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观点 > 正文

中国式现代化对西式现代化的三重超越
2023-10-16 15:12:11   来源:第一新闻网   评论:0 点击:

  在人类现代化进程中,各国无不以追求理性化、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民主化、法治化为价值目标,“西方模式”“苏联模式”曾为世界两大阵营国家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方案。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方案,“中国式现代化”为全球治理和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思路。在新中国史上,“中国式现代化”最早由邓小平在回答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时所提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互为表里。新时代,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度概括和系统总结为“中国式现代化”,并在其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创新发展。基于中西式现代化的比较分析,中国式现代化在社会引领、价值取向、方法路径上均实现了对西式现代化的超越,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

  社会引领上的超越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社会进步是社会本身自我扬弃的过程。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在宏观上是一部社会自我扬弃史,在微观上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思想变革的系统工程。在诸多微观维度中,现代化以经济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以思想为先导、以政治为引领。一股代表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绝大多数人利益的政治力量犹如“车头”般牵引着人类现代化“火车”前进。

  历史地考察西式现代化,在现代化进程早期,资产阶级追求自由、平等、民主、科学相对于封建保守势力是进步力量,他们以思想启蒙、文艺复兴、政治革命、工业革命等方式驱动专制社会、神权社会、农耕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在资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后,受到当时民主政治思想和传统政治习惯的影响,这些资本主义国家在政体上采用多党代议制轮流执政。在18、19世纪,资产阶级政党领导的现代化进程引起的个人、社会、自然之间相互关系的变革是巨大的,开启了人类新文明。在此进程中,代表和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国家和政党内在的逐利性和阶级压迫性不断催动其对内压榨劳动人民、对外殖民掠夺亚非拉国家,造成城乡、贫富、区域、民族、国家对抗的矛盾。为转移国内矛盾和进一步殖民掠夺他国,他们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文明造成了空前的破坏。在20世纪后半叶到至今,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在科技、文化领域的发展依然领先世界,但其社会因积累了种族对立、阶级分化、社会撕裂等固有矛盾,造成经济增长缓慢、社会治安恶化、社会整体活力不足而停滞不前。

  面对同样的社会矛盾,有的国家能攻坚克难的秘诀就在于:有一股能运用科学指导理论、能代表全体人民利益、能稳定持续执政的政治领导力量在引领和规范着社会发展。针对今日西式现代化进程缓慢或停滞,正是因为缺乏这样一股政治领导力量。反观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和长期执政下,采用科学指导理论,依托方针、政策、路线的持续性和连贯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集中力量办大事而取得辉煌成就。然而,走西式现代化的国家,大多采取相似的政体。多党轮流执政的弊病之一就是不能保持政策、方针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各项社会改革举措可能随时被下一届政府所推翻,使得现代化进程试错率增高而前进缓慢。比如:美国奥巴马政府推行的医保法案被继任者特朗普一上台就废除。国家现代化进程因缺乏统一、稳定、有力的政治引领而徘徊不前。

  可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内在动力上对西式现代化的超越。可以说,相对于封建保守势力,资产阶级政党是人类近代社会的进步力量;相对于资产阶级政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才是人类当代社会的进步力量。

  价值取向的超越

  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有五个鲜明的特征: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式现代化所追求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其人民性、全面性、和谐性、和合性。

