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观点 > 正文

抗战陪都定位重庆优势的探究
2020-08-28 14:04:45   来源:一闻网   评论:0 点击: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华民族保家卫国的全面抗日战争开始了,不久北平、太原沦陷,又打响了松沪保卫战。南京距上海仅300多千米,一马平川,无险可守。10月29日军事委员会蒋介石在最高国防会议上,作了国民政府迁渝和抗战前途的讲话。11月16日国府林森率参军、主计等文职官员㩗象征国家主权的印信和旗蝠等要件登“民风”客轮西上,干26日抵达重庆朝天门码头。从此重庆开始履行陪都的重責。
 
  抗战陪都定位重庆,事先调查充分,决策正确。我个人肤浅认识和探究是,重庆作抗战陪都的五大优势。
 
  ⑴1890年(清光绪16年)中英签订了《烟台条约继增专条》,重庆开为商埠,列强在此开设洋行、公司,兴办工矿企业。此后重庆以其水路交通优势在西南地区工商业率先发展。1935年被划为中央直辖市时人口已达42.8万,到1937年增至47.4万,有较好的市政(水电、通讯)基础。
 
  ⑵重庆地处四周环山的四川盆地东南部,军事上易守难攻,具良好的抵御外来入侵的天然条件。唐代诗人李白诗《蜀道难》云“噫呼嚱,危乎高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⑶被誉为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农业发达,物产丰富,能保障国府迁渝军政人员和大量疏散来渝人口的生活需要。1945年重庆人口达到125万,扣除出自然出生和死亡抗战8年重庆净增人口约90万,生活物质供应充分。只有为穷人供应的平价米、平价布凭证购买。
 
  ⑷重庆河水涨落幅度大,临江码头商户为便于经营一年要要搬家两次:夏季洪水时折房甴河滩搬往河岸高处建房;冬季枯水折房再搬回河滩建房。这样造就了一批能工巧匠,他们釆用简便的捆绑式竹结构快迅建房。还有山城重庆搬运困难,市区一般人户多住施工简便的穿斗式木结构房,砖木结构房少见;农村多土墙房。
 
  重庆建筑业利用丰富的竹木资源,釆用穿斗式木结构和捆绑式竹结构,短时建成了一大批战时临时住房,解决了激增90万人口的居住问题。抗战时我正值少年,家住浮图关(当时称复兴关)南坡肖家湾,附近有多个迁渝军事机关,新增很多外来人口(重庆人统称他们为“下江人”)。防空总监部机关就驻在附近的寺庙佛崖洞里(今人民银行金库)。我亲眼见到10多名施工队先在木料上画线打榫头,立屋架蓋瓦,竹编墙糊三合土,外刷防空黑色,不到十天工夫就建成了,供防空总监部几十名軍人住的宿舍、食堂和澡堂。我还见过,几位篾匠师傅只用一天的吋间建好一间约20平方米的草屋。屋架不用一根铁钉,全用篾条捆绑楠竹而成,屋顶铺稻草,竹编墙糊三合土,再刷防空黑色。
 
  ⑸重庆天然防空条件好:一是能见度低的雾天多,减少敌机轰炸的机会。毎年10月至次年1月为重庆的多雾期,平均一年有104个雾天,是世界上雾日最多的城市,故有“雾都”之称,因此才有“蜀犬吠日”之说。
 
  再是重庆的地质特征有利于建筑躲避敌机轰炸的防空洞。重庆市中区地处向斜地质构造轴部,岩层倾角小平缓,地下水少见,且质坚砂岩与质软红色泥岩亙层。质坚耐风化的砂岩出露地表形成山岭,如浮图关、鹅岭、枇杷山。砂岩可作防空洞顶板,泥岩易风化成颗状细粒(重庆人称其为“石谷子”),易掏空成居民躲避轰炸的防空洞。1938年2月日本首次轰炸重庆,因防空设施不足,当年平均每一个炸弹死伤约五个半人;到1941年共建成可容纳22.3万人的防空洞,这年一至五月平均约三个炸弹死伤一个人。重庆的防空洞不但保证了人民生命安全,还保证了兵工厂轰炸时不停产,为前线提供了大量的武器弹药。
 
  抗日战争陪都非重庆莫属!
 
  1946年为纪念全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和重庆人民对抗战的贡献,当时政府在重庆市中区建了“抗日战争胜利纪功碑”。1949年重庆解放后纪功碑被改名解放碑。我认为此举不妥,有违历史事实,呼吁恢复原名,另辟地兴建解放碑。(贺大印)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鲸落海底哺暗界众生十五年
下一篇:中美大豆贸易就是中美水的买卖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