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观点 > 正文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2023-12-02 14:02:50   来源:第一新闻网   评论:0 点击: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把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两大目标有机结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式现代化为理想,扎实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中国式现代化标注了鲜明的价值底色。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高度统一。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核心利益置于工作中心,始终把人民的幸福作为自己的最高追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不是为了追求资本主义所谓的“文明”,而是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伟业。中国共产党坚持发展、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保证了全体人民在经济、政治、社会等不同领域享有基本平等的权利,保证了全体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广泛参与和普遍受益。此外,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也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缩小了收入差距,提升了人民生活质量,增加了人民社会参与感和幸福感。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科学社会主义为基本指导原则,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以公有制为主体等,这些原则均鲜明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价值底色。西方现代化是以资本主义为基础的现代化,是以物质文明为中心的现代化,是以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竞争主义为核心的现代化。西方现代化易导致社会的分裂对立、贫富差距的扩大、社会不公的加剧、人与自然的矛盾和生态的恶化。西方现代化忽视了人的精神需求和道德修养,忽视了人与自然、人与群体、人与自身的和谐的重要性,忽视了人类文明的包容性和多样性,造成了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动荡和冲突,造成了一些民族和文化的消亡和衰落,造成了广泛的灾难和苦难。中国式现代化是以社会主义为基础的现代化,是以集体主义、利他主义、协作主义为核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促进了社会和谐,促进了社会公平,重视人与周遭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重视人类各个文明之间的交流和互鉴。中国式现代化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不是少数人的富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也体现在精神层面,它不仅是中国梦的内涵,也是世界梦的愿景。

  只有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充分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充分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充分利用我国的发展机遇,有效应对我国的发展挑战,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证着国家的政局稳定、社会的团结和谐、人民的安居乐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保证经济的高速增长、政治的民主法治、文化的繁荣多样、社会的公平正义、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我们提供了科学高效的思想启示与强劲的精神动力,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前行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能够保证中华民族的自信自强,促进世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中国式现代化是符合历史规律和时代要求的现代化,是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的现代化,是以科技创新为战略支撑的现代化。只有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才能不断突破发展瓶颈和难题,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发展韧性和潜力,拓展发展空间和领域,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远大理想。

  在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上,寻求推进共同富裕可实践的现实路径,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均衡供给,构建合理科学的制度体系。

  一是着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的高质量发展。我国城乡、区域之间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与发展不充分的问题,这不利于一切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愿景,也不利于形成以扩大内需为主的市场体系。我们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方针,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振兴发展,加快推进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互动发展,加快推进城市群和特色小镇建设,实现城乡、区域之间的互补互助、良性互动与协调发展,优化发展空间布局、提高发展效率。针对部分区域存在的资源压力和环境风险,要坚持集约发展与低碳发展的重要理念,加强土地空间规划和用地管控,强化能源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提升自然灾害预见能力和应急组织能力。此外,不同区域间有相当的合作空间和共赢潜力,这有利于拓宽就业渠道,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我们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协同联动发展的战略举措,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网络化建设,实现城乡、区域之间协作共赢。

  二是强化社会保障,提升公共服务均衡性。强化社会保障是保障全体人民基本生活、增进全体人民福祉的重要举措。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涵盖了养老、失业、医疗等多个方面,覆盖了城乡居民和各类就业人员。具体措施包括:以养老、生育、失业、工伤、医疗等五项基本社会保险为主体,建立覆盖城乡居民和各类就业人员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坚持以住房公积金为支撑,建立覆盖城乡住房困难家庭的多渠道住房保障体系;坚持以慈善事业为补充,建立覆盖城乡特殊困境群体的多方参与慈善救助体系,等等。提升公共服务均衡性,是满足全体人民多样化需求、促进全体人民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不断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规划布局和资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扩大公共服务供给和选择,建立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普惠化的评价考核机制,实现全体人民的公共服务均等享有。我国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不仅关系到全体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关系到全体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因而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激励约束和反馈机制,提高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适应性和包容性,扩大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以健康为重点,建立覆盖城乡基本医疗卫生、预防保健、康复护理等覆盖多领域的医疗卫生体系。

  三是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此项措施是健全收入分配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公平的重要方式。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涉及到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企业的利润分配、国家的税收征收、社会的救助补贴等多个方面,为全体人民提供了合理收入分配的制度参照。我们要努力实现初次分配制度的激励约束和效率公平,完善再分配和三次分配制度的调节力度和目标导向,实现全体人民收入分配合理有序的愿景。同时,构建分配的协调机制是激发经济活力、增强经济动力的重要举措。我国收入分配制度不仅直接关系到全体人民的物质利益,也关系到全体人民的创新创业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法治为保障的方针,完善初次分配制度的市场化和法治化,完善再分配和三次分配制度的适应性和稳定性,激发全体人民的创新创造活力。要认识到,我国收入分配制度不仅关系到全体人民的当前收入,也关系到全体人民的未来财富,要坚持以发展为目的、以改革为手段的思路,完善初次分配制度的资本形成和资产配置,完善再分配和三次分配制度的财政支出和社会投入,不断促进社会总财富持续健康增长。

  展望未来,共同富裕已经勾勒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价值图景,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的伟大历史愿景。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伟大目标奋勇前进!

  【作者:谭颜宇,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工商大学基地、湖南工商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专职研究员。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19BGL206)和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A123)的研究成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官兵关系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