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观点 > 正文

非遗文化传承视角下的文创产业发展思考
2023-12-06 15:26:42   来源:第一新闻网   评论:0 点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近年来,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成为重要使命,非遗文创产业也应运而生。将非遗文化融入创意设计,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并使其在文化产业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尤其在数字化时代,探索以非遗为主题的文化创意产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不仅能发现当前文创产业的不足,还能为未来发展提供清晰框架,对于推动非遗文化传承视角下的文创产业具有重要作用。

  文创产品是设计师借助现代科技工艺手段,解析具有独特文化价值的元素并进行创意设计,最终打造出富有文化附加值的产品。优秀的文创产品享有广泛知名度,吸引着众多受众群体,并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们不仅满足消费者审美需求,更重要的是将文化内涵融入产品设计中,实现了雅俗共赏,让消费者在购买的同时沉浸于文化的魅力之中。

  非遗文创产业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与创意设计相融合,以创新方式打造出具备独特文化价值的产品或服务。这一产业汇集传统文化和现代创意的精华,致力于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满足现代社会审美需求和消费市场需求。非遗文创产业不仅仅是简单的产品开发,更是一种表达和传播文化创意的方式。将非遗元素融入设计,创造出独特的文化产品,以及相关的文化体验活动和旅游项目,为人们带来独特的文化体验和情感共鸣。

  一、非遗文创产业发展现状与不足

  文化内涵不足,设计流于表面

  自从第一批文创产业衍生品问世以来,各类文创用品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文具、书籍、彩妆、家居乃至数码产品等都展示了非遗文化元素对其的影响。然而,一些商家过于关注销售和营销,忽视了设计语言和非遗文化内涵的提炼与创作,导致一些产品仅停留在表面的装饰性,无法传达出非遗技艺背后的历史、价值和意义。有些商家追求潮流,仅对产品形式进行简单的改变,却未深入研究文化内涵和审美趋向的有机融合。这使得一些非遗文创产品在设计上过于追求时尚潮流和商业化需求,忽视了传统技艺的核心价值。结果,这些产品失去了与非遗文化真正连接的能力,变得平庸和缺乏个性。例如,一些地方的旅游文创产品与非遗文化的结合仅限于外包装的变化,而忽略了地域文化、民族特色等元素的深入挖掘。这种现象使得文创产业在整体设计水平和制作水平上仍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品牌意识薄弱,设计能力有限

  在非遗文创产业中,一些品牌对自身定位和价值传递的认知尚且不足,过分关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而忽略了品牌建设的重要性。这使得他们在市场竞争中难以突出个性化特征,也无法建立明确的品牌形象和声誉。尽管非遗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我们需要认识到,我国目前市场上关于非遗文创产品整体的品牌意识仍然相对薄弱。例如,某地区生产的传统手工艺品因为缺乏有效推广而无法吸引更多消费者关注。尽管这些手工艺品具有悠久历史和精湛技艺,但由于没有建立起明确而富有吸引力的品牌形象,并未成功打开市场。此外,由于设计能力有限,一些非遗文创产品在形象、包装和宣传等方面未能充分展示其独特魅力。例如,在某个地区制作陶器是一项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但当地陶器制作者可能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或了解现代设计趋势与审美观念。结果就是他们所生产出来的陶器虽然保留了传统风格与技术特点,却难以满足当代消费者对于功能性、实用性和时尚感等方面需求。

  注重观赏价值,生活融合度低

  在非遗文创产业中,许多产品以观赏价值为主要特色,专注于传承和表达传统手工技艺,这类产品通常拥有美观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提供了视觉上的享受。然而,在生活融合度方面,这类产品仍有提升空间。尽管这些产品在艺术表达和传统工艺技巧上独具特色,追求美感和审美体验,但在实际使用中,部分产品在功能性和实用性方面存在不足,无法完全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例如,某些非遗文创产品更适合作为装饰品或收藏品,而非实际使用的物品。这些产品可能过于精致或脆弱,无法承受日常使用的磨损。另外,一些非遗文创产品可能与现代生活方式不相匹配,在设计和功能上缺乏便利性和实用性。因此,在非遗文创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中,应该更加注重与日常生活的融合,关注产品的实用性、耐用性和功能性,使其能够真正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并与现代生活方式相契合。同时,可以探索将非遗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创造出既具观赏价值又具备实用功能的文创产品,使非遗文化更好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二、基于非遗文化传承的文创产业发展路径

