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田青:创造价值 引领未来
2019-08-08 14:58:58 来源:华夏财经网 评论:0 点击:
程田青接受记者采访。
“这里展示的门窗,汇聚了我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作品,有木制的、钢制的、铝合金的、塑钢型材的,六大类数十种。年轻时,咱就是靠研究门窗打开了视野,看到了更大的世界。”在中德集团的门窗博物馆里,程田青如数家珍地给我们介绍古今门窗的演变史。
在这座目前国内唯一的以门窗为收藏对象的博物馆里,珍藏着程田青年轻时创业的灵感,更有他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
作为长治市颇具影响力的民族民营企业的掌舵者,18年来,程田青从白手起家,到将中德打造成为集塑钢型材、塑料管材、铝材、汽车轻量化零部件四大支柱产业为一体的大型企业,缔造了新一代潞商的创业传奇。从艰辛创业到名满神州,从立足长治到辐射全国,从专注产品到科研取胜,程田青在带领着企业大踏步前进的同时,成为新一代潞商的领军人物。
我们感悟着中德“做世界最好的门窗材料,造全球最优的塑料管道,创行业尖端的汽车部件,中德制造让生活更美好”的企业愿景,目睹着从古到今门窗的演变史,回顾中德在门窗这一行业所取得的成果,不禁肃然起敬。
今天,我们解析中德就是在解析一段新潞商的创业史,对话程田青就是在重温一代人的创业梦。回顾过去中德所走过的道路,艰辛坎坷,但又波澜壮阔。我们与程田青的对话,就在这样的场景中徐徐展开——
图为山西中德铝业有限公司建筑铝型材加工车间立式喷涂线。
说起创业,还真是有许多的故事要讲。我小时候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也没啥事干,只能自己学谋生。蹬过三轮车,当过泥瓦匠,学过美术,摆过台球。说实话,长治的第一个台球案子就是我引进来的,当时卖台球案子赚到了第一桶金,也就是3万元。然后就用这3万元开始经销铝合金,从零开始一直做到长治最大。
其实在中德型材成立之前,我的条件已经很不错了。但是,我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我总不能当一辈子泥瓦匠、卖一辈子铝合金吧?人总得有个梦想,我的梦想就是做自己的企业,这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初心。2001年,我看准了塑钢型材发展的大好形势,决定投资建厂,组建中德型材公司。
说实话,当时是一无资金、二无产品、三没场地。怎么办呢?借鸡生蛋吧。其实这是一个大的营销战略,“先有市场,再做产品”。
想了不少办法、下了不少功夫,通过农商银行取得了第一笔贷款,然后我在潞华拖拉机厂租用了半个车间的场地。因为资金不足嘛,租不起一个车间,只能租半个,剩下的钱还得干其他。随后我又购置了两条生产线,向供应商赊欠60吨原材料,就这样开始了艰难的创业。
当时塑钢型材领域,长治已经有6家公司,竞争非常激烈,要想取得领先,人才和技术必须取得突破。我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找顶尖的技术人才,重金聘请,为他们解决在长治的生活问题。在产品的研发上,我们通过市场调研和参加全国展会,收集所有的料头,我亲自带队研究,解决其他品牌产品存在的缺陷,和门窗加工厂一起研究解决方案,最终我把型材支板支压改成了一体成型卡槽式,为门窗厂节省了材料,提高了出窗率,获得了客户认可,迅速在长治市场站稳脚跟。
为了提升知名度,我们组织“红箭队”,员工自己骑自行车跑遍长治各县区的每个街道村镇,在工地和街边挂条幅,让来到长治的人都能知道中德,就这样中德逐渐有了点小名气。
随着企业发展,我逐渐意识到长治市场的局限性,经过企业高层研究,我们决定“突围”长治,走向更加广阔的全国市场。在全国市场的竞争,不仅需要更加先进的产品,还需要高瞻远瞩的市场布局策略。这时候,我们开全国技术之先,创新申请“塑胶共挤”专利,大大提升了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产品供不应求。同时,中德将学习作为企业的灵魂,将科研作为企业的双翼,直到今天我们越来越感受到学习和科研的重要性。前不久,中德四川公司的技术中心刚刚被认定为成都市企业技术中心,这就是我们追求卓越、追求品质、追求极致的一个最好证明。
在决定“突围”长治随后的几年里,我们逐步在太原打开市场,成为三晋龙头。在山西站稳脚跟之后,我们主攻郑州,成功打开中原市场,然后挺进西北、深入山东在塑钢型材发祥地立稳脚跟,挥师北进拿下石家庄市场,通过石家庄打开北京市场,完成了打开全国市场的战略大布局。我们在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外贸出口也蒸蒸日上,先后出口全球30余个国家和地区,成为首批山西省外贸出口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并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
2006年,公司在长治市城南机械建材工业区建成新厂。2008年,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我们不等、不靠、不要,适时提出“三个偏移”战略,是什么呢?就是从城市市场向农村市场偏移、从长距离市场向短距离市场偏移、从商品房市场向保障性住房市场偏移。
同时我在内部提出“点点论”。就是说,其实成功没有什么捷径,就是比别人多想一点点,比别人早到一点点,比别人晚走一点点,比别人多做一点点,点点汇聚成巨大的能量,最后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正是这些措施帮助我们渡过了危机。四川汶川大地震后,为支持灾后重建工作,我们在成都异地建厂,成立中德集团四川公司,如今四川公司在新津天府新区建成新厂,已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型材、管材、铝材综合生产基地。
