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的形势与政策课专题教学改革实践
2023-04-12 10:28:21 来源:第一新闻网 评论:0 点击: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第一时间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重要渠道。对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而言,形势与政策课也是对大学生进行党情、国情、社情、世情、地情与校情教育,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和增强“四个意识”的核心课程。本课程覆盖所有本专科生,本科开设8学期,共64学时,计2学分,专科开设6学期,共48学时,计1学分。2018年以来,我校开展形势与政策课滚动式专题教学改革,极力推动教学形式活泼化、教学过程规范化、教学内容丰富化,取得一定积极成效。本文结合我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际,梳理教学改革的历程、创新举措、成就等。
一、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前面临的困境
(一)对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视程度不够。1987年,教育部颁发《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教育课程建设的意见》,首次将形势与政策课列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形势与政策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名称出现在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文件中,并且延续至今。此后,全国各高校均开设形势与政策,各院校领导在思想上对这门课都是高度重视。然而,综合对比其他几门思政课程,形势与政策课所受的重视程度与它实际拥有的资源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在课程教学资源上,形势与政策课也没有与其他课程平等的资源。
(二)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运行管理不规范。教学运行管理是学校组织实施教学最重要的管理。教研室作为教学运行管理的基本单位,能够有效保证教学运行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形势与政策课未设置独立教研室,日常教学管理通常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政办负责。这就使得该门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师资队伍建设以及管理标准的统一性、明确性上大打折扣,规范的教学研究、教学观摩与集体备课等活动更是难以开展。
(三)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组织形式较单一,覆盖面较小。
形势与政策课与另外四门思政课相比,内容具有更强的政策性、时效性和权威性。形势与政策多采用讲座形式,邀请校级领导、校内专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专题报告,在帮助大学生及时准确地了解党和国家的重大事项和重要方针政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每一学期举办的讲座数量少、场地有限,学生覆盖面较小;讲座主要利用周末晚上开展,造成学生思想上的被动和抵触情绪。此外,形势与政策课未纳入学校统一排课计划中,主要由二级学院临时组织学生聆听,教学效果难以保证,也加大了教学过程管理难度。
(四)形势与政策课考核缺乏严格有效的监督机制与实施标准。形势与政策课的考核工作通常由出卷、印刷、分发、阅卷、统分等过程构成。马克思主义学院安排专人负责出试卷,然后报送教务处审核印刷,此过程问题不大。但在试卷分发、阅卷、统分过程中,二级学院往往安排学生辅导员全权负责。由于此工作耗时耗力,辅导员通常又把此工作交由学生干部处理,甚至代为批阅试卷。这样一来,考核效果大打折扣,难以保证课程考核的严谨性与科学性。
二、形势与政策教学改革的推行
2017年9月,学校党委出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着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深入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2+1’课堂教学改革和‘四化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注重以问题为导向开展专题式教学”“大力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多采用启发式、体验式、互动式教学方法”。以此为契机,形势与政策课开始了规范化建设的进程。2017年11月,学校党委批准设置形势与政策教研室,设教研室主任1名。同年12月,马克思主义学院启动了形势与政策课专题教学改革,由形势与政策教研室组织实施。形势与政策课专题教学改革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教育教学实效性为评价标准,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立德树人工作中的战略地位。通过前期大量调研,形势与政策教研室撰写《关于实施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的报告》,从指导思想、现状分析、改革措施、职责分工等四个方面论证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018年1月,马克思主义学院向党委宣传部、教务处提交《马克思主义学院关于实施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的报告》并获批。2018年春季学期起,形势与政策课专题教学改革在大一学生中试点。在此基础上,从2018年秋季起,形势与政策课专题教学改革全面铺开,覆盖全校本专科生。
