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观点 > 正文

数字技术何以赋能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
2024-08-08 11:58:05   来源:第一新闻网   评论:0 点击:

四川文理学院 梁云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数字技术如同一股强劲的东风,深刻影响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成为驱动社会进步与教育领域深刻变革的关键引擎。在高校思政课的广阔舞台上,数字技术的巧妙融入,不仅颠覆了传统“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实现了从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从静态呈现到动态演绎的华丽转身,还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与形式,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更重要的是,它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平台,促进了个性化学习路径的探索,为思政课的内涵式发展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本文旨在探讨数字技术如何赋能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分析其内在逻辑、面临的困境及应对策略,以期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逻辑意蕴

  (一)数字技术的技术优势。数字技术,这一涵盖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AI)以及虚拟现实(VR)等前沿领域的科技集群,正以其无与伦比的数据处理能力、惊人的资源整合效率以及前所未有的交互创新体验,为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铺设了一条充满希望的数字化之路。这些技术如同强大的引擎,不仅彻底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重重壁垒,还极大地拓宽了教学资源的获取渠道与利用方式,实现了教学资源的精准匹配与高效整合。具体而言,大数据分析能够精准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兴趣点,为个性化教学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云计算则以其强大的算力支持,确保了教学资源的即时共享与快速访问,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无缝沟通;AI技术的应用,则让智能辅导、自动评估成为可能,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效率;而VR技术则为学生打造了一个沉浸式的学习环境,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直观可感,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吸引力和有效性。总之,这些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正逐步推动高校思政课向着更加智能化、高效化、个性化的方向迈进,为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现实需求。高校思政课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历史使命。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思政课的内涵式发展,不仅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更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所在。这一进程要求我们在坚守思政课政治性和学理性的基础上,勇于探索,敢于创新,通过不断深化对教学理念的理解与把握,持续优化教学内容,使其更加贴近时代脉搏、贴近学生实际;同时,积极改进教学方法,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增强课程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从而有效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而数字技术的蓬勃兴起,为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插上了翅膀,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还能够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运用,为思政课注入新的活力与创造力,使教学更加精准化、个性化、智能化。因此,积极拥抱数字技术,探索其与思政课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新路径,对于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二、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困境

  (一)技术认知与应用不足。在当今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数字技术作为一种革命性的教学手段,正逐步渗透至教育领域,尤其在思政课的教学中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其应用尚属起步阶段,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部分教师群体对于数字技术的理解尚显浅显,未能充分把握其精髓与优势,导致在尝试将数字技术融入思政课堂时显得力不从心,缺乏创新性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经验积累也相对匮乏。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在数字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步伐滞后,无论是硬件设备的更新换代,还是软件资源的丰富性与适配性,都难以充分满足数字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深度应用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数字技术在教学效果提升上的作用发挥,阻碍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二)教学内容与形式单一。尽管数字技术以其强大的信息整合能力和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为思政课的教学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可能性,提供了海量教学资源、互动平台及个性化学习路径,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与深度,然而,在实际教学场景中,我们遗憾地发现,部分教师由于习惯使然、技术掌握不足或教学理念滞后,仍倾向于沿用传统的教学内容框架与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未能充分融合数字技术,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与多样化。这种现状不仅限制了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与参与度,也削弱了数字技术本应带来的教学效率提升与效果增强,使得其潜在优势难以得到全面而有效的发挥。

  (三)评价机制与体系不健全。当前,高校思政课在教学评价机制与体系的构建上确实面临着诸多挑战,这些机制往往难以全面而客观地捕捉学生的学习成效与教师的教学质量全貌。传统评价方式多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忽视了对学生价值观形成、思辨能力培养及实践应用等方面的综合考量。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如同一股清新的风,为教学评价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机遇。它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学习行为追踪、在线互动反馈等手段,为教学评价的多元化、精准化提供有力支持。然而,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潜力,构建一套既科学又合理的思政课评价体系,仍需我们深入探索与不断完善。

  三、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加强技术认知与培训。为了充分发掘数字技术在教学中的潜力,首要任务是深化教师对数字技术的认知与应用能力。高校应积极响应,通过组织一系列专题讲座、实操培训班及工作坊,为教师搭建起学习的桥梁,不仅传授数字技术的最新进展,更引导其洞悉这些技术如何与思政课内容深度融合,创造出新颖而高效的教学模式。此外,加大对数字教学设施的投资力度,如智能教室、在线学习平台及数据分析系统等,是确保数字技术在教学实践中顺畅运行的关键。这些举措将共同构建一个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生态,为思政课的教学创新提供坚实的支撑与保障。

  (二)创新教学内容与形式。应创新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与形式,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优势打造多元化、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库。通过挖掘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数字化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同时,运用智能化教学工具和生活化、生动化、大众化的话语体系讲解思政课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此外,还可以借助VR、AR等技术手段打造沉浸式、互动式的教学场景,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参与度。

  (三)完善评价机制与体系。应完善思政课教学评价机制与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依托数字技术建立思政课大数据评价体系,实现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动态监测和及时反馈。通过大数据分析、算法推荐等技术手段精准捕捉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点,为其推送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信息。同时,建立多元化、全方位的评价模型,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四、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具体实践

  (一)变革教学模式。数字技术的大量使用改变了传统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的个性化得到了充分发展。例如,通过线上平台开展预习、复习和讨论等活动,线下课堂则注重答疑解惑和深度探讨。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丰富教学资源。数字技术为高校思政课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可以快速地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整合。例如,将纸质经典著作、红色文化资源、博物馆等具有丰富育人功能的线下资源转化为数字化、智能化教学资源,通过“云端”阅读、沉浸式参观等方式打破时空限制,丰富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供给。同时,还可以利用数字技术深入挖掘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

  (三)优化教学评价。数字技术为思政课教学评价提供了新的可能。通过构建系统、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模型,可以实现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全面、客观评价。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形成学生数字画像和学科知识图谱;利用算法推荐技术为学生推送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信息;通过在线测试和作业提交等方式实现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实时监测和反馈。这些手段不仅提高了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还增强了评价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本文系四川文理学院2023—2025年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形势与政策’课核心教学团队建设研究”(2023JG026C)、“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视阈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2023JG027C )阶段成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扎根基层,砥砺前行:新时代党员的担当与奋斗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