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管理难题?
2013-12-25 14:39:34 来源: 评论:0 点击:
如果你是决策者,公司的大事小事都等着你来拍板,你是否觉得会忙死了,而且效率也不高。但如果给下属充分授权,又是否会担心被架空而失去了控制?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原则,需要明确流程,要求过严势必会影响员工的创造性,让公司的整体氛围陷入一种僵化的状态,反之放任自由,又担心会造成新的混乱。而这也正是我们管理者所面临的困惑,使其经常陷于“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两难境地。
在以人为中心的协同管理中的流程管理当中,人的因素带来众多的不确定性,流程很可能在某个人为环节迟滞或截断,比如普通员工的困惑是开始不熟悉的工作总是无所适从;部门经理的困惑是如何才能把控工作的进程?总监的困惑是事必躬亲导致每天都忙得晕头转向,总裁的困惑是公司的员工每天到底在做什么?
《协同创造价值》对上述问题阐述的看法是这样的:通过制定有关制度对人的行为进行规制的有效方法就是流程化。流程化的典型例子就是流水线,通过把人安排到流水线上,将人的行为编入流程。致远软件通过多年的观察研究发现:“二元化工作流”是解决这个管理困局的有效方法。所谓“二元化工作流”就是一个沟通与规制相耦合的流程引擎,既保证了流程的规制性,又通过相关各方的充分交流凸显流程的灵活性,很好地解决了实际业务和管理流程上线难的问题。固定流程针对的是如财务报销、项目审批等有着固定审批顺序的公司日常行为,将这些流程锁定顺序和单据,便利了公司运作,节省了资源和时间。而自由流程有着充分的自由性,发起者为了解决问题可以任意选择接收对象,并且可以反复地由节点发起新的流程,便于寻求帮助和支持,打破了组织壁垒。
工作流程是指企业内部发生的某项业务从起始到完成,由多个部门、多个岗位、经多个环节协调及顺序工作共同完成的过程。简单地讲,工作流程就是一组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过程。工作流程的标准化就是在进行工作分析的基础上对相应的工作设立对应的岗位,并且安排具体的工作者来承担,即“一个萝卜一个坑”。无论何时,在某个岗位上出现了工作的失误都能迅速且准确地找到责任人,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相关工作的不同岗位间的互相扯皮、踢皮球的现象。
对工作过程进行监控必须满足几个条件:过程是可见的,随时可查看的;控制是有规可循的,也就是有一定的管理制度;执行者工作的情况是可供查询的;监督者发现问题可以第一时间与执行者进行沟通,指出问题、解决问题。一个理想的流程管控系统是将流程的各种管控措施展现出来,这些措施都可以被纳入到企业的管理软件当中,在流程的运行中会发挥各自独特的作用。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数的企业经营者均未能体会到这一点,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后才寻求弥补措施。然而即使是请来了名气很大的“空降兵”,结果仍是于事无补。
流程管控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强调的不是对流程的管控,而是处于管控中的流程。真正的管理者们心里都清楚,流程或者流程化是提高效率的工具和方法,也是管理的工具和手段。通俗地讲,流程就是做事情(行动、操作或管理)的顺序和规制。我们也可以这样通俗地来理解流程:将工序或作业环节按照一定的操作或行为规范和标准连接起来就构成了流程。
管理落地的有效方式就是协同管理,而支撑管理落地(流程上线)的就是协同管理平台,协同管理平台可以实现流程的有效评价:流程的使用率评价;流程的执行效率评价;流程的执行节点分析;流程的质量评价;流程质量、绩效的反馈。
因此,流程管控实现了对组织的业务和管理流程的规划设计、优化运行、执行监控、风险防范和绩效管理。沟通与规制相耦合的“二元化”流程引擎,有效地解决了业务流程“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