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社区服务项目化——旧院落“蜕变重生”的密码
2021-12-31 17:42:23   来源:一闻网   评论:0 点击:

  “你们的想法好,但是,难呐。”星桥街一位大爷毫不客气的泼了冷水。
 
  几个月后,这位大爷见到社区工作者,远远的就迎上来打招呼,“这‘烂房子’改了后,你们做了那么多活动,你们真是多乖、多努力的”。
 
  大爷态度的转变是一个信号,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在慢慢破冰,引发这一系列改变的春风,是社区服务项目化试点的落地。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加强基层治理的系列决策部署,坐落成都这座超大城市核心地区的锦江区锦官驿街道,承担了成都城乡社区治理的重要项目试点;结合辖区实际情况,该街道探索的社区服务项目化的标准体系化建设有了初步成效。
 
  挑战:微创项目周期短,如何快速切中病灶?
 
  星桥街112号院坐落在成都市中心区域水井坊社区,曾是成都市化工研究设计院的单位宿舍,是一个老旧小区院落,没有物业、没有保洁,公共区域的秩序维持几乎只靠自觉。然而该小区一半是老年人,五六十岁都算年轻的,一半是租客,忙于生计、家庭负担重,很难期待这两个群体介入公共事务。因此,当党群服务站打造起来时,仍会感觉工作吃力。
 
  社区服务项目化试点落地在锦官驿街道,以“公益微创投”的形式,通过项目路演、评审会等招募社会组织在小区开展活动。幸福梦工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依靠自己在行业里多年实践累积的经验,在众多竞争者中胜出。但是所谓“微创”,意味着小而美、小而精,跟以往综合性的项目有很大不同。这又带来新的要求和挑战。
 
  “小微项目需要在短时间内,通过几次活动就收获实效,这个难度很大,最关键的是社区需求要拿捏对,打蛇打七寸嘛。并且需要一举成功,没有时间和资源给你慢慢探索、试错。”幸福梦工场负责人王畅表示。
 
  为此,他们多次去到社区踩点,还对一些“关键人”有了初步了解,哪些热心公益事物,哪些在群众中有号召力,哪些有较多抱怨和意见等等,渐渐摸清了“病灶”。
 
  爱有戏的微创项目,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它会督导具体执行者,也会培训社区骨干,过程中有反复多次的信息收集-反馈-修改完善等,在此过程中,工作思路一步步更加切实实际。“比如以前是自己觉得什么好,就想带来社区,现在更加会聆听,自己的定位从主导者变成胁从者、引导者,这样就有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王畅表示,此外锦官驿街道社区服务项目化工作站会通过团建会、月度联席会、督导会、培训等,将社区服务项目情况分别向锦官驿街道、社区、项目实施主体进行信息反馈,根据意见反馈对促使社区服务进行改进和完善。
 
  通过一场场切中肯綮的复盘、分析、讨论,思路打开了、“工具箱”的工具更多、实操更加得心应手。
 
  幸福阳台:在私域空间打造公共认同
 
  “开始我们想把自己比较成熟的项目移植过来,比如心愿亭,它是一个集纳居民心愿和意见的平台和美学空间,一些装置艺术作品等也可以在这里呈现。其次,山墙绿植等公共绿地也是以往居民很喜欢的。”王畅说道,但是仔细在社区走访中,他们发现居民很喜欢种菜,但凡有个卡卡角角都种下辣椒、茄子等,还跟花池“抢地盘”。
 
  这其中有个居民很有意思,他原本因为拆迁问题总是抱怨满腹,动不动就给社区、街道“整难看”,但是他也是个农业土专家,对种菜近乎痴迷,怎么浇水、怎么施肥,随便什么问题,他能滔滔不绝讲半天。
 
  这些发现让王畅感到“种菜”是个回应居民内心需求的好项目。督导对此也表示认可,“从居民自发开展的群体行动中寻找需求点,这些行动的发生往往意味着需求没有得到有效满足。”
 
  但是种在哪里?公共空间有限,地块怎么分,谁种谁不种?
 
