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3年、市值破60亿美元,Wayfair这家垂直电商是如何做到的?
2017-06-21 17:25:34 来源:虎嗅网 评论:0 点击:
无论在国内还是海外市场,家居行业的上市公司有很多,比如国内的红星美凯龙、欧派家居,美国有Lowe’s和市值近2,000亿美元的HomeDepot等,但其中家居电商平台却很少见。
宜家进入中国市场近20年,直到2016年9月才上线电商业务,且配送范围仅限上海地区。红星美凯龙也曾投入重金上线电商项目“红美商城”,几经波折之后仍归于沉寂。
在美国,亚马逊这个庞然大物的阴影之下,有一家年销售额超30亿美元且仍在高速增长的家居电商,它就是Wayfair。最近3个月,Wayfair股价更是坐上了火箭,涨幅超过100%,最新市值已突破60亿美元。
Wayfair在家居电商行业积淀15年,凭借早期的流量红利,积累了丰富的品牌供应商资源,并依靠广告投放、树立品牌驱动销售增长,未来有望跑出可观的利润。
抓住电商流量红利,深耕家居品类15年
Wayfair是美国最大的家居电商,其前身是2002年成立的CNSStores。创始人NirajShah和SteveConine同为康奈尔大学的同学,曾创立软件公司Spinners,后来在研究搜索数据时,发现了一些抢手的家居用品网站,于是萌生了做家居电商的想法。
CNSStores从无到有,高峰时期旗下运营着几百个不同品类的家居购物网站,彼此之间相互独立。CNSStores顺应了网购的兴起,享受了一波流量红利,2011年销售额增长到5亿美元,并在家居行业逐步积累起品牌供应商资源和电商运营能力。
但是,分散的网站运营带来了糟糕的用户体验。2011年底,为了树立品牌,提升客户粘性和复购率,两位创始人决定逐步关闭旗下240多个家居购物网站,统一整合到Wayfair.com,建立一站式家居购物体验。Wayfair成立后,销售额快速增长,并于2014年在纽交所上市。
2016年,Wayfair销售收入达到33.8亿美元,其中商品销售收入32.6亿美元,其他收入来自第三方合作网站销售和媒体广告业务。
市值破60亿美元,Wayfair会是垂类电商最后的机会?|爱分析调研-爱分析 在家居电商市场,亚马逊是Wayfair的主要竞争对手。坊间也一直在流传亚马逊要收购Wayfair。2017年5月,亚马逊宣布将在家居领域集中发力,并着手进行相关物流设施建设。当日,Wayfair股价应声下跌6.41%,但很快又恢复了上扬态势,所受冲击有限。
虽然亚马逊在流量和物流仓储等基础设施方面优势明显,但Wayfair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竞争壁垒。与亚马逊相比,有着15年行业积累的Wayfair,对家居品类运营的理解更深,并且掌控着丰富的供应商资源。此外,Wayfair的平台寄售模式不涉及库存,比自营模式的亚马逊运营效率更高。
从轻资产运营走向自建物流
Wayfair背后的供应商超过1万家,商品SKU接近800万(宜家的SKU约为9000),经营范围包含家具、装饰品、灯具、建材等各类家居用品。
虽然管理着庞大的商品目录,但一直以来Wayfair采取的都是轻资产模式。两位创始人都是技术出身,他们为Wayfair搭建起高效的库存信息管理系统,直接将客户需求与供应商库存相连接。订单确认后,大部分商品直接从供应商处发货,节省了大量库存所占用的资金,周转效率很高。而线下零售模式的HomeDepot在2016年的存货周转次数只有5次,库存占用资金超过120亿美元。
在关键的物流问题上,Wayfair主要通过与第三方物流合作的方式解决。商品按尺寸和重量,分为小包裹和大包裹两种,分别由FedEx、UPS等快递公司或第三方货运公司负责交付,物流时间在1天到数周不等。
第三方物流可以减少投入,但在配送效率和专业性上难以保证,轻资产模式也难以形成壁垒。因此,Wayfair也在加大力度,自建专业的家居物流体系,以提升配送效率,降低损耗,改善客户体验。
Wayfair的自建物流体系由CastleGate仓库和WDN(WayfairDeliveryNetwork)组成。CastleGate仓库通过将供应商库存前置,缩短包裹的配送时间,其中小件包裹可以缩短到1-2天。
