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观点 > 正文

乡村振兴背景下民间文学类非遗资源的开发保护研究——以黄文济传说为例
2023-07-11 17:30:13   来源:第一新闻网   评论:0 点击:

  民间文学是“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后出现和流行的学术名词,是指民众在日常生活中传承、传播、共享的口头传统和语辞艺术,是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神话、史诗、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叙事、民间小戏、说唱文学、谚语、谜语、曲艺等。

  在我国广大农村,流传着数量众多、各具特色的民间传说、故事、曲艺等各类民间文学资源。在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如何充分挖掘此类资源的价值,探索可行性强、效果好的传承保护路径,助力乡村振兴,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探讨的课题。

  黄文济是湖北阳新与江西交界区域的著名人物,其故事传说虽未得正史记载,但在特定的年代在民间广为流传,为人们津津乐道,是鄂东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年,黄文济传说与黄庭坚等其他黄氏先祖传说一起入选了阳新县第六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本文以对黄文济相关传说的考察为基础,结合其所在乡村及周边区域的实际情况,从乡村振兴的角度,对传说的特点及价值、传播范围、保护现状等进行研究,并对其开发保护及如何助力乡村振兴提出相关建议。

  一、黄文济生平简介

  黄文济是湖北省阳新县木港镇塘畔村上建坪庄人,号经国,法名应阐,人们一般称呼其经国公,生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去世,是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后裔,原居江西瑞昌建坪,于明朝末年迁居湖北阳新,系上建坪庄开庄先祖之一。

  相传黄文济习得高强法术,有“鄂东奇人”及“大仙”之称。他的传说主要有《黄文济学法》《江西施法降雨》《太泉洞收妖》《变树叶为鱼》《请工》《黄夫人烧法书》《神奇的令牌》《羽化飞升为神》等。黄文济还是有名的孝子,其“与母合葬”的故事讲的是其去世前要求与母亲合葬,以便去世后也能守护娘亲左右的故事。

  二、黄文济传说的特点

  (一)黄文济的传说主要着重表现他的高强法力。根据具体内容可分为三类。

  一是表现黄文济施法为民的功绩。说有一年黄文济路过江西某地时,那里干旱了许久,县太爷在县衙外张榜求雨,黄文济毛遂自荐前去揭榜,在县衙内与县太爷打赌,然后求雨成功,解决了当地久旱不雨的灾情。黄文济用令牌为人治病的传说也属于这一类。

  二是表现黄文济的个人英雄主义及其性格中诙谐幽默的一面。

  说在阳新木港镇有一山洞叫枣园村,洞内有一个妖精叫干鸡王,他偷了黄文济的令牌,黄文济到其修炼的山洞与其比试法术,最后获胜并将其收服,同时也收回了令牌。此后,该洞一直涌出泉水,因此得名为太泉洞。

  黄文济变树叶为鱼的传说中,他路过某地,两拨人在比赛插秧,黄文济上前讨水喝,一方对其不予理睬,一方彬彬有礼,奉上茶水,黄文济遂施法将树叶变为鱼,干扰了一方插秧,帮助招待他的那一方赢得了比赛。

  在“请工”的传说中,黄文济家里请帮工时,帮工为一睹黄文济的神奇法术,与其打赌,黄文济施法让太阳到半夜了还不下山。

  黄夫人烧法书,有类似的情节,黄文济为了展示法术,施法将树叶变为七里游(蜜蜂的一种),让其飞向远处一行人,却不想该行人是其女儿,黄夫人得知后一怒之下将黄文济的法书全部烧毁。

  这几个故事变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突出黄文济的法术之高强,表现了当地民众对他的崇拜与敬仰,二是表现他个人英雄主义及其性格中诙谐、幽默、风趣的一面。

  第三类是表现黄文济的孝顺。黄文济迁居上建坪后与其母亲、弟弟相依为命。传说黄文济对其母亲非常孝顺,去世前要求死后与母亲葬在一起,要世代守护娘亲左右。去世后,其子将黄文济与其母亲合葬一处。

  (二)黄文济的传说与道教联系紧密,体现了道教文化的传承。

  黄文济的传说中,其运雷书、送雷书,五雷令牌,均属于道教的范畴,五雷法是其具体应用。五雷法,又称雷法,是道教中可以呼召风雷、伏魔降妖、祈晴雨、止涝旱的一种方术,起于北宋,兴盛于南宋、金、元时期。一般认为,创始者为神霄派的王文卿、林灵素等,为神霄、清微等派等传习,东华、天心、正一派亦兼习之。也有研究认为,雷法起于正一派祖师张道陵。黄文济江西施法降雨、太泉洞收妖、变树叶为鱼等传说中所用的都为五雷法,其流传下来的五雷令牌是道教常用的法器。

  三、黄文济传说的传播范围

  从现在来看,黄文济的传说主要在湖北阳新与江西瑞昌交界区域流传,但在以前似乎流传到了更远的地方。

  华中师范大学民间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刘守华教授在其《道教与中国民间文学》一书中,记录了这样几个传说。英山县有一位叫黄公哲的人,当地流传着关于他的传说,但传说内容与黄文济传说内容十分相似。其《帮人插秧》《讨茶喝》两个传说与黄文济《变树叶为鱼》的内容较为相似,《求雨》的传说与黄文济《江西施法降雨》,《烧书》与黄文济《黄夫人烧法书》的传说内容相近。而黄公哲《得天书》的传说虽然具体情节与黄文济的传说不同,但讲的都是通过法书习得法术;《收毛狗精》讲的是除掉妖精为民除害,黄文济收服妖精干鸡王的传说讲的也是收服妖精,两者似乎有着一种隐约之间的联系。