  此时,王畅想到督导专家所说,公共的概念有很多层次,不一定局限在物理空间,共同参与一个活动,同属于社区一分子的心理认同才是“公共”的实质。为此,他们大胆决定把项目实施在各家阳台,看上去似乎是各做各的,但有了这个由头,居民就有了分享和沟通的基础。比如,幸福梦工场就借阳台种菜大做文章,做了三次富有仪式感、参与感的活动:开锄节、挂果节、丰收节。
 
  “这里面好玩的事情太多了。”王畅兴奋的回忆到,当时辣椒、番茄、茄子这些最受欢迎,因为种植经验丰富,成功概率高,并且有绿油油的叶子,会开花,能当绿植来观赏。但是有些居民阳台不向阳,种不了这些,不得已就选了蘑菇。没想到,蘑菇是最争气、最扎劲儿的,一口气长出好几茬,每收获一次,种植户就发照片嘚瑟一次“嗨,菌丝又长出了”“今天做平菇炒肉片”,其他居民就羡慕一次。有着31名成员的“幸福阳台”微信群天天都被这些小生命带来的惊喜鼓舞着……
 
  到了挂果节、丰收节和厨艺大赛时,基本不用费力动员,大家就都来了,彼此分享劳动果实,还把它们送到80以上的老人家里请他们品鉴。“我们还有一些剪纸、花艺等培训班,学员原本是学习型的社群,结果他们用自己的作品支持活动,成为资源型、功能型的了,比如我们把剪纸过塑,挂在果子枝头上,有些觉得不过瘾,还帮隔壁的果子也挂上,此情此景真的是其乐融融像一个大家庭了。”
 
  明线是活动,暗线是社区居民自治,大家的改变是肉眼可见的。那位对搬迁不满的大哥已经是幸福阳台项目的“台长”,将大家种菜水平直接提升一个高度;租房群体也被吸引到活动中,带着孩子参加中秋节穿汉服、点花灯等活动。“让我印象很深的是小区一个做药品保健品销售的小伙子,热心的为社区提供免费的清凉茶。”王畅说道,虽然是工作之便,但也看到他心里有了社区。
 
\
 
  食光项目:为熟悉的陌生人寻回沟通
 
  习总书记曾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当下的家庭不和谐因素中,亲子矛盾和青少年成长尤为让人关注,毕竟这事关未来。
 
  在多年一线工作中,锦江区快乐青少年成长服务中心意识到,亲子共处的时间是当下最为稀缺的,在种种原因下,家人成了熟悉的陌生人。但其实,任何好的生活条件、教育环境都替代不了父母的陪伴,并且这种陪伴需要有质量。所谓有质量是能够在共处中有深层次的交流,并对各自的期待达成一定共识。
 
\
 
  由此,亲子厨房之共享幸福“食”光项目应运而生。通过了锦官驿街道“公益创投评审”之后,锦江区快乐青少年成长服务中心通过打造亲子互动场域和家庭教育沙龙讲座等,在参加手工制作活动的同时,使家长更新家庭教育理念,学习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
 
  “每个家庭的互动有着微妙的不同,有些父母习惯把孩子排斥在家庭事务之外,认为孩子最重要的是安排好自己的学习;有的是出于对孩子能力的不信任,怕他们给自己‘帮倒忙’‘找麻烦’;还有的是不知道怎么指导孩子。”快乐青少年成长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这些细微的不同也就是教育需求,都需要在活动中有所回应。看似平平无奇的制作冰粉、糯米团子,其实包含很多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和设计。
 
  比如,为了回应家长的“学习焦虑”,活动中适时添加了英语小游戏,寓教于乐,一次参与、多重收获,为活动注入多重效能。其次在项目选择上,冰粉是一般家长也不熟悉的,因此可以和孩子在同一起点出发,一起学习,从而有助于平等关系的建立。在具体执行中,先由老师示范讲解,她的语言表达、肢体动作是一个生动具体的例子,能让家长习得如何跟孩子沟通,指导他们从不会到会,从陌生到勇于尝试。最后,劳动果实奉上给环卫工人以及邻里街坊,这种向外的“给予”会让家庭生出能力感、责任感,“原来我们也能为别人做一些事情”。
 
  一年间,112号院在几场社区服务项目之后,院落墙面焕然一新,公共空间利用率大幅提升,社区环境舒适度及美化度提高,居民院落归属感增强,参与院落治理积极性提高。老旧院落的幸福感不亚于高档住宅区,“是不是房租要涨了啊?”有居民打趣道。
 
  不过玩笑归玩笑,成效是真切可感的:“现在每次走进小区就感觉很舒服、很巴适。”这种巴适就是居民实实在在的获得感。(锦官驿街道社区服务项目化工作站)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核心明确、主体有力、基础牢靠 锦官驿街道社区治理抓牢三个“基本点”
下一篇:兰陵县委常委、副县长张其伟到老城区城建项目进行现场办公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