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带你了解天气会商
2024-08-21 17:20:05   来源:第一新闻网   评论:0 点击:

  如果您去过气象台,也许见过预报员坐在一起参加视频会议汇报和讨论天气预报,这很可能就是天气会商进行时。

  天气会商可不是新冠疫情后才有的“专利”,每天早晨八点,中央气象台准时召开早间全国天气会商,邀请有关省级气象台发言,各级气象部门准时参加;在这之前或之后,省级气象台会组织辖区内的天气会商,依此类推。

  有人说,天气会商就是预报员们坐在一起,商量商量,预报就做出来了。实际的情况是,天气会商不是简单的“举手表决,取平均”,它的工作要求十分严格。通常预报员需要提前一天查阅、调取和整理各种气象数据,制作会商发言材料,清晨甚至凌晨再根据最新资料进行微调,在会商发言期间短短的几分钟内,给出明确预报结论和充分的预报理由,再经首席预报员点评、补充和与预报员问询回答环节,最终形成一致的预报结论,可以说是全程惜字如金。在遇紧急天气情况和重大气象保障任务,气象部门会适时启动加密和专题会商,有时会邀请国土、农业、水利、环保等部门开展联合会商,为气象及其次生灾害部门间联防提供依据。

  随着预报科技手段的飞速发展,如今预报员不再手工绘制天气图,运行天气模式的高性能计算机能够自动计算得出精细化的预报结果,大大提升了天气预报的工作效率。但这些客观产品有各自的局限性,仅在一定的适用范围内具有有限的参考意义,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此外,对天气发生规律、机理的最新研究成果可能还没有来得及融入到计算机中。如果直接采用,往往产生较大偏差。预报员在长期的预报实践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深入了解这些偏差情况并合理调整。这好比工匠,在面对复杂的工艺任务,选取合适的工具加以高效运用和灵活处理,才能提高成功的概率。

  特别是面对即将到来的灾害性、转折性、高影响性的天气过程时,预报员需要通过海量资料分析,把握预报的关键,同时对地面和高空观测、雷达探测、卫星遥感、模式产品、检验结果等进行动态精密监测和比对,才能对天气类型和强度、发生区域和密度、出现时段和频次等得出较为准确的预报结论,完成好天气会商发言交流,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灾害性天气种类繁多。天气发生和演变与对应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关系密切。各级气象预报员对所辖区域地理、气候特征的掌握具备自身优势,在天气会商中,能够结合本地历史天气个例和预报指标,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分析和预报建议。

  同时,影响天气发生和变化的天气系统,上下游间常有密切联系,就像按下葫芦浮起瓢。而气象防灾减灾决策部署往往需要政府部门统筹协调开展。通过听取天气会商汇报和沟通商讨,有利于气象部门为政府提供“突出重点,不漏细节”的决策建议,有利于不同地区协同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总之,天气会商是各级气象部门较为独特的工作形态和业务流程,是严肃认真的专业性会议。在中国,历经70余年,天气会商的形式、内容等要求与时俱进,但始终搭建平台,为预报员发挥专业经验优势、体现恪尽职守担当有为的精神风貌,为促进部门内和部门间群策群力、多方联动的防灾减灾工作机制的实现,为落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服务理念、朝向“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目标不断迈进发挥着重要作用。(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 韩理)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爱心汇聚,共筑美好”——“五义共聚”慈善社区品牌建设揭牌仪式暨项目启动仪式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