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唐县清平镇“为民工作室”架起干群“连心桥”
2022-11-08 18:11:57 来源:一闻网 评论:0 点击:
清平镇位于高唐县西南部,面积106.8平方公里,辖7个社区、60个行政村,人口4.5万,为全国重点镇、国家卫生乡镇、国家生态镇,是高唐县“千名代表听民声”活动的发源地,是高唐县“有事好商量”委员工作室的发源地、全县“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的发源地,2020年1月,县委出台了《关于充分发挥“两代表一委员”作用 密切联系服务群众、助推高唐发展的指导意见》,探索代表委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近年来,清平镇以密切党群关系、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目标,整合“两代表一委员”力量,融合七办五中心职能,着力打造“两代表一委员”为民工作室,进一步提高了“两代表一委员”履职实效、拓宽了联系群众渠道、丰富了服务群众方式,提高了办事效率。
一、党委统筹,整合资源,拓宽为民服务渠道
按照党委统筹、高效整合的原则,高规格组建工作室。一是建章立制。成立为民服务党委,下设服务队党支部,建立民情处理中心,一名副书记担任工作室主任,两名同志专职负责日常工作,工作室负责统筹协调服务队的工作计划和活动日程安排,根据各服务队的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和相近相似程度进行整合衔接。镇党委政府每半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统筹安排中央、省、市、县决策部署和重点工作,集体研判来自于信访、12345市民热线、民情处理中心、网络舆情等渠道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协调解决运转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立《“两代表一委员”为民服务工作室工作制度》,确保顺利开展工作。二是资源整合。将原来的杜立芝党代表工作站、人大代表活动室、政协委员联络室等资源进行整合,同时把七办五中心的服务职能部门一并纳入,根据“两代表一委员”的特长、专业、职业特点、性格爱好结合七办五中心的服务职能,进行资源整合和要素优化,分组编设政策宣讲、农业技术、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民生事业、法律建设等6类6支为民服务队,形成“1+6+N”的服务架构,即1个民情处理中心、6支服务队和N个服务实践基地。目前,为民工作室占地2亩,建筑面积1300平方,内设15个功能室,配备民情直通车等服务硬件和民情热线、公众号等服务软件,提升整体服务效能。
二、多元服务、融合运行,提高为民服务效能
通过多元化服务,创新融合服务模式,提高办事效率,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一是明确服务内容。各服务队统筹参与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双招双引、人居环境整治等中心工作,结合各自特点,开展特色为民服务活动。重点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点对点收集社情民意,主动“报家门”、亮身份、听民声,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问题。二是规范运行机制。创新“六诊”融合服务工作法,形成民情信息处理闭环,提高为民服务效能。通过民情热线接听、驻室接待等形式“坐诊”;通过党员联系户走访调研、送服务上门特色服务活动等形式“问诊”;民情信息中心将多渠道来源的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进行汇总分类并对口转交“分诊”;能即时办理的通过直接答复、“民情直通车”上门现场办理等方式“出诊”;部门联合处理难度较大、问题相对复杂不能即时办理的通过联席会议机制上会进行“会诊”;办理结果一周内反馈并征求群众满意度评价即为“复诊”,满意度评价作为工作室工作人员年底考核依据。
三、打造品牌、效应耦合,提升群众满意指数
通过打造服务群众的子品牌,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一是打造各具特色的子品牌。政策宣讲服务队打造“红宣讲”服务品牌,面对面传递党的声音,主要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村级基层党建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农业技术服务队打造“土专家”品牌,手牵手精准送技上门,主要开展农业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法律建设服务队打造“法润清平”品牌,心连心共筑社会和谐,主要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担任义务调解员,借鉴“枫桥经验”,化解群众矛盾纠纷。民生事业服务队打造“冷暖相伴”品牌,实打实办好民生实事,主要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民生难题,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二是实现服务效应耦合。工作室建立以来,或通过工作室的平台搭建,代表委员的作用发挥,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的问题,维护了社会稳定,提高了群众满意度。比如,开展农业技术指导时,发现土地承包户因土地纠纷有上访苗头,法律建设服务队靠上工作,向承包户宣讲土地承包的法律法规,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解开了承包户心里的疙瘩,打消了上访的念头。比如,农业技术服务队联系省农科院、鲁花集团,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实施棉花、花生间作种植模式,实现农户每亩增收近千元,全市农服进万家现场会在清平镇召开。今年以来,通过“六诊”工作法,统筹协办、督办和解决来自于信访、综治、派出所、市民热线、民情热线等各渠道民生问题268件,群众满意度有效提升,在全市群众满意度调查全市排名22位。(王良泉 马晓迪)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