  拓展文创产业非遗文化的展示路径

  非遗文创产业吸引观众和消费者的方式有很多。首先,可以通过模拟传统工艺技艺过程或提供实际参与体验让观众亲身感受非遗项目的独特魅力。例如:可以在陶瓷工艺展示中设置陶坯制作区域,邀请观众参与制作过程;在织锦工艺展示中设置织布机,并允许观众尝试操作。其次,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述和多媒体手段(如视频、音频),将非遗项目背后丰富而有趣的历史故事、传承人经历等内容融入展示中,激发观众对非遗文化背后故事情感的共鸣。再者,可以将非遗项目与其他领域进行跨界合作,创造出别具一格且具有时尚感或设计感的产品或活动,如将传统纹样和现代时尚元素融入服装设计中,打造非遗文创服装。同时,借助科技手段,提供观众与展品之间的互动体验,如通过触摸屏、感应设备等让观众了解更多细节信息或参与有趣的互动游戏。此外,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艺术作品进行展示,吸引更广泛的受众。最后,根据不同主题或季节性活动策划相关展示内容,并结合相关场景布置、表演演出等方式营造氛围。例如,在春节期间举办中国传统手工制作市集,在端午节期间组织龙舟比赛并配以粽子制作展示。

  扩大文创产业非遗文化的品牌影响力

  为非遗文化打造独特且吸引人的品牌形象,通过精心设计的标识、宣传资料和产品包装展现其独特魅力,是传承和发展非遗文化的关键任务。在此过程中,生动有趣的品牌故事以及让消费者了解非遗技艺背后的历史、工艺过程和文化意义,能够增强消费者对品牌与非遗文化的情感共鸣和认同。例如,花西子品牌致力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推出了以苗族印象为主题的文创非遗艺术系列产品。这些产品巧妙地融入了苗族银饰、蜡染等元素,深受消费者喜爱。在追求产品创新的同时,花西子始终坚持品质至上,提供高品质的彩妆产品,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和好评。此外,多样化的传播渠道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利用传统媒体、社交媒体以及线上平台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和推广,通过内容创作、视觉呈现和互动体验吸引目标受众的关注和参与,提高品牌的知名度。最后,将非遗文化品牌与旅游业相结合,开展相关活动如主题展览、工艺体验等,可以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了解和亲身体验非遗技艺,进一步扩大品牌的影响力。通过举办主题展览,我们可以向游客展示非遗文化的精华,呈现非遗技艺的历史渊源、传承过程以及创新发展,让游客深入了解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游客可以参与到非遗技艺的制作过程中,亲手体验传统工艺的魅力。例如,在染织非遗项目中,游客可以学习蜡染或织布的技巧,亲自制作纹样。这样的体验能够让游客更加亲近非遗文化,深入感受其中的智慧和美妙。

  依靠高校人才培养优势赋能非遗传承

  高等教育机构在培养和教育人才,提供教育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为非遗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其中,大学和文创产业的合作尤其重要。大学可以与产业共同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紧密结合学术研究成果和企业需求,开发出市场所需的文化创意产品。此外,大学还可以设立孵化器或创业基地,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支持和资源,协助他们将创意转化为商业实践。高等教育机构在技术人员和理论研究人员的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在毕业后会直接进入相关产业领域工作。地方高校凭借专业优势、社会实践和人才孵化等优势,依托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积极开展相关文化产业和文创设计的传承工作,成为推动非遗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例如,吉林大学每年都会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其中涌现出许多优秀的非遗项目。这些非遗成果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成功实现了成果的转化。此外,设置非遗课程对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也至关重要。例如,吉林大学考古学院的研究生课程“非物质文化遗产”紧扣当前非遗保护的热点问题展开研究和讨论,为非遗保护提供了新的理念、思想和方法。通过高等教育机构的人才培养,非遗文化可以得到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同时也为文创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力。(作者:胡卫军,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解锁“沪苏之行”高质量发展“密码”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