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高校新质人才培养
2024-06-06 15:35:09 来源:第一新闻网 评论:0 点击:
从今年的全国两会到政府工作报告,新质生产力以绝对引领者姿态推动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如何培养能够适应和引领未来社会发展的新质人才成为了时代命题。在知识爆炸和技术迭代的当下,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对教育领域尤其是高等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质人才不仅要掌握深厚的理论知识,更要具备跨学科的思维能力、创新与创造的能力以及快速适应变化的能力。作为知识和人才培养的高地,高校应担当起培养新时代新质人才的重任,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深刻的反思和革新,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重构教育体制,使之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不断探索和实践教育创新的路径,为教育现代化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新质生产力与高等教育的外围碰撞:新质环境孕新才
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最终体现在人才培养上,要适应新质生产力和强国建设的需要,必须培养新质人才,而新质人才的培养需要建构一体化的培养体系,包括对技术、产业、市场等方面的综合考量。一要深刻认识技术进步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推动力。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生产方式和工作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其内生态环境必须适应技术演进的速度和深度。这就要求高校以新质环境孕新才,具体来说不仅要紧跟大势及时调整教育布局、创新教育设计,将最新的科技能量融入课程,还要优化教学方法,采用更加灵活和新颖的方式,如虚拟实践、翻转课堂、智慧教学等,以培养学生的技术适应能力和创新思维。二要清晰认识产业升级对人才能力结构提出了新要求。新质生产力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涌现,这些变化对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类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深厚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宽口径的多学科知识整合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故而,高校的修读计划、课程设置和专业划分等应当更加灵活,鼓励学生跨专业学习,培养复合型创造型人才。三要宏观认识市场需求的变化也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产生了影响。新质生产力驱动着市场需求提档升级,对于创新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高校要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共同谋划新质人才培育路径,不断优化实习实训、工学结合等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接触真实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压力的机会。高校还应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敢于在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中自我迭代,以新质人才的全面培育涵养新质环境,以新质环境的全面营造锻造新质人才。
新质生产力与高等教育的内在交融:教育革故需鼎新
新质生产力驱动着高校教育的全面改革,教育内容的更新是革故鼎新的首要任务。从教育部新设、撤销和调整专业总数3389个,可以清晰的认识到高校传统的知识体系和学科分类已不再适应时代的需求。因此,高校必须对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进行大胆的改革,将诸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新兴学科与传统学科融合。加强理论内容与实践环节的结合,增加实验、实训和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普遍“灌输式”和偶尔“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培养创新人才的需求,也无法提高课堂“抬头率”,教学方法的“简单枯燥”是造成这一现状的直接原因。高校需要发挥新质生产力对教师和课堂的促进作用,让教师主动将自身的角色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思维的开发者,引导学生在互联网时代高效筛选和吸收有用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主动性和创造性。再者,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新技术和智能工具,比如VR和AR技术可以广泛用于创建沉浸式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操作能力。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也逐渐融入个性化教学中,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学习进度提供定制化的学习方案,最大化提升学习效果。此外,教育体制的改革是确保教育质量和效果的关键。新质生产力对高校建立更加开放和灵活的教育体制提出了明确要求,如何通过加强与其他教育机构和产业界的共建共享,形成多元化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仍需探索。而借助新技术来完善教育的评估和反馈机制,能够促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不断调整和优化,确保教育质量与时俱进。
新质生产力与高等教育的同向而行:产教融合促发展
深化产教融合是适应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校教育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培育新质人才的必由之路。结合近年来传统教育理念下学校与企业共育出现的问题,可以看到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只有打破壁垒,建立更为紧密的产教融合关系,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业创业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一是新质校企合作是实现产教融合的重要形式。高校应与企业共同探讨如何找到新质生产力视角下双方的着力点,从而构建长期稳定的“新”合作关系,比如共同设计课程、开发实训基地、拓展科研项目等。同时,企业也可以结合实际发展需求参与到新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更为精准的实训设计、考核评价来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工学结合数字化发展是深化产教融合的有效途径。深化产教融合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直接接触到行业最前沿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工学结合强调将学习与工作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做中学”,数字化技术让二者的互为驱动更加丰富有效。高校和企业可以共同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创新实践平台,如智慧实验室、创新孵化器、边缘AI工作坊等,鼓励学生参与研发项目,进行创意设计和产品开发。三是产教融合的成功实施离不开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支撑体系。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高校与企业的“新”合作,提供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激励措施。统筹政府、高校和企业三方之力,构建良好的产教融合“新”环境,为新质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我国正处于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高校应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内核,与之同频共振,为国家和社会输送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的新质领军人才。
【作者胡霄寒,系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工办主任、副教授;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制度自信融入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21BKS131)的阶段性成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提高安全意识 书写安全篇章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