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观点 > 正文

泰兴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2021-10-08 10:31:53   来源:一闻网   评论:0 点击:

  一、发展现状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是全面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城镇化发展做出重要部署。近年来,泰兴在城乡规划建设、特色小镇、保障性住房、美丽乡村建设等多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对转变当前发展模式、构建全新发展体系的有效路径进行了全面探索。
 
  二、存在问题
 
  近几年,泰兴城镇化进程较快,城乡融合发展框架进一步拉开,但城乡发展规模仍然不足。2019年泰兴常住人口107.08万,其中城镇人口67.94万,农村人口39.14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3.45%,相对泰州66.8%的比率差距较为明显。泰兴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比率为1.09,说明泰兴人口流出较多,外来人口有限,区域居住环境的综合吸引力欠佳。
 
  三、发展机遇
 
  近年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跨江融合发展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叠加,为泰兴带来了重大利好。硬件配套上,“十四五”时期是泰兴轨道交通的高光时代,东西向有北沿江高铁,南北向有盐泰锡常宜城际铁路,跨江有常泰城际铁路作为补充。软件支持上,黄桥镇、虹桥镇的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深入实施,2020年泰兴被列入国家级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这些利好资源赋予了泰兴更高的城市功能定位,为泰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搭建了宽广舞台。
 
  四、路径建议
 
  1.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按照“改造镇中村、建设中心村、撤并弱小村、发展重点村、培植特色村、搬迁不宜居住村”的原则,在编制完善全市实用性村庄规划,合理确定社区数量、布局和建设用地规模的基础上,科学确定、集中打造区域聚合型、强村带动型、整村搬迁型、城镇带动型等四种模式的农村新型社区。在推进社区建设中,统筹考虑各镇(街道)、村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分类推进、先易后难,确保成熟一个启动一个、启动一个成功一个。同时,尊重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让群众积极参与社区规划建设,征求住户的意见,专门设计粮食储藏室、农机器具放置点、家禽家畜集中养殖点等符合农民传统习惯的设施,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确保让他们住得舒心、住得安心、住得下去。
 
  2.构筑现代特色产业体系。打造特色产业地标。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形成以千亿级为龙头、百亿级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发展格局。用3-5年的时间,建成精细化工及新材料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建成医药日化、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农产品精深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等一批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传统产业创新转型。加快由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转变,优化存量,以更高的标准推动低端低效产能有序退出,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重点推动装备升级,推广应用先进制造技术、数控智能制造设备及大型成套技术装备。提质增量,瞄准主导产业、特色产业需要补链、强链的关键环节,突出投资强度、亩均税收、亩均开票等“亩产效益”指标,进行项目招引建设;加快推进工业数据分类分级试点,提升工业数据管理能力,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最大程度实现数字赋能;实时关注新开工项目的设施投入、装备投入和研发投入,建立动态管理机制,最大程度释放投资效益。壮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高端装备、新能源、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梯度培育工程,注重招引补链、延链项目,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重点培育新型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锂电池、高技术船舶及海工装备、航空航天及电子信息、智能减速机及高端数控机床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建设市级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基地。
 
