这在我们的文化中很容易会成为令人厌恶的目标。在私下里,他可能做成了重大的买卖;但在营销舞台上,他则显得出丑露乖。
比尔·盖茨(BillGates)已经退休,变成了活着的“圣徒”一样的存在,但他也不能免于指责。有人批评称,他是一名“教唆犯”,这些批评者援引一位可以说是无懈可击的、已经逝去的科技“圣徒”的言论来证明这一点,那就是已故苹果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SteveJobs):
“在产品方面,他们从来都没有象原本应有的那样雄心勃勃。盖茨喜欢把自己比作热爱产品的人,但实际上他不是;他是一个商人,对他来说赢得业务比生产伟大的产品更加重要。在微软的DNA中,从来就没有过人文学科和人文科学。”
通过这种方法来对一家大型公司进行分析的真正问题在于,这极大地夸大了首席执行官对一家公司将走向何方的控制力,以及夸大了公司在更大的经济环境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能力。当你开始以这种方式来进行分析时,那么你肯定就会做出跟艾欣沃尔德一样的结论。对他来说,微软广为人知的“迅速追随”的战略已经变成另一个“领导力”的问题。
当然,被用来批评微软首席执行官的另一个证据是,微软让电子书阅读器和触摸屏设备等伟大的创新从自己的指间溜走。这种错失机会的“创新漏洞”可能是最普遍的一种指责。说实话,个人计算技术与商业想法之间的DNA差别非常之大——就好像大象和大肚猪的DNA就是不能混到一起一样——以至于无论是谁,结果都会是一样的。
微软正处在困境中。鲍尔默的性格很可能不招人喜欢,予人口实。如果微软当年成功创新而非失败,而苹果和谷歌未能跳跃式地发展,那么故事可能就要换一种写法了;如果盖茨一直留在微软,那么故事很可能仍旧会是一样的。
那么,微软真正的问题是什么呢?让我们来看看环境决定论的故事版本吧。
从水平到垂直从企业到消费者
微软和苹果都诞生于放宽管制的时代中,这个时代有利于它们在计算领域中对IBM在当时所占据的垄断地位发起水平整合式的攻击。如果你不回溯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去看一看,那么就无法理解当前所发生的事情,原因是一家公司从诞生之日起的DNA通常都会是其终生的NA。如果这家公司能生存下来,那么其早期的成功就会为其后来的“性格”作出定义。
是PC创造了现代的电脑软件行业,而不是Mac;只有水平的行业结构让此成为可能。在当时,苹果并非整体经济的正确“答案”。
艾欣沃尔德再次错过了一种次要情节的重要性,因为企业IT从整体上来说是“烦人的”;而与此相比,苹果、iPad和iPhone则是“性感”的产品。
这种趋势最终发生了逆转。到2004年,技术已在整体上从消费者部门转向企业部门,扭转了历史的流向。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为什么微软丧失了自己的领先地位?
简而言之,技术的“风向”已经从1997年左右开始发生了转变,开始有利于垂直整合。
新环境
经过十年以后,“风向”已经发生了转变,从有利于微软的文化转为有利于苹果的文化,形势已经再次变得倾向于水平整合。
不幸的是,微软在新战场(移动和云,这是新兴的计算领域中的两端)上的表现非常疲弱。在移动这一端,市场竞争已经成为谷歌和苹果之间的事情,而且谷歌正在取胜。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对于正在取得胜利的谷歌来说,这家公司使用的是微软最初取胜的水平战略。在这个领域中,微软没有可靠的产品。
在另一端,也就是微软传统上占有垄断地位的企业市场上,这家公司也正日益面临着来自于云服务和SaaS(软件即服务)的威胁。在这个领域中,微软基于Azure的产品要比其移动产品略微可靠一些。但相同的是,在这个领域中微软也面临着非常激烈的竞争,其对手包括亚马逊、Salesforce和谷歌本身。
拯救微软
对整个世界来说,微软能作为一家科技公司生存下去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因为微软是市场上的重要推动力,代表着实用主义、商品化以及商业和实用性的需要。如果微软不能生存下去,那么我希望能有另一家公司将会介入。
想要生存下去,那么微软无疑必须依靠自己的实力。微软一定不能成为第二流的苹果或谷歌,而是必须努力再度成为第一流的微软。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