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观点 > 正文

创新求变开新局,振兴蓝图绘宏图
2024-07-03 11:32:41   来源:第一新闻网   评论:0 点击:

  乡村振兴,振奋民心,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党中央谆谆号召,亿万农民努力耕耘,乡村振兴正在祖国大地上渐次展开。

  科技创新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招。毫无疑问,发展现代农业、壮大绿色产业、保护良好生态环境、改善农民生活、传承乡土文化,科技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必须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关键词,推进农业现代化,为乡村振兴注入创新动能。

  只有创新,才有出路。通过持续的农业科技创新,推陈出新,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打造智慧农场,因地制宜推广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尖端科技。研发绿色高效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开启中国农业现代化新征程。

  只有创新,我们的家园才会充满生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新时代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集约环保发展,提升农业绿色生产力,还乡村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恬淡安宁。

  只有创新,农村才会欣欣向荣。用科技之“臂”,托起乡村产业发展,推广农业产业化集群模式,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发展乡村特色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只有创新,农村的晴空才会万里无云。大力发展普惠型乡村科技,带动工农业兴旺发展。加强乡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资源供给,向广大农民提供优质便捷服务,让他们从容面对未来挑战。推广远程教育,让知识和技能惠及偏远山村;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让村民足不出户享受优质医疗;建设智能化养老设施,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让亿万农民过上殷实幸福生活。

  放眼未来,乡村复兴的帆正在乘风破浪。我们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肩负起为民族复兴续写精彩篇章的伟大使命。科技创新必将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推动力。

  当今世界,创新的春潮正澎湃汹涌。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蓬勃兴起,不仅给现代农业生产注入了新活力,也为乡村发展开辟了新天地。比如,智慧农业正在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通过物联网监测土壤、气象等农业生产环境,运用大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决策,既提高了效率,又减少了资源浪费,为农民创造了更多收益。可见,科技创新正在为农村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我们要乘势而上,在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上勇立潮头。加快农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培育一批自主种源和新品种,夯实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大力发展农业装备制造业,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切实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一批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大规模开展现代农业科技培训,增强广大农民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乡村振兴不断注入新动力。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发展的不仅是农业科学和技术能力,更重要的是发展创新能力,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实现多样性能力和资源的整合。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至关重要,对于发展农业现代化、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获得国际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一个复杂系统,由创新主体、创新网络、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等多种要素组成。基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创新环境、资源禀赋,不同国家分别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创新体系。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受差异化的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社会布局影响,农业产业发展差异明显,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短板和薄弱环节。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多元,但尚未形成合力,重要种源、农机装备等关键领域创新能力不足,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不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率亟待提升,涉农科技领军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主体地位亟待提高,科研机构和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亟待完善,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亟待进一步深化。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既要推进机械化、规模化农业生产,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又要利用区位优势和种质资源等资源禀赋发展特色农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根据对各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模式及不同层级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评价系统情况研究,建议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未来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完善。

  一是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首先,要加大农业科研投入,持续为农业科技创新蓄能赋能。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和政策扶持,确保农业科研经费的稳定增长,为科研人员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其次,要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市场化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让科技人员潜心钻研,确保科研人员队伍的源源活水。建立科研人员绩效评价体系,将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效果纳入考核指标,激励科研人员面向实际需求开展研究,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最后,要畅通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转化渠道,促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构建完善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提供技术咨询、市场推广、融资支持等多方面服务,打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田间的“最后一公里”,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只有不断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强政策扶持和制度保障,才能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持久动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推动农业科技资源开放共享。首先,要鼓励各类创新主体积极参与,形成协同创新合力。支持产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盟,发挥企业在产业链上的优势,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企业可以提供市场需求导向和资金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可以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其次,要建立健全农业科技资源共享机制,打破信息壁垒,实现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配置。建立农业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实现科研数据、实验设备、试验基地等资源的开放共享,避免资源重复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推动跨领域、跨学科的联合攻关,促进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术融合,催生更多原创性成果。最后,要设立农业科技创新奖项,表彰在协同创新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激发各方参与的积极性。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调动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良好的协同创新氛围。只有推动农业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才能整合各方面力量,提升农业科技创新的整体效能。

  三是加强农业科技国际合作。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加强同发达国家在农业领域的科技交流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经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广中国农业科技成果,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农业科技品牌。具体措施包括:加强与国际知名农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开展联合研究和人才培养;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实际进行创新和应用;组织农业科技人员赴国外培训和交流,提升其国际化视野和创新能力;通过国际农业科技展览会、技术交流会等平台,展示和推广中国农业科技成果,提升我国在国际农业科技领域的影响力。同时,积极参与全球农业科技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推动全球农业科技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但只要保持战略定力、精准施策、扎实工作,就一定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加强劲的科技动能,最终实现农业强国梦、乡村复兴梦。让我们只争朝夕,携手同心,为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篇章贡献力量!(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鹏)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党的光辉,照亮前行之路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