  3.优化城乡公共服务体系。一是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修编学前教育布局规划,推进学前教育集团办学,不断提高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率。加快推进育红幼儿园龙河园区、机关幼儿园分园建成投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加快推进襟江小学镇海校区、襟江小学羌溪校区、鼓楼小学龙河校区、实验中学文江校区等建成投用。积极创建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办法,健全特殊教育管理网络。二是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泰兴市人民医院以创建三级甲等医院为目标,以“五大中心”建设为重点,提升重大急病救治质量和效率。市中医院对照三级乙等中医院创建标准,组织开展三级乙等中医院申报验收。加强对市二院的帮扶工作,从医院运行管理、医疗服务质量等进行全方位指导和规范,不断提升市二院的综合服务能力。三是促进文体事业健康发展。加强城区和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创新打造城市“15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制定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和服务标准,及服务机构考核评估标准,争取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和均等化程度达到95%,公共文化资源利用效率和综合效益达到90%。努力争创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完善以城带乡联动机制,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服务提供、队伍建设、资金保障,均衡配置公共文化体育资源。加强公共体育资源统筹管理。规范全市体育设施的管理和使用,制定政策和措施,鼓励企事业单位和学校体育设施免费对外开放,增加对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低保户等特殊群体的扶持。四是完善多元化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按照经济发展、社会生活水平提高和物价指数增长情况,同步增加最低生活保障、困难群体保障、高龄和残疾等特殊群体补助救助,进一步做好优抚安置工作。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在财政可承受范围内,加大财政资金对购买养老服务的投入,逐步扩大政府购买居家养老上门服务覆盖人群,提高服务频次,加强服务标准,调优服务内容。提升特困供养机构护理服务能力,逐步对特困供养机构进行提档升级。组织养老护理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和职业技能竞赛,不断提升养老护理技能。打造养老服务功能综合体,在城区东西南北中五个片区建设市级老年人活动中心。鼓励和支持医养结合发展,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兴建养老院或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加强专业化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鼓励养老机构将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工资待遇与专业技能等级、从业年限挂钩,吸引专业社会工作者到养老机构工作,提升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水平。五是改善群众居住质量。持续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建立农村危房动态监测工作机制,及时、精准掌握全市农村贫困人口新增危房户底数,及时纳入危房改造计划,保障农村贫困人口住房安全。抓好老旧小区改造。对照宜居示范小区建设标准,认真梳理老旧小区现状,按照轻重缓急,分批分类整治改造老小区、背后街巷,积极引导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提升老旧小区宜居化、适老化水平。有序实施济川新村、国庆新村、劳动新村、西城公寓、华泰新村等一批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同步实施安防建设。抓好住房供给保障。继续推行实物保障与租赁补贴并举,着力解决新市民等“夹心层”群体的住房问题。加大公共租赁住房筹集力度,每年筹集一定数量的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城区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外来务工人员及新就业人员等“住有所居”。
 
  4.加强公用设施建设,提高承载保供服务能力。一是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大力实施“防洪减灾、农村水利、引排通道、城市水利、市域供水”五大工程,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标准较高、协调配套的防洪减灾排涝工程,积极提高调控能力和防洪保安水平,实施长江堤防防洪能力提升二期工程。建设功能齐全、长效管护的农村水利工程,继续实施骨干河道综合整治、县乡河道疏浚、农村活水、灌区节水改造、桥梁等工程。重点推进通南地区新增一条涝水外排通道(增产港拓浚工程),研究通江口门天星港、焦土港分别改建成各100个流量的控制闸站,解决通南地区排涝能力不足的问题。建设城市水利工程,大力推进“三通四化一提升”供水工程,“三通”即沟通水系、畅通水流、贯通步道,“四化”即生态化、信息化、河亮化、水文化,“一提升”即水质提升。建设市域供水工程,按照《泰兴市市域供水专项规划(2018-2030)》确定的“四横四纵、西水东输、主次成环、多源备用”的供水格局,依托现有水厂、增压站、管网系统,加强供水管理,实现供“合格水”向“优质水”转变。二是完善电力基础设施。加大电网扩建和改建投资力度,促进区域布局更加合理。建设“15分钟充电圈”,有序推进杆线下地。认真进行勘探和规划,尽快改善区域网架薄弱、通道紧张的情况。在沿江区域规划中部、北部变电站,并在规划用地上给予保障。对增量配电部分,推进入围企业与供电公司接洽,保证增量配电和主电网科学合理介入。三是完善天然气基础设施。按照产业发展和城镇布局,完善天然气管网建设。统筹优化天然气输储设施,着力提升天然气安全保障能力。以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为重点,推进输气管道、LNG接收站建设。推动天然气管网由主城区向乡镇延伸,继续提高燃气气化率。四是提升农村基础设施管护水平。基本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机制,管护主体和责任明晰,管护标准和规范健全,管护经费保障落实,管护水平和质量显著提升。(泰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东儒老师谈佛学楞严
下一篇:以身作则 从我做起 构筑网络安全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