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观点 > 正文

我愿意做“善文化”的践行者
2022-03-21 15:19:10   来源:一闻网   评论:0 点击:

  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我从小就背诵过祖先的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深知“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切具有正面道德价值行为的总括,极具正能量。党的十八大就将“友善”提炼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道德要求,具有弘扬社会正气的普世意义!
 
  而我自己,也一直从“善待生命、善待环境、善待他人、善待自己”四个维度,让善的精神价值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转化为“小、近、实”的行为习惯,坚持做到“月行一善”,勇做“善文化”的践行者。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从小事做起,从给身边的人关爱开始,把善意、善举传递给他人,这也让我充分体验到了行善、扬善的快乐!
 
  古人云:“善有善报,行善积德”,但在以前,我一直也只是随意为之,未有深入思考。直到随着年岁增长,经受了生活的磨砺和感悟,我才发现,行善并不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只要“用心为善”,就会“无处不善”。比如:在微信活动中捐出步数,在上下楼时给邻居一个点头微笑,在公交车上为老人让座、在路边看见老人无力将电动车推上台阶时上前搭把手,为单位困难职工给予捐款……虽然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却都是善事。善无大小,只求心存善念。
 
  我所在的党总支之前就曾组织过“月行一善”的活动,是“两学一做”及“道德讲坛”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短短一年的倡导期很快过去了,但是,作为一名受过“月行一善”实践活动熏陶的年轻党员,我也必将会持久地坚持下去,并不断创新施善形式,丰富行善内容。带头将善念善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工作中勇挑重担、迎难而上,修身修德、用善良之心做人、做事、做好本职工作,将道德修养的“软实力”转化为争先创优的“硬指标”!
 
  因为我深知,善无所谓大小。就像我自己,虽然只是做了捐款、捐物、让座、助人为乐等小小的善事,但却让我的思想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善良的种子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使自己的行为逐步实现了由“月行一善”到“时时行善”“处处行善”的转化,让美德转化为自己良好的习惯。
 
  我深深地体会到:善是一份关爱,善是一次帮助,善是一种友好。中国人自古相信“善行善报”,撇开神秘的因果文化不说,我们在行善时一定可以体会到那种自身价值和给予他人帮助的愉悦;我们在看到他人遭受不幸时,一定会感悟到自己的幸运和知足,这些就是行善时即席的善报。我相信:敬人者,人恒敬之;助人者,人恒助之。只要我们年轻人都怀有一颗行善之心,并互相感染,形成氛围,我们的整个社会风气将会大大改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陈旭)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抓好“三个实”,不当“作秀式”干部
下一篇:线上服务——未来客户拜访服务的新趋势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