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观点 > 正文

文旅融合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路径探索
2024-08-29 14:39:25   来源:第一新闻网   评论:0 点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的优质资源,旅游是传播非遗的重要渠道,两者融合发展有着深厚基础和广阔前景。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展的旅游活动,一方面,能促进旅游消费多元化和丰富旅游体验内涵,另一方面,能使非遗提升可见度、影响力,能为非遗保护和发展提供资金来源,非遗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也将促进文化旅游良性发展。综合资源、市场和产品3个方面,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价值评价与旅游开发的路径。

  一、做好非物质遗产资源禀赋的调查与整理工作

  城市应充分调查和整理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赋存状况、组成结构和地域分布等情况,厘清当地资源禀赋现状。对照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4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整理当地非遗项目的详细信息,做好非遗传承人、非遗传承场所等有形载体的挖掘与培育;分析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10大非遗类别在数量、分类和组成结构等方面的特征,通过地理空间分析等方式找出非遗的分布特征,为后续非遗旅游开发提供前期基础。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价值评价

  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性质辨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是将非遗作为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的过程,并对这种特殊的资源进行一系列旅游活动的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影响主要指对遗产地经济、环境和社会以及遗产本身的影响,需要客观审视旅游活动与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关系,因为并非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适合进行旅游开发,也并非所有的旅游开发方式都有助于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盲目开发或无序开发都可能造成资源破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适宜性进行客观评价,能有效规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向恶性循环发展的风险,进而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

  2. 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价值评价体系与实证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旅游开发的客体——旅游资源,从保护和合理开发的角度出发,使用多种方法对区域内旅游资源本身价值及外部开发条件等进行综合评判,明确旅游资源的价值地位,确定开发序位。学界多位学者从非遗吸引力、非遗生命力和非遗承载力进行项目层的分类,再进行要素层和因子层的细分,釆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熵值法等方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结合案例地实证评价,指导其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评级、分区与后续发展。

  三、文旅融合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市场调查

  旅游是人民生活高质量的重要表现形式,国民的旅游需求多样化和旅游体验的文化性使非遗旅游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如何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者动机及其诉求,是实现非遗旅游融合和发展的重要的研究内容。为深入了解非遗旅游产品开发的市场前景,进一步完善非遗旅游市场细分,准确定位非遗旅游市场,对旅游市场及产品开发导向的主体——旅游者进行市场调查。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是常采用的社会调查方法,结合实地调研旅游者和线上调研潜在旅游者对各开发价值分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感知情况,分析旅游者的类型、行为特征、非遗和旅游融合度认知、非遗旅游产品购买潜力、游客偏好、旅游需求等特征。

  四、文旅融合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策略

  1. 促进非遗旅游业态发展,增添非遗旅游活力

  丰富地区非遗旅游消费供给,不断提升旅游者对非遗旅游活动的需求与选择。整合城市的非遗与旅游融合的各项要素,开发和培育以非遗赋存资源为基础的旅游业态,为旅游者的非遗旅游需要、休闲体验及社会交际等内在驱动力的增长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打造非遗系列活动,从“赏”“食”“学”“购”多方位展示城市非遗文化,感受非遗魅力,如传统节假日进行沉浸式互动演艺,举办不同时令季节的“非遗美食节”,推出非遗展馆义务讲解、文化遗产论坛等多种文化交际活动,开展多场非遗产品购物节,有利于游客真正知非遗、懂非遗。改善游客体验的同时兼顾游客多样化,健康化和体验化的需求,将非遗呈现或参与形式与VR等新技术相结合。整合非遗旅游资源,加强从短期观光型向休闲参与型转变旅游形式,培育从低端到高端的非遗旅游产品体系,适应不同目标消费人群的需要。

  2. 打造城市非遗旅游品牌,提升旅游吸引力

  找到城市非遗旅游的文化特色,寻求差异化的发展道路,形成自己的特色旅游品牌,提升城市对外的旅游吸引力。在文旅特色方面,由政府和文旅部门牵头确立统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品牌和口号,确立组织保障,各非遗保护单位和旅游景区贯彻实施,加强宣传力度,增加宣传形式,丰富非遗文创商品供给,增加非遗体验活动,打造浓厚的非遗旅游氛围,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城市形象方面,从硬服务和软服务双管齐下,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公共设施服务,同时加强文旅服务人员的非遗素养和服务能力的培训,规范服务标准,增强软服务实力。

  作者: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侯成、西南石油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耿月华。本文系南充市市校科技战略合作项目“文旅融合背景下南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项目编号:SXQHJH003)的研究成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新品上市推介培育“三个小技巧”方法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