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新媒体概论》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与实施路径探索
2023-06-17 10:54:32 来源:第一新闻网 评论:0 点击:
媒体融合带来了学科的融合,基于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所形成的新兴传播生态,不仅影响着与新闻传媒相关的信息传播技术、媒体格局、用户行为以及媒体与政治、社会、文化的关系,也给高校的新闻传播学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在现有的传播生态环境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不仅仅需要技术平台,更需要借鉴新媒体思维,从多维度的综合性交叉领域着手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研究,并进一步将思政元素合理的融入课堂。
《新媒体概论》作为新闻传播类专业核心必修课程,承担着新媒体时代引领学生充分认识新媒体、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和媒介发展需求的重要使命。本课程主要探讨新媒体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教学团队灵活融入课程思政,一方面探讨各种社会力量对新媒体的塑造,另一方面讨论新媒体对社会各个层面的影响,尤其是如何更好发挥正向作用,处理好发展中出现的种种新问题。课程在探讨新媒体的概念、特征、形式、内容和历史的基础上,同时将课程思政深化到新媒体的采纳、扩散、伦理和法制,以及新媒体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结构上对社会的影响及其把握。本课程努力帮助学生在更高的占位上掌握新媒体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理解新媒体在社会控制和社会变迁中的重要角色,成为新媒体时代具有建设性能力和责任意识的新媒体人。
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理念
把课程思政的理念融入教学之中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重要举措之一。新媒体发展中国晚于西方发达国家但发展极快,我们借鉴了许多西方研究和理论,其中的很多知识和理论是基于国外体制作为研究对象,而如今的学生作为互联网产品的高度使用者,对于外部事物的接触也较多,个性比较鲜明,有自己的思考与想法,话语权的要求较高,所以在授课时要时刻引导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既要汲取营养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让学生有“你所看到的全部是事实,但不是事实的全部”这样的全局站位。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看待各类社会现象,能明辨是非,把学科知识、人生目标、价值实现相结合。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践行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本课程通过案例教学来嵌入传播学课程的思政元素,实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引导,主要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文明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善于帮助学生建立辩证思考、数据分析思维,培养严谨细致、精益求精基本素质;提高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在收集、分析数据资料,讨论疑难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团结协作的意识;着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一)围绕网络社会前沿,强化新媒体价值塑造
本课程以互联网与社会的互动为依托,将“国际视野、中国立场”融入网络与新媒体的使命与创新发展介绍,将新媒体技术背景和应用生态下的国际形势发展与媒介发展以及社会需求相结合,共同探索知识的学习、媒介成长、社会发展、新闻人责任与社会价值的共同促进。
(二)创新教学方式,落实课程思政效果
通过团队协同授课、案例教学、翻转课堂、产学结合等方式,提升教学效果,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课堂互动、教学案例、实践体验三个层面上落实和融入课程思政,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三)培育实践特色,创新课程思政方式
课程思政不应仅仅体现在课堂教学老师的传授中,在充分的知识融入和课堂互动之外,更重要的是将课程思政落在实处,转换为个人的切身经验和思想,教学团队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汇报中,以当代大学生熟悉的语言发挥出年轻人的活力与创意能力,将对新媒体的理解和掌握应用于优质内容的创作,与其他新媒体课程紧密结合,体现真正的媒介素养与社会责任。
为了更好地实现课程思政的社会教育,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成果的产出与运用,本课程将继续拓展线上和线下的教学创新,通过深化实践项目组织、课程内容体系革新和学生在课程思政中的主体性角色发挥等,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质量。
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新媒体概论》的课程思政设计,在于从课程中挖掘和提炼思政资源,秉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遵循教学的规律,结合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实践三个阶段加以实施。
1.课前:思政元素的挖掘和教学内容的设计。课程是思政建设的基础,进行该课程的思政设计,首先吃透课程本身的内容,提炼出中间的思政元素,加以精心梳理,然后确定合适的融入载体和对接知识点,从而进行设计。将相关资源以学习包的形式推送给学生,要求学生课前进行教学内容的预习,对于难度相对较低的问题形成自己的理解和回答。
2.课中:思政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的实施。课程思政的课堂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参与,提倡师生互动,用中国的案例,讲中国的故事,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学习小组能够给予学生讨论的自由空间,在课堂中建立良好的观点碰撞氛围,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带着问题讨论。
3.课后:思政课堂教学效果的巩固和拓展。通过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有一定的帮助,除此以外,让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在现实生活中、媒介使用中,线上线下均可以用正确的价值观来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
最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以传统的笔试测试为唯一主体,运用成果导向教学。教师在不同的阶段,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科学的评价,结合结果评价,及时的优化课程教学方案。比如在一个学期里,可以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测试以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评价,也可以采用小组报告、测试等形式进行评价。通过综合的评价方式,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要对学生的每份成果进行认真的批改、评述,并进行记录,将学生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改进的建议反馈给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互动,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使思政教育效果入脑入心,化盐于水。(作者周骏系西安外事学院人文艺术学院新闻传播系副主任,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负责人,博士)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关于促进高校文科博士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建议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