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电商 > 正文

淘宝“死磕”工商总局,会有啥结果?
2015-01-29 08:50:51   来源:央视新闻   评论:0 点击:

  过去48个小时里,淘宝与工商总局之间的纠葛,在以每隔几小时双方交替迈一步的方式,迅速升温。

  一个民营企业敢于“叫板”中央政府部门,好事。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一个中央政府部门敢于对世界知名企业、中国首富企业展开依法监管,好事。这是他们的本职责任。敢担这个责,同样体现着社会的进步。

  仅仅承认这两个“进步”,还远不够。因为这起风波里还有两个关键词——是非和规则。规则就是用来判断是非的。而如果规则不清楚、不细致或者执行有误,可能是与非就成了一锅粥。工商总局认为淘宝“傲慢”,淘宝认为工商总局有关负责人“情绪执法”。双方的用语都够“猛”。不过,判断是非曲直,最终不是靠公开信和打嘴仗,而是靠事实和规则。

  争论之外不能忽视是非与规则

  迄今为止,这场政企冲突,仍有些“关公战秦琼”的味道。双方各自发力,但似乎都绕着对方走。淘宝店小二的那封公开信,以及今天的淘宝官方声明,都像是文艺青年写的——里面用了不少网络修辞,使用了煽情技巧,讲述了很多容易赢得公众共鸣的大道理,但似乎跟本次冲突没有直接关系。

  工商总局的连续两天回应,虽然可称及时、充分,也讲到了若干重大基本监管原则,但并未就淘宝方面指摘的一些具体做法,给予针锋相对的直接回应。至于那些回避之处,是“依法不能讲”,还是“不便讲”或者“不屑讲”,留给了观察者们不少想象的空间。

  风波骤起至此,总要有个公允的了结。谁是谁非,须论个清楚。在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发生类似纠葛,放眼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也曾多发,并不稀奇。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攻坚点,就是提高事中事后监管水平。这次的风波,算是对国内市场监管实况的一次特殊考试吧。

  虽然硝烟弥漫,但至少到目前,淘宝与工商总局网监司之间,还是分别表达出了三点共识:一是双方都愿意做“桌面上的互动”。这就比“桌面下”强太多。二是双方都认为电商领域亟需打假。这一点上双方是利益共同体。三是双方都愿意拿规则来解决问题。这是双方的共同语言,舍此无他。

  截至目前,相关的规则还不甚清晰——监管者怎么保证抽样调查的质量?抽样结果公布和使用的法定程序如何?“非正品”概念的法律依据?等等。依法行政,重原则,也重细节。规则细节得到公开透明的阐释和执行,才是对行政原则的最好体现。

  正面回应才是最负责的态度

  截至目前,工商总局严肃提出的淘宝所存在的问题,也未得到被监管者的正面具体回应。淘宝方面似乎更乐意在公共舆论场上首先寻找情感支持者。坦率地说,这不是一个严谨的解决问题的态度。

  淘宝已经正式向国家工商总局投诉网监司司长刘红亮了。淘宝为什么死盯着刘一个人?仍有待解谜。更重要的是,今天,这样的企业投诉,必须依法有个结果。在等待这个结果的时候,我们至少能够判断出:

  首先,此风波的真正受益者,是电商领域的监管规则体系。要么就是原来的规则不够细,通过此事推动,加以及时完善。要么就是规则本身没问题、执行规则也没问题,但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沟通不够,好规则没被用好,或者用好了规则但没给对方讲清楚。甭管怎样,让规则的制定、使用和表达都更完善,没有坏处。

  其次,监管者不应该也不至于给淘宝从此“穿小鞋”。依法行政之下,政府部门若有针对性地给某个跟自己较过劲的企业“穿小鞋”,是很容易被规则约束住手脚、也被社会监督者发现的。只要看到双方的那三个共识,就不必担忧“穿小鞋”。

  第三,怎么更好地依法有效监管淘宝这类平台,也是事关广大消费者利益的一道重大考题。这起风波,把这道考题更显现化了。这起风波的最终结果,不仅事关淘宝、刘红亮等直接当事方,也事关中国这一风起云涌的市场,如何变得更持久健康。

  所以,淘宝“死磕”工商总局的结果会是什么,眼下还未定型,还有赖于双方做好三件事:坚持共识,别绕弯子,就事论事。总之,一切按规则办。


相关热词搜索:总局 工商 结果

上一篇:网购一半是假货?淘宝小二舌战工商总局
下一篇:淘宝工商交锋升级:工商总局官网撤下白皮书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