WDN主要用于大件包裹配送,通过集散中心、转运点、长途运输和最后一公里送货上门完成配送,使用专用车辆,从而提升物流效率,降低损耗。预计到2017年底,Wayfair将有90%的大件包裹通过该体系配送,最后一公里送货上门将覆盖60%的美国人口。
随着自建物流体系的完善,Wayfair的物流效率有望提升,整体物流成本可以随着业务规模的增长而降低。物流成本下降将是促使Wayfair毛利率提升的关键。
品牌驱动增长,垂直电商的流量之痛
Wayfair在销售收入和活跃客户(在一年内至少有过一次购买的客户)数量等指标上都保持着每年约50%的增速,且作为寄售平台,仍有24%的毛利水平(已扣除物流成本)。但今年Q1,Wayfair依然亏损了5,600多万美元,巨额的广告投入成为阻碍盈利的主要因素。
不断获取客户,并提升客户复购率,是Wayfair模式运转的关键,也是平台对于供应商的核心价值所在。为了获取线上流量、提升品牌知名度,Wayfair在广告投放上可谓不惜血本。2016年Wayfair广告投入约4亿美元,占销售收入比例12%以上,超过毛利的一半。
这些广告包括了线上展示广告、付费搜索广告、社交媒体广告、搜索引擎优化、购物比价网站、电视广告、直邮、目录和平面广告等等。根据Wayfair披露的数据,这种立体式的狂轰滥炸让其在美国的品牌知名度从2002年的6%增长到2016年的77%。
然而,由于家居品类固有的低频消费特征,加上垂直电商在品类上的局限性,Wayfair的客户复购率和留存率始终偏低。这意味着,Wayfair的广告投入产出比并不高。一旦广告投入缩减,收入的高增长难以为继。
对比Wayfair与HomeDepot、Lowe’s、Walmart等90天内在美国本土的Google趋势指标,可以发现Wayfair的品牌关注度与其他三者还相去甚远,品牌积累依然需要很长的时间。
市值破60亿美元,Wayfair会是垂类电商最后的机会?|爱分析调研-爱分析 相比之下,亚马逊这样的综合性电商平台,已经树立起品牌,流量成本很低。而且综合品类电商可以满足客户的多样性购物需求,客户留存率高。Wayfair尚未摆脱垂直电商在流量获取和留存上的瓶颈,但从数据来看,获客效率在逐步提升,每年单个交易客户的获取成本已经下降到50美元。
市值破60亿美元,Wayfair会是垂类电商最后的机会?|爱分析调研-爱分析 对于Wayfair来说,要在削减广告投入的同时维持客户交易,一方面要依靠足够强的品牌效应积累吸引自然流量,以及客户体验持续提升带来老客户留存率提升。另一方面,Wayfair也在计划扩展家装、家用器皿、家居装饰品等更高频的家居消费品类,以提升客户复购和粘性。
未来净利率空间4%-6%
对于一直处在亏损状态的Wayfair来说,未来的盈利预期在于物流效率提升、品牌效应和客户粘性提升以及业务增长带来的规模效应。我们认为,随着品牌的持续投入和客户体验改善,Wayfair有望在2022年进入相对稳定的盈利状态,净利率达到4%-6%,略低于HomeDepot的8.4%。
从毛利水平看,Wayfair毛利率趋于稳定,但随着自有物流体系的建设,整体物流成本有望降低,加上部分高毛利的自有品牌,毛利率仍存在上升空间。HomeDepot毛利水平约为34%,Wayfair的商品价格一定要低于HomeDepot,因此我们预计其毛利水平有望提升至27%。
广告成本方面参考亚马逊。2016年,亚马逊营销费用占比约为5%。考虑到Wayfair的品牌效应弱于亚马逊,长期来看预计仍有7%-8%的广告支出占比。
运营及市场成本、管理成本主要来自后台运营和管理人员。随着公司在物流设施建设、国际化扩张方面投入完成,预计未来该成本占比将下降至10-11%。
假定Wayfair营收未来5年CAGR为25%-30%,则2022年销售收入为103-125亿美元,按6%的净利率计算,对应净利润约为6.2-7.5亿美元。按HomeDepot最近半年市值计算,P/E倍数区间约为20-24倍,对应每年增速约为10%。相比之下,Wayfair营收增速更快,按25倍P/E,2022年对应估值约为155-188亿美元。按20%的折现率,对应估值为62-76亿美元。目前Wayfair市值约为62亿美元,基本处于合理范围。
市值破60亿美元,Wayfair会是垂类电商最后的机会?|爱分析调研-爱分析 国内市场,能出现Wayfair吗?
