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观点 > 正文

数字技术助推思政教育体系建设探析
2024-07-12 17:15:52   来源:第一新闻网   评论:0 点击:

齐鲁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达

  摘要: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加速发展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正经历着深刻的数字化变革。数字技术通过打造新场景、提出新指向、充实新内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数字化转型建设,面临着数字技术异化、思政数字资源共享性受限、师生数据泄露等现实问题,需要通过搭建数字平台、提升数字素养、建设数字生态等途径探索数字技术助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系统性建设之道。

  关键词:数字技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数字化转型

  一、数字技术助推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机制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方式、方法正面临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变革。面对数字技术变革带来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变革,新时代如何响应号召,“推进教育数字化”[1],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数字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正从叠加态势走向融合共生,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发生全要素、全领域、全系统变革,以虚实结合、精准育人与多元共享手段打造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新场景、新指向与新内容。

  (一)虚实结合打造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新场景

  数字技术助推思想政治课教学场景数智化。数智化教学场景成为数字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融合的新场域,一方面,数字技术的虚实融合特性打造沉浸式思政教育体验场景。目前,虚拟现实技术(VR)、全息影像等沉浸式技术迅猛发展,打破时空限制,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场域的多维化突破,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的浸润性。一是依托VR技术构建数字化教育场景,为呈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提供广阔数字空间,缩短了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地缘距离,为学生营造更为便利、真实的场景体验。二是通过5G技术的低时延性,依托线上线下同步的教学模式,营造思想政治教育即时性体验。另一方面,全息影像技术打造交互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依托虚拟仿真、人机交互技术搭建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不仅在理论教学方面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生生互动”的体验,而且在实践教学方面依托智能问答系统创设交互性学习问答活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总之,数字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场景的融合既能激发教育客体的内生动力,又能营造动起来、活起来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氛围,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造全新数字场景。

  (二)精准育人打造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新指向

  数据收集与分析助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精准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精准化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数字技术以算法智能分析绘制精准的学生“数字画像”,准确掌握学生思想与行为动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精准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与发展指向。一方面,数据集成分析以精准“数字画像”打造学生的数字身份,使“智能化的数据成为人的第二肉身”[2],不仅通过对学生的思想、动作状态进行实时捕捉,清晰呈现学生自身实际学习、生活状态,而且能够实现学生个体与群体的差异化分析,精准划分不同学生个体与集体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助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供给内容精准度提升。“数字画像”通过对学生的实时、持续动态监测,以智能算法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客体的教育效果,不仅提升了教师授课能力,而且改善了学生学习状态与习惯,助推思政教育内容精准供给。

  (三)多元共享拓展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新内容

  多元教育主体间资源共享助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内容多元化。伴随数字技术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之中,多元教育主体互动成为重要表征。一是教育主体利用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构建线上云教学资源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性与共享性。二是教育主体通过数字空间信息交互提升教育内容亲和度。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面对众多网络信息,应当具备一定的鉴别与接受能力,适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亲和力、时尚度,通过多元形式为受教育者提供正向、贴切的教育内容。以网络短视频为例,受教育者多为短视频内容的生产者、接收者与传播者,这就要求教育主体明晰受教育者的情感与教育需求,以正确价值观涵育受教育者。三是数字技术推动红色文化发展进入新阶段。数字技术为红色革命资源打造沉浸式互动内容,为受教育者带来全方位、立体式体验,不仅增强了他们的红色文化认同感,也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增加新内容。

  二、数字技术助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的现实问题

  (一)数字技术异化面临伦理性风险

  数字技术自身的异化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带来多重风险。一是“算法黑箱”操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算法作为数字技术的核心构成要素,将数据收集并按照操作人的意愿进行加工并得出结果,在构建数字画像、搭建数字平台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算法对数据的加工过程对使用者来说犹如一个“黑箱”,我们无法看到数据加工的具体过程,导致智能化算法“黑箱”会受到算法设计人员主观意志的影响。而目前对智能算法的监管有待进一步规范,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算法推送与输出具有一定的不稳定因素。二是“信息茧房”窄化受教育者的思维广度,以同质化信息推送异化受教育者对信息的掌控能力。三是技术形式主义弱化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平台的资源管理。一方面,当前许多高校都已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平台,但是目前许多高校缺乏专业技术支撑与规划管理人员,数字平台应用难以深入,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另一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平台的过度依赖导致思政教育过程流于形式,出现思政教育主体权威性削弱等风险。

