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留住绿水青山 打造金山银山——合江县白沙镇抓好产业抓好扶贫、实现长效发展
2020-06-29 09:55:48   来源:一闻网   评论:0 点击:

  “现在可好咯,根本外出到处找活儿干,自家家门口就可以干活赚钱了,收入都差不多。放在以前,哪儿敢想这些哦......”原胡槽沟村民刘朝录感慨道。
 
  近年来,四川省合江县白沙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施“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战略,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和自然条件,按照“长短结合、种养结合”的思路,根据农户种植习惯和市场需求,以花椒产业为特色农业主导产业,梯层发展绿色蔬菜、生态养鱼、温氏养猪等,打造出“万亩综合性现代农业产业园”,将连片“荒山”变为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为全镇脱贫攻坚发挥了巨大作用,为广大农户致富奔康开辟了一条“快速”通道。
 
  “四维一体”破解发展瓶颈。探索“政府+村集体+龙头企业(专合社)+贫困户”产业发展模式。白沙镇政府利用全县在每个贫困村建设1个脱贫奔康产业园、1个扶贫车间、1个温氏家庭合作农场“三个一”工程的有利契机,结合自身实际,向上积极争取产业项目,向下主动指导土地流转,前期免费提供移栽幼苗、种植技术培训上门服务,配套建设产业园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敞开大门、强化保障,让龙头企业(专合社)愿意来、留得下,成功引进资注册有1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1个蔬菜公司、温氏家庭合作农场,培育有2个专合社和6个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集体成立了园区管委会,负责制规划、强设施、搞协调。龙头企业(专合社)通过带种苗、带技术、带市场,实现统种、统管、统销。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自主经营、基地务工、销售分成等渠道,稳稳当当增收益。
 
  “三维循环”实现立体发展。按照“猪—花椒(菜)—鱼”的立体循环种养布局和模式,白沙镇因地制宜,山坡种植花椒8000余亩、山谷平地打造绿色蔬菜基地100余亩、生态鱼养殖基地60余亩,引进温氏家庭合作农场,建立3个标准化养猪基地,年产量2000余头,将合作农场猪肥,进行无害化处理,制成有机肥料,用于花椒、蔬菜种植,蔬菜基地紧邻养鱼基地,实现鱼菜共生、相得益彰,形成了“养殖业—粪污处理—环境控制—有机肥—种植业”的生态循环立体养殖链。既使整个园区土地有效利用、养殖业实现持续发展、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又促进了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形成了一批特色果蔬品牌。2016年注册的“麻哥”牌花椒,品质进一步提升,产品知名度享誉省内外,深受消费者亲睐。
 
  “全利益链”促进富农增收。健全完善产业园与贫困村、贫困户的利益联接机制。产业园按照“产业园+村集体公司/专合社+贫困户”模式,贫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入园务工、按比分红等方式,获取流转经费和劳务报酬、分红收益。温氏合作农场按照“项目村+养殖场+贫困户”模式,贫困村通过经营、租赁等方式获得收益,贫困户通过股权量化、按股分红。目前,产业园覆盖龙顶山村、会基村、会龙村等4个村。2019年,花椒产业实现产值5000余万元,蔬菜种植实现产值100余万元,温氏家庭合作农场实现产值500余万元,带动2个贫困村近200户贫困户年均增加土地流转收入500元,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促进70余名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年均增收1000元。村集体通过参与经营、入股分红等模式,年均增收1000余万元,实现了产业带动发展、发展促进致富、乡村逐步振兴。
 
  “出门就是大公路,夜晚跑道路灯彻夜通明,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荒芜人烟的地方呢?”花椒老板任礼高说道。放眼望去,2公里农业观光步游道、1.5公里木栈道、300米风雨长廊、800㎡文化活动广场,路灯、管网、绿化、公厕等公共设施一一俱全,被当地百姓亲切称为“小世外桃源”。
 
  如今,漫步在园区,一排排红砖琉璃瓦房显示出贫困村农民生活的改善,随便到几户村民家中逛逛,电视、电脑、小轿车也走入寻常农民家庭。“如果不是这个产业扶贫好政策,我们不可能变成有两份收入的产业工人,钱袋子也鼓涨不起来。”胡世彬一边管理花椒苗,一边喜滋滋地说。(杨池能)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淮南处党员赴寿县中共小甸集特支纪念馆参观学习
下一篇:合江县甘雨镇积极抗灾自救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