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观点 > 正文

问题链在建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支撑研究
2023-11-10 18:04:42   来源:第一新闻网   评论:0 点击:

  一、问题链内涵与融入

  问题链是指教师在深入研究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根据预定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要产生或可能产生的问题,将教材知识转化为一系列紧密连接、环环递进、相对关联但又彼此独立的问题,驱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与深入思考,从而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知识内涵,理解并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问题链的设计紧密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同时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通过问题链的设计,可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文本知识内涵,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思维能力。

  二、问题链的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层次性和开放性

  针对性是指问题链的设计要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进行设计,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启发性是指问题链的设计要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层次性是指问题链的设计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帮助学生逐步深入探究文本内涵。开放性是指问题链的设计要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能够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问题链的应用过程中注重互动性和生成性

  互动性是指问题链的应用要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生成性是指问题链的应用要能够引导学生从文本中生成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问题链的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升。

  实践证明,问题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深入探究文本内涵、培养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果。在应用问题链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注重针对性、启发性、层次性和开放性,同时注重互动性和生成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进行灵活应用,不断优化问题链的设计和应用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四、问题链与支撑知识整合方面的价值与作用

  1. 促进知识整合:问题链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2. 激发学习兴趣:问题链的设计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日常生活,提出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3. 培养批判性思维:问题链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评估和批判,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4. 增强跨学科联系:问题链的设计可以跨越不同的学科领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点进行联系和整合,从而增强学生的跨学科意识和综合能力。

  5. 培养人文素养:问题链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文本中的人文内涵和文化背景,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

  综上所述,问题链是一种具有多重应用价值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知识整合、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批判性思维、增强跨学科联系和培养人文素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应用问题链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注重针对性、启发性、层次性和开放性,同时注重互动性和生成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进行灵活应用,不断优化问题链的设计和应用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五、问题链教学推动思想政治课系统性升级

  依托教学内容整合、方法创新、模式集成,构建内容、方法、模式三位一体综合教改体系,取得显著成效。

  (一)推动教学内容“主题式整合”,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认真研究学生,深入研究教材,提炼教学主题,推动教学目标与学生需求对接。

  深耕教材,提炼教材主题。依据课程性质和目标,深入研究教材,把握重难点,建立教材知识导图,形成各课程教材主题。

  研究学生,提炼成长主题。通过问卷、访谈等搜集学生关注问题,建立大学生理论关切数据库,形成“思政课为党育人为国育人何以可能”思想库、问题库、对策库、创新库,整合成长主题与教材主题,提炼教学主题。

  (二)推动问题链教学方法创新,实现教学深刻性与生动性有机统一。

  依据教学主题,创设问题链教学法。将教学主题分解为子问题,以问题为教学起点;设计“问题链”,激活学生求知欲;破解“问题链”,展现逻辑力量和理论魅力。问题链教学打破以结论为起点的教法,以问题链引导教学,突出针对性,彰显理论魅力。

  【示例】:

  如何认识现代化和西方化关系?

  1. 现代化就是西方化提法正确吗?

  ♦教材重难点:现代化与人本主义是高度统一的内涵

  ♦学生关注点:为什么不能把现代化简单等同于经济发展单一维度指标?

  ♦教学结合点:

  (1)能否西方化现代化道路?

  (2)能否抛开经济变量单纯考察精神与意识形态"判断现代化?

  (3)“现代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的逻辑悖论在哪?

  2. 为何不断有现代化与西方化有根本的本质的区别的质疑?

  ♦教材重难点:坚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道路自信

  ♦学生关注点:我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面临问题

  ♦教学结合点:

  (1)“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质疑源自何方?

  (2)“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的质疑原因何在?

  3. 如何厘定现代化与西方化的话语问题?

  ♦教材重难点: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任务

  ♦学生关注点:历史发展方位与个人发展方位关系

  ♦教学结合点:个人发展与集体关系

  (1)如何铲除催生“现代化不等同于西方化”质疑的土壤?

  (2)如何锻造应对话语霸权的理论武器?

  六、建构“主课堂+”立体教学模式,实现主课堂与拓展课堂有机结合,实现多维驱动促进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

  围绕主课堂,搭建“主课堂+”立体教学模式,有效拓展教学时空。立体课堂是网络课堂+三全育人全员参与的思政辅导员制度+理论实践一体化双联驱动协同发力。

  实践课堂。以课堂实践为主,以暑期实践和专业嵌入实践为翼,创设“一主两翼”实践教学模式;创建“幸福体验馆”“经典研读社”德育示范活动,促进主课堂与实践课堂对接。

  网络课堂。依托教育部“思政课网络共建团队”,打造“蚌埠学院”微信号、“翻转课堂”平台,录制慕课、教辅片、微课等,拓展网络教学空间。

  人文课堂。围绕教学目标,开设“淮河文化概论”“红色文化概观”等市级思政课、思政选修课、通识课,拓宽人文视野。

  七、问题链驱动思想政治理论系统升级的逻辑

  (一)深耕教材,读懂学生,构建“主题式”教学内容新体系

  深入研究教材,准确把握思政课教材中的重难点问题;深入调研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理论关注点和困惑点;结合教材重难点和学生关注点,形成教学结合点,构建了思政课主题式教学内容新体系。教学内容的主题式整合,避免了教学中“要么照本宣科,要么脱离教材;要么无视学生,要么迎合学生”的问题,确保思政教学紧扣课程目标和主旨,有效实现了教材要求与学生需求的有机结合。

  (二)问题导引,激活思想,全程贯穿“问题链”

  “问题链教学法”:一是突出问题意识,将问题而非结论作为思政课教学的起点,从解决问题着手,以问题回应学生需求,增强教学针对性,提升教学实效性,避免了思政课教学中的生硬结论灌输;二是突出重点意识,把握主要矛盾,聚焦重点难点问题,以简驭繁,避免教学泛泛铺陈、面面俱到;三是突出逻辑追问,以问题链引导教学,点燃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用严密的逻辑和透彻的理论说服学生,学生的理论学习兴趣和获得感显著提升。

  (三)拓展时空,综合创新,打造“主课堂+”立体教学新模式

  坚守课堂主阵地,创设思政课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集成三大平台,推动“问题链教学”为核心的主课堂教学创新,显著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着眼“大思政”格局,创设实践课堂、网络课堂人文课堂三大课堂,构建“主课堂+拓展课堂”的立体教学新模式,有效拓展教学时空。打造“魅力课堂群”,让思政课动起来、活起来、联起来构建“行走的课堂”,搭建“一主两翼”的实践教学新模式,推动理论与实践有机对接:构建“网络课堂”,创新教学技术手段,推动思政课教学与新媒体技术的有机融合,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构建“人文课堂”,开设校级思政课、思政选修课、人文通识课,拓宽学生视野,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丰富的人文滋养。(作者:蚌埠学院 陈国龙、吕效华、胡业生。本文系安徽省重大教改:基于OBE逻辑框架思政理论与实践一体化问题研究,项目编号:jyxm0910)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大学生就业精准化帮扶与指导的底层逻辑与路径建构研究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