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的破与立
2023-09-13 09:47:36 来源:第一新闻网 评论:0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总结中国在过去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经验,批判和吸收世界其他国家发展特色的精华,立足于中国国情和中国人民,探索出的新的现代化实践模式。它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超越了西方现代化的既定模式,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使我们国家仅用几十年时间便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数百年走完的路;它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世界现代化实践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展现了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美好光景。
“立”是对事物进行维护、巩固和发展,“破”是对事物进行否认、批判和转化。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破与立,有利于我们深刻领会和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重要论断,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价值。
“破”人口负担沉重的长期包袱,“立”人口规模巨大的综合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我国14亿人口要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其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总和,将彻底改变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件有深远影响的大事。”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进程由西方资产阶级领导,他们服务于少数资本家,美化私有财产的神圣性、契约的神圣性,对工人阶级进行无情的打压和剥削,对工人阶级的诉求置之不理,其现代化成果为少数人享有,人口负担沉重的长期包袱一直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笼罩着。疫情期间,无数西方国家民众因政府不管不顾而流落街头、流离失所便是最好的佐证。而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不代表特殊利益集团、少数权贵阶层或个人的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人口规模巨大这一综合优势则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能。一是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大量的需求支撑。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要牢牢把握好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而14亿人口的超大规模能够极大地刺激消费这一“马车”,为国内大循环提供有效的需求基础。二是在各种“大考”面前,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疫情期间,全体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力往一处用,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抗疫史诗,充分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优势。在前行路上,我们会面临很多艰难险阻、风险挑战,必须依靠人民。而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能破除西式现代化人口负担沉重的长期包袱,立起人口规模巨大的综合优势。
“破”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桎梏,“立”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始终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并通过剩余价值这一隐蔽的、合法的途径,把工人阶级的财富占为已有,“一切发展生产的手段都转变为统治和剥削生产者的手段”,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社会贫富差距悬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级分化严重。而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这几年来,中国共产党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打赢了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成就;同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衔接起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了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此外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全体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并通过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完善第三次分配制度,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等方式正确处理好增长和分配关系,把“蛋糕”切好分好,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指向,摒弃了西方式现代化以资产阶级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力求破除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桎梏,立起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
“破”物质富足、精神富有的相互背离,“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步协调。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8月考察辽宁时的讲话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好红色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西方式现代化利用所谓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把人的自由“异化”为金钱的自由,大力倡导鄙俗的消费主义、娱乐主义、享乐主义,“虚假需求”和“消费异化”相互交织,使得物质凌驾于人的精神之上,信仰缺失、道德沦丧、个人至上这一现象在资本主义社会屡见不鲜。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坚定文化自信,并把文化自信作为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滋养,办好“大思政课”,落实“大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大力兴办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同时在党内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以自我革命精神大力开展反腐败斗争,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极大提高人民精神境界,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破除了物质富足、精神富有的相互背离,立起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步协调。
“破”人与自然二分世界的二元对立,“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美景。
马克思认为西方式现代化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所创造的生产力虽然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但“生产力在其发展过程中达到了这样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上生产出来的生产力和交往手段在现存关系下只能带来灾难,这种生产力已经不是生产的力量,而是破坏的力量”。西方式现代化在发展过程中,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引发了人与自然二分世界的二元对立。而中国式现代化把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基本方略。它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绿色治理体系,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美景,摒弃了西式现代化人与自然对立的状态。
“破”西方霸权主义的发展模式,“立”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大国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我国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一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走的是暴力掠夺殖民地的道路,是以其他国家落后为代价的现代化。”回顾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进程,英国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对外入侵其它国家,掠夺殖民地,并残酷剥削殖民地人民的劳动成果。在1800年,掠夺面积更是达1130万平方公里,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沉痛的灾难;美国在独立建国后发动了对印第安人惨无人寰的清洗运动,残忍掠夺他们的土地和财富,以此壮大国家的版图。时至今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大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随意干涉别国内政,一直充当着“世界警察”的角色,其霸权行径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而中国式现代化要求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无论是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写入宪法,积极推动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增强发展中国家自主发展能力,对非洲实行无偿援助,免除非洲国家债务,在乌克兰问题、中东问题、伊朗核问题等地区热点事件发挥“负责任,敢担当”的大国形象,还是中国努力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中国式现代化以开放包容、互帮互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博大胸怀展现了中国人民追求和平事业的美好夙愿,描绘了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图景,破除了西方霸权主义的发展模式,立起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大国形象。(作者简介:姜仕昭,女,湖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把握现代化宗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