国内市场的电商发展程度更高,但还没有Wayfair模式的垂直家居电商出现,家居电商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天猫、京东等综合性B2C电商平台手中。从销售渠道来看,上市的家居品牌商主要依靠自营门店和经销商进行销售,渠道品牌红星美凯龙等还停留在收租的原始阶段。
从Wayfair成长历程来看,它发展的根基是从2002年就开始积累的流量基础和家居产品运营经验。国内的线上渠道,随着竞争格局的稳定和互联网流量红利的消失,创造新电商渠道品牌的窗口期已经关闭,未来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依然是属于天猫、京东们的。
在线下,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等占据了大部分线下流量入口,品牌及获客都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未来,这些公司完全有机会打造全新的零售品牌,以O2O模式深度参与到交易环节中。
另外,随着产品化互联网家装的兴起,家装公司正逐步突破规模瓶颈,逐渐成为家居消费的重要入口之一。同时,互联网家装公司,也可以在品类上做延伸,从硬装到软装、进而延伸到家居消费品,逐步提升客户购买频率,提升渠道价值。
宜家进入中国市场近20年,直到2016年9月才上线电商业务,且配送范围仅限上海地区。红星美凯龙也曾投入重金上线电商项目“红美商城”,几经波折之后仍归于沉寂。
在美国,亚马逊这个庞然大物的阴影之下,有一家年销售额超30亿美元且仍在高速增长的家居电商,它就是Wayfair。最近3个月,Wayfair股价更是坐上了火箭,涨幅超过100%,最新市值已突破60亿美元。
Wayfair在家居电商行业积淀15年,凭借早期的流量红利,积累了丰富的品牌供应商资源,并依靠广告投放、树立品牌驱动销售增长,未来有望跑出可观的利润。
抓住电商流量红利,深耕家居品类15年
Wayfair是美国最大的家居电商,其前身是2002年成立的CNSStores。创始人NirajShah和SteveConine同为康奈尔大学的同学,曾创立软件公司Spinners,后来在研究搜索数据时,发现了一些抢手的家居用品网站,于是萌生了做家居电商的想法。
CNSStores从无到有,高峰时期旗下运营着几百个不同品类的家居购物网站,彼此之间相互独立。CNSStores顺应了网购的兴起,享受了一波流量红利,2011年销售额增长到5亿美元,并在家居行业逐步积累起品牌供应商资源和电商运营能力。
但是,分散的网站运营带来了糟糕的用户体验。2011年底,为了树立品牌,提升客户粘性和复购率,两位创始人决定逐步关闭旗下240多个家居购物网站,统一整合到Wayfair.com,建立一站式家居购物体验。Wayfair成立后,销售额快速增长,并于2014年在纽交所上市。
2016年,Wayfair销售收入达到33.8亿美元,其中商品销售收入32.6亿美元,其他收入来自第三方合作网站销售和媒体广告业务。
市值破60亿美元,Wayfair会是垂类电商最后的机会?|爱分析调研-爱分析 在家居电商市场,亚马逊是Wayfair的主要竞争对手。坊间也一直在流传亚马逊要收购Wayfair。2017年5月,亚马逊宣布将在家居领域集中发力,并着手进行相关物流设施建设。当日,Wayfair股价应声下跌6.41%,但很快又恢复了上扬态势,所受冲击有限。