  黄公哲与黄文济传说如此相似绝非偶然,两者之间在传播过程中有哪些联系尚需进一步考证。不过可以明确的是,黄文济所处的年代比黄公哲要早,其传说的流传也要远远早于黄公哲传说。黄公哲为清朝同治年间人;黄文济为明末清初人,比黄公哲要早了差不多200年。巧合的是,两个人都姓黄。根据两人所处年代来推断,黄公哲传说受黄文济传说影响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此结论属实,则可说明黄文济传说在当时已流传至湖北英山一带。

  当然,黄文济与黄公哲的传说也有其各自的独立性。两人最后的结局也不相同,传说黄文济最后羽化飞升为神,黄公哲却因为“多次驱邪捉妖,调遣诸神和凡人一样”,得罪了天上地下诸位神灵,玉皇大帝便派人来收拾他,最后受毒钉而死,不禁让人叹息。

  黄文济的传说经过口口相传,在当地老一辈人中影响很大,在阳新地区尤其是湖北与江西交界区域影响较大。但其传说未得正史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在当代年轻群体中所知者越来越少,面临着濒危失传的危险。

  四、民间传说承载的历史价值与意义

  民间传说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代,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它们不仅是历史学、民俗学、宗教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更是我们理解文化、了解古代社会生活、体验情感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民间传说的挖掘和探索,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珍视传统文化,通过资源整合与利用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以黄文济传说为例,它有着较大的历史学、民俗学及宗教学研究价值,其蕴藏的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很大的教化意义。

  首先,黄文济传说是当地历史的见证。它们记录了当地的历史事件、社会风俗、社会经济状况等内容,是当地历史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变树叶为鱼”“请工”“黄文济施法降雨”等传说反映了当时的农耕场景及人们对风调雨顺天气的美好祈求。

  其次,黄文济传说反映了当地民间当时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传说中的文化元素既有宗教、哲学等高级文化形态,也有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和文化娱乐。例如,“黄文济学法”“施法降雨”“太泉洞收妖”等反映了道教中的相关法术,及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请工”“变树叶为鱼”的传说反映了当时普通群众的农耕生活,“与母合葬”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

  第三,黄文济传说是当地群众情感和心理的抒发。传说是人们丰富想象力和感性认识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人类在生活中所体验和感受到的精神世界。传说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场景构想等,都反映了人们对生命和现实的感悟和表达。黄文济“神奇的令牌”的传说反映了在科学技术不发达、医学条件差的年代,人们战胜疾病的美好愿望,其他传说表现了黄文济的高强法力,反映了人们对他的崇拜与赞扬。

  五、民间传说的开发保护路径及黄文济传说的传承、开发与保护建议

  民间传说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在现当代,旅游开发是常见的模式。在很多地方以民间传说资源为突破口,开发打造旅游资源,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比如浙江金华以“黄初平(黄大仙)传说”为基础,不仅打造了“黄大仙故里”景区,还开发了相关的影视剧,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搜集和完善传说内容、研究并挖掘传说文化内涵是民间文学类非遗保护的基本要求;通过挖掘其价值,以物理空间为载体,讲好传说故事发展旅游业是该类资源开发的常用路径;在新的时代,把传说故事转化为文学、影视资源甚至通过游戏开发或虚拟现实技术,提高知名度,获得相关收益并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发展是该类资源开发的新形式。

  在阳新县非遗部门及相关专家的挖掘,当地村镇等政府部门的支持,及黄氏后人的共同推动下,以黄文济传说为代表的黄氏先祖传说(还包括黄氏先祖黄庭坚、黄图南等人的传说)于2022年入选了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所在的塘畔村以黄文济所在的上建坪庄为主体,结合相关传统民居,以及黄文济等人的非遗传说,在阳新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申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成功入选。但同时,也应该看到,黄文济传说还存在着宣传保护及深入开发力度不够,为带动当地发展尤其是乡村振兴所提供的动力不够等问题。

  对黄文济传说的传承、开发、保护,对于传承当地历史文化底蕴,助力乡村振兴具有较大意义。从乡村振兴的角度出发,结合黄文济传说的实际情况,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黄文济传说进行传承、开发与保护。

  一是加强研究和宣传,加大对传说的研究,深入挖掘传说蕴藏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加大对黄文济传说的宣传力度,让以前知名度较高但现在濒临失传的传说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二是加强物理空间载体及相关文物保护,对黄文济故居、黄文济墓、黄文济纪念台、文济泉等场所,以及枣园村太泉洞等传说遗址进行有效保护。三是对传说进行文学及影视化开发,一方面通过此种形式加大宣传提高传说及当地村落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可以打造“黄文济故里”等旅游IP,以黄文济故居、纪念台及传说遗址等为载体发展旅游业。四是结合黄文济的孝德故事,打造“孝文化教育基地”。(作者:石墅)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初心为“笔”书写对党忠诚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