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观点 > 正文

学历造假事件再出:如何衡量能力和道德的偏差
2022-11-21 10:09:09   来源:第一新闻网   评论:0 点击:

  近日,江苏南京的张某2020年入职南京某公司担任新媒体运营总监,转正后薪资3万元,后张某在试用期因虚报学历被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因不满判决,张某将公司诉至法院,法院认为张某提供学历前后不一致,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的基本原则,驳回张某诉求。(11月19日《中国青年报》)

  张某在试用期被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原因在于张某的虚假学历是在没有取得公司要求的学历的情况下任职。面对这样的情况,张某对自己被解除劳动合同感到不服,他称自己已经具备了和该岗位相匹配的能力,不应该小题大做。但是,正如网友们纷纷评论说,学历确实不等于能力,但虚假学历已经违背了诚信的初衷。

  张某之所以强调自己具备与岗位相匹配的能力,究其原因与当下社会现状有关。在当今社会,很多人都会提到这样一句话,那就是“学习无用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让学历的含金量越来越低,而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也在当前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因为社会经历和阅历不够丰富,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惨状”,学历与能力是否匹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所以,在“学历到底重不重要”“能力跟学历哪个更重要”这样的质疑声,在无形之中被大家讨论着,也给高校毕业生带来更大的负担,拥有学历的毕业生具有的光环也逐渐失去了原本的光彩。

  “学历造假门”虽然是十几年前的年度词语,但是就目前来看,仍然毫不“褪色”。先是明星翟天林作为影响大众的公众人物,一直以学霸头衔得到大家的认可,但是在一次直播过程中,一句“不知知网是何物”而备受大家的质疑,最终被大家当场识破,就此引起了整改学术界的一阵浪潮。甚至被调侃以一己之力拉高了整个论文撰写和答辩的水平,提高了学生们的毕业难度。后是北京大学的商学院院长陈春花,文凭是假的,过往是假的,不仅她的学术水平,甚至她的育人品行,都受到了大家的质疑。正因此类事件层出不穷,造成公众对“学历造假”具有一定敏感度。

  尽管拥有学历不代表拥有能力,但是拥有能力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撒谎成性。在这类事件的言论背景下,面对着学历造假这件事情的时候,大众的态度往往一致。虽然学历文凭无法判定一个人的能力程度,但是学历背后所体现出的态度却是一个人所需要遵循的道德底线。

  学历确实是一块敲门砖,但是只有在道德和品行沉淀下来学历才能是打开人生之路的金砖。虽然一个人的学历确实无法全面性的评价一个人的能力,但是一个人对于学历的态度,却是能够表现出人品。因此,面对着学历造假这些问题,我们更应该擦亮眼睛,不仅要防微杜渐、审视自我,更应该以公开、公正的态度,置身于这个社会,敢于对学历造假行为大声说“不”。(叶梦娇)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老旧场所消防安全检查实践思考的论述
下一篇:年轻干部要念好“底线”三字诀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