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桃花源里好耕田 桃花源里好田园
2021-12-28 10:42:03   来源:一闻网   评论:0 点击:

  桃源—陶渊明笔下的人间仙境,洞庭湖尾闾的膏腴之地,全县总面积44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4万亩,辖27个乡镇、435个村,总人口97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桃花源里可耕田”,这是桃源昨天历史的写照;“生态优美、经济腾飞”,“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是桃源今日焕发的新颜。自2018年机构改革以来,我县按照农田田园化、农业机械化、产业融合化的发展思路,以现代科技为依托,围绕当地粮油产业特色,推动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并打造了集现代农业、休闲为一体的小型田园综合体项目区,尤其是2020年打造的枫树乡、陬市镇示范片区得到了全省各级领导的积极认可,并在中央电视台、省、市、县级各类专业媒体上进行了报道。
 
  一、凝心聚力,确保桃花源里好耕田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完成桃源县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我县特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涉及乡镇(街道)党政“一把手”、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建设指挥部,并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凝聚强大合力,综合考虑粮食主产区、项目空白区、发展潜力区等因素,优先布局,率先实施,积极探索高标准农田建设新模式。
 
  (一)“三优先”,敲定项目区建设的核心思路
 
  一是选址上优先。综合考虑粮食主产区、项目空白区、发展潜力区等因素,今年项目选址优先倾向于枫树、陬市、漆河等主要粮食生产功能区,优先布局,率先实施。二是投入上优先。为进一步打造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片,在安排全县环境整治、交通道路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资金时均优先项目示范片,力争建一片成一片。三是保障上优先。出台促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意见,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支持,保障资金足额到位,保障资金专款专用,保障建设力度不断加强。
 
  (二)“三创建”,打造“桃源试验田”
 
  一是锁定“全省领先”的目标,创建市级示范项目区。2020年,在陬市镇的酒铺岗村、三里铺村,枫树乡的大马山村、金凤桥村,投入资金近4000万元,高标准设计、严要求实施,全力打造万亩全省领先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二是按照“以点带面”的思路,创建县级示范项目区。通过示范区的辐射,带动漆河、郑家驿、佘家坪等乡镇,打造高标准的县级示范项目区。整合项目资金和各类社会资本投入,全面启动以田间沟渠、机耕路、堰塘等为主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三是遵循“整村推进”的原则,创建乡镇示范项目区。以上图入库数据为基础,结合美丽乡村、美丽屋场建设,打造一批有特色、有亮点的乡镇示范区。特别是在有条件的乡镇,通过整合资源,建设生产、生活、生态融为一体的示范区。
 
  (三)“三把关”,护航桃源高标建设
 
  一是严把设计关。为确保项目建设投资不超、工期不拖、质量不减、效益不降,我们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聘请有资质的专业设计单位,多次实地查看,认真听取当地群众、经营大户、企业业主和乡村干部的意见和建议,力求所编制的项目规划和可行性报告最优化,最能解决当地群众农田基础建设的燃眉之急。二是严把工艺关。坚持建设标准,加强从原材料进场到设施运行状态的全过程现场监管,高质量建设好水、电、路、林等项目工程。同时,不断创新施工工艺,在工程中大量使用块石干砌技术用于骨干渠系建设,使用生态透水混凝土技术用于作业观光两用道建设,打造了许多有亮点、有看点的整村推进项目区。三是严把资金关。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的同时,对项目招投标、项目资金拨付、报账程序等关键环节进行了严格管理约束,确保资金拨付科学、及时、准确、安全。同时,我局还主动请审计部门进行专门审计,纪检部门进行全程监督,并将项目资金预算决算及时公开公布,随时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最大限度确保项目安全、资金安全和人员安全。
 
  二、开拓思维,探索桃花源里好田园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与农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基础工程,同时又是一项点多面广复杂的系统工程。为切实抓好新形势下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我县在抓实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常规措施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的创新工作积极为我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一)开拓监督渠道,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水平
 
  2019年,我县实行项目工程样板制、标段负责制、技术标准制和一线管理制的“四制”管理办法,对每个项目的现场实施环节都明确了项目负责人、监督人员、现场管理人员。同时还着重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生产安全等情况开展日常督查,做好安全管理的每个细节,确保安全生产五要素落实到位。
 
  但是,通过201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我局发现在新一轮机构改革后,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成倍增加,而管理人员却相对不足,难以做到全面、及时和有效的监管。因此,我县因势利导乘势开拓新的监督渠道,通过政府采购择优委托了第三方公司进行现场监督管理,通过充实专业管理人员技术力量,既保证了监督检查的全覆盖,又提升了施工队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的专业技术水平,更推动了我局工作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提升了参建各相关人员的建设和管理水平。
 
  (二)整治人居环境,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生态体系
 
  积极开展生态型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配套建设生态渠道、生态堰塘、透水混凝土作业道等生态防护体系,推广种植绿肥、有机肥替代化肥、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等先进适用技术,着力改良土壤,提升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打造“三生融合”的美丽乡村。
 
  (三)建设智慧农业,提升高标准农田智慧物联模式
 
  一是建立墒情站,气象站、智能虫情测报站打造农业四情远程监测系统,形成智慧农业感知体系。基于农业物联网的感知、展示、分析、决策功能,建立初步完整的节水型农业物联网新模式。
 
  二是开发智慧节水灌溉控制软件平台,实时监测农田光照、降雨、风速等气象要素,同时监测显示土壤水分含量,精准分析旱情雨情,数据化指导灌溉。通过软件显示用水流量,并可远程控制阀门开闭,打造数字农业产业结构。通过软件平台合理反映供水成本,有利于节水、有利于农田水利体制机制创新、与投融资体制相适应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通过计量管控信息化技术,为农业水价改革的落实,提供可靠的数据和技术支撑。
 
  三是完善科技推广措施,建立专家诊断及技能培训体系。进一步建立科研推广示范基地,实现科研进村,由植保专家为农业生产提供病虫害防治诊断,并对农户进行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和产业技能培训。通过科技下乡推广,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意识,助力科技扶贫,实现乡村振兴。
 
  通过推行“数字式”高效田。引进土壤墒情自动监测系统、农业自动气象监测站、灌溉用水计量监测控制系统、远程泵房自动化系统及智慧农业云平台软件,实现手机APP或电脑远程控制阀门精准“补水”,成为全省唯一实施智能化灌溉的地区。
 
  (四)完善档案管理,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据可查
 
  针对我县内业不强的短板狠下了一些功夫,加强了项目档案管理。从项目建设开始,坚持建档工作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对每个项目从申报立项到移交管护等各个环节,所有涉及项目建设的图、文、表、音像等资料,都及时进行收集整理,分门别类保存,做到全面、真实、完整、规范,做到工作留音留影留痕,使归档资料能够更好地发挥综合功能。(胡睿、彭乾)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党建引领“助”整治 人居环境“亮”新颜
下一篇: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三突出” 促进专家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