  与西式现代化相比,中国式现代化在价值取向上的超越体现在:第一,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摈弃了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正如马克思所言,资本是资产阶级社会的支配一切的经济权力。对资本增殖的追求贯穿西式现代化的始终,物对人的支配、资本家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少数国家对世界的强权,是隐匿在资本内部的权力法则。西式现代化进程必然是充满阶级压迫而社会结构撕裂,缺乏最广泛支持而难持续的。与之不同,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中国式现代化始终站在人民立场,坚持人民至上,尊重人民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这既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有源源不断的内驱动力,又消除了物的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之间的紧张对抗,从理论上消除了社会分化撕裂的可能。第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克服了西式现代化物质至上引发的社会弊病。追求物质财富和经济增长是西式现代化的主要目标,它往往忽视人的精神改造,逐渐暴露出人的物欲化弊病。而中国式现代化始终注重人的精神建设,把社会意识形态、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作为重点建设内容。这既能消解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不正之风,又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与物、人与人相统一的更高层次现代化。第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克服了西式现代化人与自然紧张的对立关系。在19—20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经历一系列环境污染和野生动物灭绝的重大事件后逐渐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但在改变人与自然关系上却有虚伪性。这些国家将掠夺本国自然资源转变为掠夺他国自然资源,破坏本国生态环境转变为破坏他国生态环境,将生态破坏和自然资源消耗负担转嫁给发展中国家。相反,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贯彻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杠杆、去产能,淘汰生态负担重、资源消耗大的产业链,切实转变粗放型发展方式。这种坚决彻底的转变是真正的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之路。第四,和平发展的现代化打破了西式现代化“国强必霸”的历史窠臼,开辟出一条各国和合发展的新道路。“和为贵”是深植于中华民族基因里的优秀品质。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帮助发展中国家,维护国际社会公平正义。中国式现代化不是掠夺压迫他国、称王称霸之路,是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路。它代表着人类现代化进程的正确方向,是人类文明的新形态。

  路径方法上的超越

  在发展路径的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谈到:“我国现代化同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采取“串联式”发展路径,以多点协同发展为逻辑,具有发展任务多重叠加、发展战略全面宏大、发展要求协调统一的特点。而西式现代化采取“并联式”发展路径,以单点线性发展为主要逻辑,聚焦于社会生产力提高以实现物质财富积累为核心内容,各项现代化目标需要经历多阶段长期孕育方能实现,各阶段的发展任务、发展要求、发展战略方面体现出单一性、局限性的特点。例如:在人们权力意识和生态意识未觉醒的现代化早期,西式现代化专注建设物质文明,而忽视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政治文明统筹建设。

  在充分吸收人类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和深刻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后,中国共产党人选择多任务串联、多点协同推进的现代化路径,能极大地缩短现代化周期,有机会实现对西式现代化“变道超车”。经过40余年的发展,中国的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军事实力位居世界前三、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显著、政治影响力和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工业化、城市化、法治化建设更是举世瞩目。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已充分证明了该路径的可行性,这也为发展中国家和资本主义新兴国家选择现代化路径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中国人民用短短40余年的高速发展而取得的现代化建设成果超越了老牌资本主义强国百余年的现代化进程,是中国式现代化路径对西式现代化路径的超越。

  但我们也应看到,多任务串联、多点协同推进的现代化路径需要一个较高增速的经济增长、长期稳定的政治环境、坚强有力的领导力量和能激发社会活力的制度安排,它考验着一国执政党执政能力和社会变革承受能力。如果不能在发展过程中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并作出政策调整,就会积累和引发系统性的社会风险,它需要统治阶级掌握一套科学的认识论方法论去认识和调整。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中国式现代化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方法总论,遵循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坚持现代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守正性与创新性、调整性与发展性、继承性与借鉴性的统一。因此,在现代化的方案设计上,中国式现代化呈现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国外经验与国内国情相结合、多领域协调并进、持续完善发展的中国特色。反观西式现代化,由于采取单点线性发展路径,各阶段现代化方案往往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发展性,很多政策很难长期实施,忽视社会矛盾化解。以泰国、菲律宾、巴西、墨西哥为代表的新兴资本主义国家效仿西式现代化,一味追求高度市场化、自由化、私有化,导致其城乡差别、贫富差别、区域差别特别巨大。这无不与这些国家在现代化方案设计上方法论错误有关。

  中国式现代化肇始于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探索于改革开放新时期,成熟定型于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一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脉相承的、持续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的人民性、全面性、和谐性、和合性代表着人类现代化的正确方向,它的成功实践为世界其他国家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更重要的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典理论。毛主席曾说:“不如马克思,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等于马克思,也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超过马克思,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何静)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继承与赠与:基层法律实务探讨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