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观点 > 正文

城乡教育一体化背景下的教师流动策略分析
2024-03-13 10:24:10   来源:第一新闻网   评论:0 点击:

  教师流动旨在优化城乡教师资源配置,是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措施。当前,教师流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教师流动意愿不高、教师归属感较低、流动配套保障薄弱等困境,为促进新时代教师流动的良性发展、推动我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还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着力。

  一、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师流动

  1.提升教师对教师流动的正确认识

  教师流动意愿的增强需要教师自我认知的积极介入与持续影响,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加强对教师交流轮岗政策的宣传力度,引导教师正确认识教师流动对于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积极意义、对于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性。教师应充分意识到,作为人民教师需要妥善处理好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克服职业惰性,转变个人的狭隘私利观念,增强职业道德情操与社会责任意识,尤其是城市优质学校教师应主动流动到薄弱或农村学校中来,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教师流动。

  2.以内生动力提高教师参与意愿

  一名真正优秀的义务教育教师一定具备较强的专业胜任力,包括对不同教学环境的工作适应力或岗位流动能力等。因此,要引导教师充分认识到交流轮岗对自我成长的价值、对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重要作用,把交流轮岗看作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必经过程,一种宝贵经历,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与经验总结,弥补不足,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与教育水平,在个人专业能力提升的基础上充分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转被动流动为主动流动,以内生动力激发教师参与交流轮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人公”效应

  教师流动相关政策的实施,应充分重视教师的主体性作用,在实施过程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与关爱,切实解决教师流动中面临的困境。作为教师流动的关键性参与者,教师的心声对制度的完善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相关部门应给予教师一定的话语权,充分发挥其“主人公”效应,学校也应及时了解教师的真实想法,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让教师感受到足够的重视与人文关怀,从而增强教师对相关流动政策的认同感与支持力度,真正提高教师交流轮岗的实际效益。

  二、强化学校主体管理功能

  1.提高名优校政治站位

  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是国家基于师资配置均衡和教育公平而提出的,学校作为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的执行主体,应积极倡导与响应。但当前部分学校校本位观念强,不愿意“贡献”教学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到农村或薄弱学校去交流,担心影响本校的教育质量,这从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来说是不恰当的,尤其在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名优学校不能只追求于自身利益,而要放眼全局,自觉关注区域内义务教育整体的发展和需求,积极动员优质教师参与教师流动,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实质性支援。

  2.推进教师规范化流动

  首先,学校应加强对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的宣传,增强教师对政策的全面认知;其次,学校在遵循政策指导精神的基础上应结合教师的综合情况与个人意愿,科学匹配交流教师,规范教师管理体系;最后,流出校与流入校均应建立科学的教师交流轮岗评价体系,二者对流动教师可进行全过程评价,及时对流动教师的表现进行打分,促进流动教师能量释放。同时,考核评价应注重客观化与具体化,明确评价内容及考核目标,使教师流动的成果以量化的方式呈现,强化学校对流动教师的管理功能。

  3.营造优质的交流环境

  一方面,流入校定期和交流教师举办座谈会、研讨会等活动,及时了解交流教师工作情况与心理状态,切实解决交流教师面临的实际困难,为交流教师营造舒适的工作氛围与和谐的人际环境。另一方面,流入校应增强交流轮岗教师的主人翁意识,让流动教师广泛参与学校事务,真正融入学校集体,对流入校产生归属感,流动教师更能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此外,流出校与流入校均应对交流轮岗教师优秀事迹进行常态化宣传,树立优秀榜样,提升流动教师的获得感,激励广大教师参与交流。

  三、完善教师流动保障机制

  1.加大教育基础建设投入力度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或薄弱学校教育基础建设和配套设施的投入力度,增强交流轮岗学校的吸引力,为流动教师提供优质的校园环境,逐步完善交流教师周转房基础设施,使交流校具备基本的食宿和文化娱乐条件,保障交流教师工作和居住环境的基本适切性,确保教师能够“留得住”。同时,政府应加强对流入校的文化建设,丰富交流教师的精神生活,促进教师情感交流,融入当地风土人情,使教师安心从教,乐于从教,更好地激活教师交流轮岗所发挥的内生力量。

  2.完善教师流动补偿和激励措施

  一方面,建立县域内教师交流轮岗教师基本补偿标准,政府根据交流校情况、通勤距离和教师交流时间等分级分类对流动教师发放交通、住房、伙食等补贴,特别对艰苦偏远的地区应设立专项资金对流动教师进行更多的补助,减少交流教师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完善激励措施以增强教师流动意愿。教育行政部门在流动教师的学习培训、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应实行倾斜政策,满足流动教师职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帮助其专业成长;对表现优秀的流动教师设置奖项,加大正向激励,促进教师流动的良性循环。

  3.重视教师流动考核与监督

  对教师流动政策实施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考核与监督,有助于提高教师流动运行的科学性与可持续性。因此,应明确客观考核标准,建立完善的交流评价体系。对优质学校流向薄弱学校的教师,注重考核其对流入校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情况的改善上,对薄弱学校流向优质学校的教师,注重考核教师专业成长情况及返回原学校后教学效果提升状况。同时,设立教师流动专项监督小组,定期考察学校对交流教师的管理情况,确保教师流动工作有效开展,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作者:西南石油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耿月华,西南石油大学新能源与材料学院 周逸轩。本文系南充市市校科技战略合作项目“城乡教育一体化视域下义务教育教师流动及优化研究——以顺庆区为例”(项目编号:SXQHJH023)。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植树节:播种希望,绿色未来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