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CBA三分射手变身神医:治病和拿冠军一样自豪
2012-08-24 10:18:32 来源:南海网 评论:0 点击:
刘力铭,关注四川篮球的人对这个名字恐怕不会陌生。作为四川男篮新生代“五虎将”之一,他是CBA赛场上以一手精准的三分球见长的得分后卫,曾经效力于东莞新世纪篮球队、山西中宇篮球队和四川金强篮球俱乐部。在离开篮球场以后,他先后在四川新闻网和宣传部门工作,并首创成都市“力铭杯”业余篮球联赛,开拓了成都业余篮球的市场。如今,他再度转行,而且令人吃惊地当上了“医生”,成为四川省骨科医院治未病中心的运动功能干预专家。
挑战一个接一个
对运动员来说,再就业应该是人生中的又一个十字路口。退役后,刘力铭开始接触全民健身工作,并在这期间认识了不同领域的体育爱好者。为了发挥自己的运动余热和让更多喜欢篮球的人有机会去深入了解这项运动,他创立了成都力铭体育文化公司,拥有两个青少年篮球培训基地和组建了“力铭杯篮球联赛”,首创了业余篮球新赛制,第一次在中国业余篮球大赛中创建设立并颁发总冠军戒指,给成都篮球体育文化市场带来新的冲击波和巨大活力。
这次,当再次走上十字路口的时候,他选择了一个更刺激的挑战。“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我只会在医院谋个闲差。”刘力铭自豪地说,“他们根本没想到我当上了医生,但这确实是真的!”
再转行从运动员到医生
就在刘力铭代表四川金强参加NBL联赛期间,刘力铭从美国教练那里了解到了美国先进的篮球培训技巧和运动技能恢复训练。这样与运动紧密结合的课题让刘力铭对此充满了兴趣,加之母亲一度希望他成为一名医生。刘力铭再度转行,来到了四川省骨科医院治未病康复中心。
治未病中心是医院响应国家卫生部要求成立,即“摄生防病,既病防变”,提前诊断可能出现的各类疾病,针对各种运动和日常习惯可能引起的病症进行干预和治疗,这恰好与职业体育出身的刘力铭对上了号。在成为一名“医生”之后,为了弥补自己在医学知识上的不足,自己每时每刻都在充电,通过看书恶补各类相关的医学知识,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摸索,成为了一名在运动功能干预方面的专家。
治好病和拿冠军一样有成就感
在他这里的病人,不打针不吃药,主要通过运动的方式来对病症进行治疗。不久前,有一名患有上交叉综合症(俗称颈椎病)的病人,通过朋友介绍来到了治未病中心,找到刘力铭。这病已经困扰了他很久,颈椎严重前倾,已经影响了日常生活,去了很多医院看过,也扎过针灸,但是都没有真正痊愈。经过测评,刘力铭为病人制订了运动治疗方案,在刚开始接受运动干预时,病人甚至出现了低血糖等症状。但是经过三个月的治疗之后,他的病症基本消失,并且由于锻炼的原因,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得到了极大改善,同时他也养成了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也基本杜绝了此后再出现这类病症的可能。“能够缓解患者的病痛,这种成就感和当运动员时拿冠军一样!”刘力铭如是说。
退役后心态很重要
如今,中国有越来越多的的职业运动员,而运动员退役之后所面临的就业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对此,刘力铭也谈到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运动员退役之后如果转行,首先要面对的是一个心态的问题。做运动员的时候你是所有人的焦点,观众和教练都会以你为中心。而退役之后,无论来到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上,你都只是和别人一样的一名普通人,不再会享有掌声和欢呼。这是一个反差很大的过程,要尽快地适应自己角色的转变,否则会造成心理上的失衡。再有就是无论来到什么样的岗位上,对运动员来讲都是全新的挑战,重新学习是必须的。现在的运动员都有足够的能力去适应和学习,关键在于他们肯不肯去做,只要肯下功夫,这些挑战对运动员来说都可以迎刃而解。
谈到下一步的打算,刘力铭说,首先希望能够在医学这条路上更进一步,目前正在努力学习相关医学知识,力争取得运动医学硕士学位。同时他还表示,“作为一名运动员,如果有朝一日回到运动队里当医生,我想肯定更有用武之地。”成都晚报记者孟武斌实习生王子豪摄影李祥云
链接
治未病:
不吃药不打针
“治未病”这一概念最早见于《内经》,即“摄生防病,既病防变”,是指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是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是中医药学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中医预防保健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准则。
四川省骨科医院院长虞亚明告诉记者,去年,医院斥巨资建立了治未病中心,引进了全套体能监测设备,其中包括从法国引进的四川首台Huber仪器,用于协调能力检测和锻炼。作为国内先进的集监测、治疗、调理于一体的治未病中心,医院以虞亚明院长的先进理念为指导,提出了不以传统医疗手段为主,改用新型的运动治疗方法。其治疗基于运动体制评估、运动能力评估和运动风险评估三项基础上,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基本评估,对可能遇到的病症状况做出提前干预与治疗,以中医手段为主,不使用传统的药物等手段来帮助病人进行康复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