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观点 > 正文

积极稳妥地推进电力转型发展的思考
2023-01-07 14:57:47   来源:第一新闻网   评论:0 点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这是立足我国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和能源资源禀赋、总结历史经验得出的结论。我们应该结合我国电力发展实际,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积极稳妥地推动电力转型发展。

  为什么推进电力转型发展要积极而为?一方面气候变化给全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电力已是大势所趋。我国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第一大国,必须积极践行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这一国际承诺。电力更是如此。据统计,我国电力行业(主要是火电)碳排放量占41%(交通行业占28%,建筑和工业合计大概占31%),目前仍然是碳排放量最大的源头。虽然在过去的10年里,我国电力行业低碳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单位千瓦时供电CO2排放量从900g下降到了600g左右,仍比全球平均水平的450g高出30%左右。另一方面我国电力系统规模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以发电量为例,是美国的2倍、欧盟的3倍,占全球发电量30%,其中煤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约为60%。要在煤电发电如此巨量的基础上,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我们知道,美国自1930年以来,一直是人均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美国人均碳排放量达到了最高峰,之后开始下降。英国和法国大概也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达到最高峰。有人讲,“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美国有60年时间,而中国只有40年”,其实这个表述是不够准确的,欧洲国家和美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实际上有70到80年的时间),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必须有积极的态度、积极的举措。

  为什么推进电力转型发展要稳妥而行?起码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电力保供压力非常大。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以及改善民生等艰巨任务,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电力需求仍将保持刚性增长。从国际经验来看,以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四个国家(以下简称“四国”)为例:人均GDP从1.0万美元到1.5万美元阶段,“四国”用电量年均增速算术平均值为3.3%,最高的韩国年均增速为7%;人均GDP从1.5万美元到2.0万美元阶段的用电量年均增速算术平均值3.9%,日本、韩国分别为6.0%、4.8%。所以未来电力电量还会有很大的增幅。二是新能源可靠替代在相当长时期内难以形成。“十三五”以来,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14%提升至26%左右,发电量占比由5%提升至12%左右,应该说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新能源消纳基础尚不牢固,自去年以来,西北部分地区已出现弃电率升高的趋势,且未来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发展对系统调节能力提出了巨大需求,弃风弃光问题存在反复发生的巨大潜在风险,严重制约新能源电量占比的大幅提升。另外,新能源电量总体占比仍然偏低,新能源电力支撑能力相比常规电源存在较大差距,未形成可靠替代。三是电力系统运行机理和平衡机制正在并还将发生深刻变化。电力系统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双高”特性日益凸显,系统运行压力持续增加。终端能源消费日趋电气化,终端负荷特性由传统的刚性、纯消费型向柔性、生产与消费一体转变,电力系统灵活互动需求不断提升。电力产业除了需要实现自身的清洁低碳转型,工业、交通、建筑等其他产业的减污降碳也主要通过电力来实现,进一步增加了电力供应和安全运行的压力。四是国际政治经济格局进入动荡变革期,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能源产业链供应链遭受严重冲击,国际能源价格高位振荡。等等,都对我国能源电力供应安全带来不确定性,需要我们主动识变应变求变,有力有序地推进电力改革发展。

  如何积极稳妥推进电力转型发展?应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电力减碳转型发展方向,认清“一个”目的,把握 “三个”规律,重点做好“五项”工作,在稳住电力供给、优化电力流向、推进电力结构调整上有新突破,加快构建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智慧融合的电力系统。

  第一认清“一个”目的即我国电力发展的目的。由于电力即发即用的特性,在储能等技术没有得到根本突破的情况下,电力供需存在缺口依然会常态化,电力依然是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特殊商品。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最大限度地提高电力的可及性、可靠性、可承受性以及可持续性,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电力获得感。

  第二,把握 “三个”规律。我国电力发展的规律,概括而言是“三个必须”。一是电力必须先行。这是由于电力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也是电力建设和生产供应的基本特征使然,为此我国《电力法》明确规定“电力事业应当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当超前发展”。也就是说电力先行一步、保持必要的备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1994—1998年,我国电力需求增速持续下降。受此影响,1998—2002年发电装机增速由9.1%连年下降至5.3%,但同期经济快速增长,电力需求急剧增加,发电装机不足导致多个省份用电告急。之后,我们通过加快发电项目审批和建设,恢复了电力平衡。实践证明,电力必须做到适度超前发展。二是电力系统必须稳定。电力系统复杂多变,必须始终坚持底线思维,聚焦系统稳定问题,推动规划建设运行各阶段以及源网荷储各环节协调发展,切实提高系统正常运行时经受干扰而不发生非同步运行、频率崩溃和电压崩溃的能力。三是新能源必须安全可靠替代。应该承认,2019年提出“去煤电过剩产能”,是导致去年拉闸限电、以及今年部分地区电力紧张的原因之一。必须准确认识我国煤电电力电量占比很大的现状,坚持先立后破,做到电力清洁发展与低碳转型相向而行,确保煤电退出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

  第三,做好“五项工作应该统筹推进电力“减碳”转型发展,重点做好“五项”工作。一是提高电力保供能力。这是电力系统转型发展的根本要求。按照“新能源提供零碳电量,常规电源支撑电力”的原则,从加强保障性支撑电源建设、提升电网资源配置能力、促进电力消费侧转型升级、健全电力供应保障体系供应等维度着力,不断优化电量供应和电力保障,破解高比例新能源“涌入”难题,杜绝拉闸限电等极端现象的发生。二是推动电力绿色低碳转型。这是电力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加强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全面提高系统调节支撑能力等方面着力,重点推进西北风电光伏、西南水电、海上风电、沿海核电等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相应建设清洁能源基地电力输送通道,配套建设储能等调节性资源,加快新能源由装机替代向电量替代转变。三是强化电力技术创新升级。这是推动电力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从攻关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提升电力产业链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构建技术标准体系等方面着力,解决氢能、新型核电、碳捕捉利用及封存(CCUS)、燃料电池、大型燃气轮机、高温材料等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等受制于人等问题。同时围绕建成时间久远、技术指标落后、运行状况不佳的水电站、煤电厂、风光发电场站、输电线路等工程,推动硬件更新改造和软件优化升级。四是构建电力安全防御体系。这是电力系统转型发展的前提。从保障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升电力网络安全管控水平、加强重点区域应急安全管控等方面着手,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五是推进电力体制机制改革。这是推动电力转型发展的保障。必须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分步实施、试点先行的关系,从建立电力市场、价格、行业治理机制等着力,有序促进电力要素公平、自由、均衡流动,确保多层次电网、多品种电源协调可持续发展。(熊国平)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全面放开新形势下年轻干部应坚持实事求是
下一篇:锚定三种角色,让青春与基层撞个满怀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