(一)转变观念,重塑定位。通过课程调研,深入分析、总结形势与政策课传统教学模式的问题和症结:重知识轻能力,重传授轻互动,忽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形势与政策课的性质与特点,强调显性知识的传授,较少关注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针对上述问题,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转变教学观念,对教学重新定位,在发挥老师主导地位的同时,更加注重突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二)局部试点,合理推广。在深入了解传统教学模式弊端的基础上,分析我校师情、学情,并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制定形势与政策课专题教学实施方案。每学期根据教育部发布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要点,组织校内专家遴选四个教学专题,覆盖党建、经济、两岸关系、国际。与此同时,相对应的设置四个专题教学组,专题组设置正副组长各一名,负责本组教研活动。每个教学组教师只负责讲授一个专题,在不同班级滚动教学。2018年春季学期开始,形势与政策课正式纳入学校日常教学计划中,班级人数控制在100~120人,并在大一学生中试点。教师按照课表按时行课,学生按课表按时上课,严格执行学校课堂教学运行规章制度。在试点基础总结完善改革方案,并于2018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校范围全面推广。
(三)组建团队,协同育人。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的六点要求(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选拔主讲教师,确保选拔出一支学科背景广泛,涵盖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国际关系理论等专业的高水平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团队。目前为止,教学团队有包括校级领导、二级部门党政领导、校内哲社专家、思政课骨干教师、学工辅导员等60余人,是目前校内规模最大的一支单一课程教学队伍。
(四)领导上台,带头示范。为贯彻落实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具体落实好“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的实际行动,每学期安排全体校级领导走上讲台为学生讲授形势与政策课。
(五)集中教研,集思广益。形势与政策教研室每学期组织开展1次以上集体备课会,由各专题组组长做教学指导、教学组分组讨论。教学组群策群力、通力协作共同制定教学内容,从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进行集中备课,针对学生的认知方式和思维习惯,厘清知识点、区分重难点、找准切入点,统一制作课件,进行团队教学。为适应形势与政策课时事性、政治性、政策性强的特点,每学期组织教师集体建设在线考试试题库。
(六)建章立制,规范教学。先后制定出台《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选拔办法》(暂行)、《形势与政策课集体备课制度》、《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请假制度》等,以确保教学质量。
三、形势与政策教学改革中的五个“新”
(一)队伍选拔创新。为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的生动性和吸引力,在全校范围内公开遴选理论功底扎实、学科专业背景丰富、具有高度政治敏锐感和国际前沿视野的教学名师担任形势与政策课主讲教师。此外,依托“秦巴讲坛”,邀请地方党政干部、著名学者为学生作专题讲座。通过校内主导、校外合作的方式推动形势与政策课向开放式教学转变,形成协同育人的机制。
(二)教学方法创新。形势与政策课堂大力推进教学方法创新,大胆采用讲授法、案例法、影视教学法等,开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设计小组讨论、现场问答与点评等教学环节,重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课堂积极性;老师及时回应学生互动,注重平等沟通,在交流互动中实现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
(三)教学手段创新。为抢占网络育人新阵地,拓宽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新路径,引进智慧树等线上精品课程,开创线上视频教学、线下实体课堂相结合的互动模式,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体验。
(四)教学组织创新。推动形势与政策课入课表、入课堂,教师按照课表按时行课,学生按课表按时上课,严格执行学校课堂教学运行规章制度,进行规范化的教学管理。
(五)教学评价创新。建立双向评价机制。建立以过程考核为核心的学生学习评价机制,强调全面、动态评价学生课程成绩,着重考察学习对教学内容的综合概括能力、问题分析解决能力;学生对形势与政策教师、课程的满意度进行独立测评,结果作为对教师业绩考核、职位聘用的重要参考。
四、形势与政策教学改革的效果
(一)教学效果明显,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升。自改革后,学生学习兴趣更浓,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情况明显好转。
(二)教学水平稳步提高。据校党委宣传部对全校六门思政课学生教学总体满意度的调查显示,形势与政策课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并列第一。随着教学水平的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参加各类教学比赛10余人次,先后获得一等1次,二等2次,三等奖3次。
(三)积极开展组织教师撰写教改论文、申报教研课题。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先后撰写教改论文6篇,申报各类教研课题20余项,各类获奖10余次。
(四)改革成果广泛推广,示范作用明显。改革自实施后,通过四年的运行,取得了丰硕成果,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也得到了省内兄弟院校的赞誉。中国网以《四川文理学院深入推进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为题,全面、深入的报道了我校形势与政策课改革的创新举措,使得我校改革成果得到进一步的宣传。中国高校之窗以《再忙也要带头讲好思政课——四川文理学院党委书记和校长为本科生上形势与政策课侧记》为题,报道了我校校级领导和二级单位负责人走上讲台讲授形势与政策课的常态化建设情况。四川省教育厅官网以《四川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开展“四史”进课堂集体备课会》为题,报道我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赴宣汉开展集体备课情况。(本文系四川省2020年思政课示范课程“形势与政策”、四川文理学院2020年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形势与政策”(2020SZKC001)阶段成果)(四川文理学院 梁云)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坚持高质量发展 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