  (二)数字资源开发与使用面临共享性局限

  数字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融合过程中存在数字思政资源共享性不足、质量有待优化的问题,导致数字技术的融合作用无法充分发挥。一是数字技术助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本应利用人工智能中的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完成教育资源智能推荐与检索,实现教育资源库的联通优化,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存在教学场景模式单一、整体设计粗放等问题,根源在于数字思政教育资源开发不足,优质数字思政教育资源开放性欠佳。二是数字思政教育资源库建设体系不完备,各高校建设重点多放在网络课堂资源建设,忽视专业课程资源库、数字图书馆等数字资源的开发与共享。三是各高校间数字资源衔接不紧密,数字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多局限于校内,与校外资源对接较少,难以发挥数字技术对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的协同作用。

  (三)高校师生的数据隐私面临安全性风险

  数字技术助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个人信息数据流动安全性问题日益凸显。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资源平台透明化师生收集数据,师生的行为、偏好数据易被网络爬虫等简单方式获取。二是通过数字技术收集的资源数据在服务器存储与交换过程中存在流通安全风险,平台管理疏漏、平台防护等级不够、不法分子的恶意攻击都会加剧个人数据泄露的风险。三是思政教育体系建设中的数字技术工作者欠缺,多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数字化建设的具体工作仍需依靠外包进行。外包公司作为商业平台可能会在其做出的商业化行为中泄露思政教育数据。

  三、数字技术助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数字素养

  以教育者数字素养提升增强数字伦理保护意识。国务院于2022年颁布《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搭建数字化终身学习教育平台,构建数字素养和技能培育体系,持续提升干部队伍数字思维、数字技能和数字素养”。其一,数字技术助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的首要重点就是加强培育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数字素养,数字素养的提升直接关乎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的质量与成效,应当建立全面、系统的数字素养培育体系,包括数字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数字伦理素养提升等,强化教育主体的数字意识,形成“数字意识+职业”的素养体系。其二,数字伦理意识提升是数字技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的底线约束。数字伦理意识是数字技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包括数据采集与个人隐私、数据利用与数据安全保护等矛盾。因此,我国应当建立相关的数字思政数据采集法案,在数据采集前为数据划定安全等级,于数据采集过程中严格规范流程,在数据采集后明确规范数据共享与应用范围,保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数字化建设始终合规合法合理,增强思政教育主体的数字伦理保护意识。

  (二)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的数字平台

  以数据化、专业化、智能化平台构建助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数字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离不开数字基础设施支持,高校应根据思政教育实际需求打造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的数字平台。首先,打造有效可靠的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平台。高校应当建设以党建为引领、思想教育为旗帜、教育教学为抓手的集成式校内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平台,不仅为学生提供优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资源,而且可以为学生提供教育主客体互换机会,将学生作为思政教育主体,鼓励学生自主创作视频、音频等网络作品,并给予相应的鼓励措施,为师生打造线上线下双向交互的资源共享与学习交流展示的数字平台。其次,打造数字场景再现平台。数字场景再现平台的搭建不是对现有数字资源的简单复制,而是对数字思政教育资源的全方位重构。数字场景再现依托低时延5G技术,以大数据为支撑融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育人要素,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时间与空间限制,形成高质量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一方面,数字场景再现平台创新思政教学场景,以可视化、场景化特点打造具有说服力、亲和力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另一方面,数字场景再现平台复原历史情景,将严肃的思政教育学习变得具有趣味性,提高思政教育课堂吸引力,助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

  (三)打造良好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数字生态

  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数字生态指将大数据、区块链、算法等数字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形成多要素交互融合、多逻辑整合、多价值集合的内生性发展系统。[3]一是建立多逻辑整合的数字生态,要求在秉持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统一基础上,重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求实”行政逻辑与“求善”教育逻辑,妥善利用数字技术构建治理逻辑与技术逻辑的内在统一。二是推进多要素交互融合,构建时空要素相互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数字生态。在空间要素融合方面,突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场域,进入沉浸式数字空间场域;在时间要素融合方面,将时空穿梭、跨时空交互呈现于无边界的数字场域之中,以主体层、内容层、结构层多重耦合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三是发挥多向度价值集合,实现效益、意义、潜能、权利、责任“五位一体”[4]有效协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数字生态建设实效性与价值性。

  [1]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2: 34.

  [2] 李彦宏. 智能革命——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变革[M].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17: 288.

  [3] 王建颖, 张红. 数字化转型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理性边界与未来进路[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03): 144-152.

  [4] 斯琴格日乐, 刘建华. 智能思政有效性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样态[J]. 思想理论教育, 2023, (01): 86-91.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多措并举、优化流程,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