经过十八年的发展,中德集团现在拥有塑钢型材、塑料管材、铝材、汽车轻量化零部件四大支柱产业,山西长治、四川成都、青海西宁三大生产基地。先后与北汽股份、恒大集团、华润集团、富力集团、碧桂园、新希望地产、中建七局、绿地集团、龙湖地产、蓝光地产等大型公司达成战略合作,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品牌知名度和产品市场占有率。如今,我们是中国塑料异型材标准委员会和中国汽车轻量化联盟成员单位,是国内同行前五,是咱们山西八大产业重点发展规划新型建材集群龙头,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塑料异型材标准委员会成员单位。
这大概就是中德发展的历史。做企业难不难?实在是太难了。如今想想当初许多的决定其实是冒了很大风险的,但这些风险都在可控的范围内,能够挺过来,我们靠的就是学习。
中德能够走到今天,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培育自己的企业文化,形成内外兼修的软实力,这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是我们从一开始就注重培育的,到如今已经形成自己的体系,深深扎根在每个员工的心里。
第一点就是“两选三新”。什么是两选呢?就是选好用好人才,选用先进设备。“三新”指的就是产品技术的创新、市场营销模式的创新、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今年,我们就通过上海成立中京金融公司,实现产融结合;通过“股权激励”赋能授权给企业员工,调动员工主观能动性,通过“财务咨询”项目提高业财融合能力,实现“人叫人干人不干,政策调动千千万”。
我们成功的第二点,就是改革。中德集团拥有塑钢型材、塑料管材、铝材、汽车轻量化零部件四大支柱产业,在各产业发展上,我从“应势而为”和“顺势而为”两方面着手改革。
“应势而为”就是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塑钢型材、塑料管材、铝材是我们的传统产业,在这方面,我们从人员的职业化程度、机器设备的更新、包括技术的革新,都在不断地进行着一系列的升级改造,最终要实现自动化、信息化、少人化,这就是我说的“应势而为”。
“顺势而为”就是在新型产业方面我们要做强、做大。新型产业指的是铝镁合金项目,主要包含汽车轻量化零部件和通用航空两方面。中德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两年多了,产值已达8000余万元,目前已形成1万吨铝镁合金压铸件的产销规模,与北汽新能源汽车、北汽银翔、昌河汽车、小米、纳恩博、雅迪、富士康等国内知名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汽车轻量化铝镁合金零部件二期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我们有能力和信心把汽车轻量化事业做强做大,填补长治在高端铝镁合金领域的空白,顺势而为。
还有一点就是我们的“五多”企业文化,即多学习、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多总结,这是我们企业文化的核心。为了搞好企业文化,我们公司从创建之初就决定建设学习型企业。从最初挤在20几平方米的办公室学习,到如今全国视频连线学习,天天如此,雷打不动,我们就是这样以先进的企业文化和一流的经营理念推动着中德的快速发展。
当然,这些措施和企业文化都是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我相信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我们就能真正实现中德的企业使命,“做世界最好的门窗材料,造全球最优的塑料管道,创行业尖端的汽车部件,中德制造让生活更美好”,达成我们的发展愿景,“行业标杆,晋商楷模,民族典范,世界强企”。
老话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是一名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如今中德做大了,就一定得想法设法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十多年来,我们将社会光彩事业、公益事业、帮贫济困、民族团结等当作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为全社会累计捐赠3000余万元。我们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号召,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事业,先后在潞州区西街、南街,武乡县,壶关县,上党区,四川宣汉县等地进行精准扶贫,投入800万元,扶贫2个街道、16个乡村、692户、1693人。
这些年,能够取得一点成绩,我感觉自己是幸运的。这一切都要感谢国家的大好政策,中德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40多年的中国巨变,没有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再有天大的本事也折腾不出个浪花来。因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不是“胜”者为王,而是“剩”者为王,只有顺应时代大势,把个人的梦想和时代的节拍合起来,才能做成事、干大事。
自古以来,长治就是一片英雄辈出的土地,也是一片有着优良经商传统的沃土。早在明清时期,潞商就以其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商品优良的品质驰名天下,我们有幸生活在这个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时代里,就是要义无反顾地举起新时代潞商的大旗,将“长治制造”这张名片擦得更亮,在建设美丽幸福长治的伟大实践中奉献长治人的热血和担当,书写新时代潞商的光荣和梦想。(来源:长治日报 口述:程田青 记者:冯波 图片:姚林)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