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
2024-09-06 14:40:33 来源:第一新闻网 评论:0 点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理念应运而生,成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从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两个层面,深入探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内涵与实现方式。
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概念解析
思政课程,即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等教育中专门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思政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课程思政则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强调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类课程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它要求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课程本身的思政教育资源,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叠加,而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形成协同效应。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思政课程为课程思政提供理论支撑和方向指引,而课程思政则是思政课程的延伸和拓展,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两者同向同行,共同构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完整体系。
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价值意蕴
(一)教育目标的统一性
无论是思政课程还是课程思政,其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这种教育目标的统一性,是两者同向同行的内在动力。通过思政课程的系统学习和课程思政的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育内容的互补性
思政课程侧重于系统地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而课程思政则更注重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两者在内容上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思政课程为课程思政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而课程思政则使思政内容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吸引力。这种教育内容的互补性,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果。
(三)教育方法的创新性
通过将思政教育融入各类课程中,课程思政打破了传统思政课程的单一教学模式,实现了思政教育的多元化和趣味性。这种创新性的教育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同时,课程思政还注重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情境式教学等方法的运用,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这种教育方法的创新,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教育效果的协同性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能够形成协同效应,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果。一方面,思政课程通过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另一方面,课程思政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使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不断受到思政教育的熏陶和影响。两者相互配合,共同作用于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三、“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实践路径
(一)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实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关键力量。因此,必须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一方面,要加强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另一方面,要引导专业课教师树立课程思政意识,深入挖掘课程本身的思政教育资源,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同时,还要加强思政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形成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如某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传媒学院合作,共同开展“建党100周年”主题教学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引导动漫专业学生结合自身特点绘制有关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的绘画作品,并结合学生绘画和剪纸作品开展思政课教学活动。传媒学院教师则鼓励学生制作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的剪纸作品,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作业中。通过这种合作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对党的历史和使命的认识和理解,还促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二)优化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
优化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是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重要途径。一方面,要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和社会需求,合理设置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确保两者在内容上的相互衔接和互补;另一方面,要深入挖掘课程本身的思政教育资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中,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政教育的熏陶和影响。此外,还要注重课程内容的更新和拓展,及时将最新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教学中,保持课程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三)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情境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方法,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某高校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尝试开展历史剧表演活动。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历史剧,通过角色扮演和情境再现的方式,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背后的故事和思想。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思政教育的力量和价值。同时,这种教学方式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教学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室等,拓展教学空间和时间,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还要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思政教育的力量和价值。
(四)加强实践教学与第二课堂建设
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是“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重要载体。一方面,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社会现实和国情民情,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如举办学术讲座、文化沙龙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五)完善评价与激励机制
完善评价与激励机制是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重要保障。一方面,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另一方面,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和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跟踪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结论与展望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优化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强实践教学与第二课堂建设以及完善评价与激励机制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目标的实现。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加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理念将更加深入人心,成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四川文理学院 梁云)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公共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与路径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