虽然亚马逊在流量和物流仓储等基础设施方面优势明显,但Wayfair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竞争壁垒。与亚马逊相比,有着15年行业积累的Wayfair,对家居品类运营的理解更深,并且掌控着丰富的供应商资源。此外,Wayfair的平台寄售模式不涉及库存,比自营模式的亚马逊运营效率更高。
从轻资产运营走向自建物流
Wayfair背后的供应商超过1万家,商品SKU接近800万(宜家的SKU约为9000),经营范围包含家具、装饰品、灯具、建材等各类家居用品。
虽然管理着庞大的商品目录,但一直以来Wayfair采取的都是轻资产模式。两位创始人都是技术出身,他们为Wayfair搭建起高效的库存信息管理系统,直接将客户需求与供应商库存相连接。订单确认后,大部分商品直接从供应商处发货,节省了大量库存所占用的资金,周转效率很高。而线下零售模式的HomeDepot在2016年的存货周转次数只有5次,库存占用资金超过120亿美元。
在关键的物流问题上,Wayfair主要通过与第三方物流合作的方式解决。商品按尺寸和重量,分为小包裹和大包裹两种,分别由FedEx、UPS等快递公司或第三方货运公司负责交付,物流时间在1天到数周不等。
第三方物流可以减少投入,但在配送效率和专业性上难以保证,轻资产模式也难以形成壁垒。因此,Wayfair也在加大力度,自建专业的家居物流体系,以提升配送效率,降低损耗,改善客户体验。
Wayfair的自建物流体系由CastleGate仓库和WDN(WayfairDeliveryNetwork)组成。CastleGate仓库通过将供应商库存前置,缩短包裹的配送时间,其中小件包裹可以缩短到1-2天。
WDN主要用于大件包裹配送,通过集散中心、转运点、长途运输和最后一公里送货上门完成配送,使用专用车辆,从而提升物流效率,降低损耗。预计到2017年底,Wayfair将有90%的大件包裹通过该体系配送,最后一公里送货上门将覆盖60%的美国人口。
随着自建物流体系的完善,Wayfair的物流效率有望提升,整体物流成本可以随着业务规模的增长而降低。物流成本下降将是促使Wayfair毛利率提升的关键。
品牌驱动增长,垂直电商的流量之痛
Wayfair在销售收入和活跃客户(在一年内至少有过一次购买的客户)数量等指标上都保持着每年约50%的增速,且作为寄售平台,仍有24%的毛利水平(已扣除物流成本)。但今年Q1,Wayfair依然亏损了5,600多万美元,巨额的广告投入成为阻碍盈利的主要因素。
不断获取客户,并提升客户复购率,是Wayfair模式运转的关键,也是平台对于供应商的核心价值所在。为了获取线上流量、提升品牌知名度,Wayfair在广告投放上可谓不惜血本。2016年Wayfair广告投入约4亿美元,占销售收入比例12%以上,超过毛利的一半。
这些广告包括了线上展示广告、付费搜索广告、社交媒体广告、搜索引擎优化、购物比价网站、电视广告、直邮、目录和平面广告等等。根据Wayfair披露的数据,这种立体式的狂轰滥炸让其在美国的品牌知名度从2002年的6%增长到2016年的77%。
然而,由于家居品类固有的低频消费特征,加上垂直电商在品类上的局限性,Wayfair的客户复购率和留存率始终偏低。这意味着,Wayfair的广告投入产出比并不高。一旦广告投入缩减,收入的高增长难以为继。
对比Wayfair与HomeDepot、Lowe’s、Walmart等90天内在美国本土的Google趋势指标,可以发现Wayfair的品牌关注度与其他三者还相去甚远,品牌积累依然需要很长的时间。
市值破60亿美元,Wayfair会是垂类电商最后的机会?|爱分析调研-爱分析 相比之下,亚马逊这样的综合性电商平台,已经树立起品牌,流量成本很低。而且综合品类电商可以满足客户的多样性购物需求,客户留存率高。Wayfair尚未摆脱垂直电商在流量获取和留存上的瓶颈,但从数据来看,获客效率在逐步提升,每年单个交易客户的获取成本已经下降到50美元。
