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商讯 > 正文

尤本林谈书法艺术的悟性与个性
2019-12-11 19:44:04   来源:企媒在线   评论:0 点击:

(中华报道新闻通讯社 凌利平)2019年12月8日,坐在京城的办公室,室外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室内温暖如春。 我又一次拨通采访中国画院常务理事、澳大利亚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尤本林先生的电话。虽刚过耳顺之龄, 尤先生临池濡墨已有近五十年的霜晨岁月。 五十载初心不改, 其书法作品犹如晚翠枇杷, 其艺术心得更足以启迪后学。 今天, 我将采访的话题锁定在书法的悟性与个性, 请尤先生畅谈和分享他的独家解读。

\

尤本林出席《第三届中国当代中青年精英作品研究展》学术研讨会与清华大学教授言恭达先生合影

关于书法艺术的悟性与个性,尤先生说,虽然谈论这个话题的书家不多, 但它却真实存在。特别讲到书法悟性, 过去往往都把它描绘成只能意会,不能言阐的形而上的东西。 实际上, 书法艺术层面的悟性与个性,既对立统一,又相互依存。 在一个人的书法实践中, 好的悟性产生理性化的个性艺术。 反之, 如果一个人在其书法实践中, 从来没有得到过悟性, 其书法艺术也很难真正达到量化个性。再则,  非理性化书法艺术个性又往往是与真正的悟性背道而驰,而且可能产生怪诞的所谓书法艺术。

尤先生认为书法的悟性,直接地来自对书法实践中获得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理解和升华, 间接地来自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水平的提高和对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和感悟。书法的个性从浅层面讲是“书如其人”最基本和最直白的表现。 只有心灵层面悟性的产生和升华孵化出的书法个性才是真正脱俗的个性 艺术。

\

尤本林应邀在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广州总部为外籍空乘人员介绍中国书法文化

书法艺术的悟性同时产生对于古代碑帖遗存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的吸收、消化。如果一个人的消化吸收功能差, 身体则很难健硕。相应地讲,如果一个人对于碑帖的临写不求甚解, 尽管勤奋,至多相当于中医讲的胃强脾弱,  最终也脱离不了俗书的桎梏, 因为他没能从重复劳动中得到悟化。

一个真正能做到对古代碑帖遗存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批判性吸收,有赖于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层认识和理解。 从自己多年的书法艺术实践的感悟中, 尤先生觉得悟性也来自于书法艺术的自我批判。 就书法艺术而言, 一个从来想不到自我批判或根本舍不得批判自己的人,很难真正地得到悟化升华的艺术。

关于书法悟性的表达和自我批判,尤先生认为晋代王羲之是垂范千古的师表。 一次, 王羲之前往都城办事, 临行前题壁数行。 其第七子王献之则以恶小而为之,偷偷地将其父题壁拭除, 换上自己的字。等王羲之回到家里, 见到墙壁所书发出惊人的感叹:吾去时, 真大醉也。 问心自责大醉后题壁所书, 不成体统。此事虽属代子受过, 其自我批判精神裨益后人。

史书记载王羲之少从卫夫人学习书法, 后来北渡壮游名山, 其间见到李斯、曹喜、钟繇、梁鸿、蔡邕和张旭等人书法, 他终于悟出一个道理: 只学卫夫人书法真恐怕是浪费美好的时光。一改独学卫夫人之书, 从众多名人碑刻中汲取书法精华,终成中华书圣, 足见其书途苦旅不仅远虑,而且深眸。

\

尤本林向国家图书馆捐赠艺术书籍

采访中, 尤先生特别提到古人所讲的 “屋漏痕”。他不禁想起儿时乡间村落遮风避雨的茅草屋, 每逢陡降暴雨, 或细雨连绵, 雨水穿透日晒雨露,表面失去光泽,内层半腐烂的秸草, 一股黑褐色的细涓滚落在禇色土墙上,随墙面之凹凸,留下道道浑然婉曲天成,质感无限的线性瘢痕。屋漏痕,这一天宫造物之象,似乎与古代士大夫文人的书法之道风马牛而不相及。 但他认为这恰恰是古人通过对所处生活环境物象变化, 窥探到其本质与书法线条表现力的共通之处。屋漏痕现象诠释和窥视书法线条内在里奥,更说明往往书法悟性所致,功在字外。

艺术触类旁通, 字如其人, 歌如其人。 尤先生经常喜欢欣赏关牧村老师有着很高中音辨识度和音色审美价值的女中音演唱。她将中国经典民族歌曲表达的那么完美,以及胸部、中部、脑部三声部音色有机转换处理, 对书法创作如何把握中锋用笔有很大的启示。关老师演唱气息的流变与草书创作的连笔、连字, 音色转换与毛笔中锋的提按使转有着某种内在联系或共通之处。

更为关键的是尤先生认为, 关牧村老师是位用心灵与情感去演唱的声乐艺术家。从书法创作层面讲, 悟性与情感的交织创作出来的书法作品永远比单一情感表达的书法作品更高一个层次。 正是因为如此, 我们在所有关老师的演唱作品中听不到一首肤浅而粗制滥造的曲目。

\

释文:尽朝晖

于书法艺术境界, 中国人素有“人书俱老”一说, 即年龄越大, 对书法呈现的悟性越高。 但尤先生认为这并非完全是正比例关系。他提出了一个更为新颖的学术见解:一个人学习书法成长过程与其心理生长过程有着某种相似之处。 当我们学习书法有了几年的实践积累和相关用笔技法的初级应用能力, 一些人则开始盲目追求所谓艺术个性的表达。 这恰相当于心理学家们常讲的“青少年心理逆反期”。这一书法心理逆反期的大致界定是作品表达缺少成熟的用笔基本功和艺术内涵, 当别人指出时又没有一种诚悦心服的觉悟去面对现实, 反而刚愎自用。

\

书法艺术的“青少年心理逆反期” 是我们学习书法艺术道路上碰到的最大岔路口。似非而是的是许多人身处这一时段时并无自觉性感受,因而从此在艺术道路上步入歧途, 且执迷途而忘返。 如果此时再罹患书法时畦或浮躁等 “外感时疾”,其书法艺术则终生只能徘徊在俗的层面, 无法领略和创作出真正有悟性 的作品。

\

草书释文: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一个真正成功的书法艺术应该是个性与悟性的完美结合。 尤先生从自己近五十年的书法实践中总结说:个性与悟性完美结合的书法作品是用心灵和情感创作出来的。在取宏用精或专工博取的书法艺术实践过程中, 我们既要学习采集多种花粉酿造营养丰富, 且微量元素不同蜂蜜的蜜蜂, 又要学习专食桑叶而吐出同一质地蚕丝的春蚕。蚕吐丝, 蜂酿蜜, 它们的共同之处是用心和勤奋,去证明自己的社会价值和商品价值。在书法实践中, 如果我们能够借鉴春蚕和蜜蜂的智慧去感悟书法, 我们离既有悟性, 又有个性的书法艺术一定不会太遥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武汉楷恩医院携手哈佛大学加斯林,全面启动“糖尿病逆转”
下一篇:酷易云:谈企业如何完成营销策略的转变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