市值破60亿美元,Wayfair会是垂类电商最后的机会?|爱分析调研-爱分析 对于Wayfair来说,要在削减广告投入的同时维持客户交易,一方面要依靠足够强的品牌效应积累吸引自然流量,以及客户体验持续提升带来老客户留存率提升。另一方面,Wayfair也在计划扩展家装、家用器皿、家居装饰品等更高频的家居消费品类,以提升客户复购和粘性。
未来净利率空间4%-6%
对于一直处在亏损状态的Wayfair来说,未来的盈利预期在于物流效率提升、品牌效应和客户粘性提升以及业务增长带来的规模效应。我们认为,随着品牌的持续投入和客户体验改善,Wayfair有望在2022年进入相对稳定的盈利状态,净利率达到4%-6%,略低于HomeDepot的8.4%。
从毛利水平看,Wayfair毛利率趋于稳定,但随着自有物流体系的建设,整体物流成本有望降低,加上部分高毛利的自有品牌,毛利率仍存在上升空间。HomeDepot毛利水平约为34%,Wayfair的商品价格一定要低于HomeDepot,因此我们预计其毛利水平有望提升至27%。
广告成本方面参考亚马逊。2016年,亚马逊营销费用占比约为5%。考虑到Wayfair的品牌效应弱于亚马逊,长期来看预计仍有7%-8%的广告支出占比。
运营及市场成本、管理成本主要来自后台运营和管理人员。随着公司在物流设施建设、国际化扩张方面投入完成,预计未来该成本占比将下降至10-11%。
假定Wayfair营收未来5年CAGR为25%-30%,则2022年销售收入为103-125亿美元,按6%的净利率计算,对应净利润约为6.2-7.5亿美元。按HomeDepot最近半年市值计算,P/E倍数区间约为20-24倍,对应每年增速约为10%。相比之下,Wayfair营收增速更快,按25倍P/E,2022年对应估值约为155-188亿美元。按20%的折现率,对应估值为62-76亿美元。目前Wayfair市值约为62亿美元,基本处于合理范围。
市值破60亿美元,Wayfair会是垂类电商最后的机会?|爱分析调研-爱分析 国内市场,能出现Wayfair吗?
国内市场的电商发展程度更高,但还没有Wayfair模式的垂直家居电商出现,家居电商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天猫、京东等综合性B2C电商平台手中。从销售渠道来看,上市的家居品牌商主要依靠自营门店和经销商进行销售,渠道品牌红星美凯龙等还停留在收租的原始阶段。
从Wayfair成长历程来看,它发展的根基是从2002年就开始积累的流量基础和家居产品运营经验。国内的线上渠道,随着竞争格局的稳定和互联网流量红利的消失,创造新电商渠道品牌的窗口期已经关闭,未来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依然是属于天猫、京东们的。
在线下,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等占据了大部分线下流量入口,品牌及获客都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未来,这些公司完全有机会打造全新的零售品牌,以O2O模式深度参与到交易环节中。
另外,随着产品化互联网家装的兴起,家装公司正逐步突破规模瓶颈,逐渐成为家居消费的重要入口之一。同时,互联网家装公司,也可以在品类上做延伸,从硬装到软装、进而延伸到家居消费品,逐步提升客户购买频率,提升渠道价值。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