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医药 > 正文

中国单抗产业的发展前瞻
2015-11-25 16:23:50   来源:   评论:0 点击:

 2015年9月5日,在韩国总统朴槿惠莅临见证下,海南海药控股子公司中国抗体制药有限公司与韩国ABCONTECK公司举行合作备忘录签字仪式,合作开发“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的单克隆抗体产品产业化项目。中国抗体制药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开发治疗恶性肿瘤和消耗性疾病的靶向特异性抗体药物,依靠自主技术创新,参与全球抗体药物市场竞争的企业。其设在海口的子公司 海南赛乐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新建抗体研发中心和GMP生产线,业务涵盖从新药研发到产业化的全方位业务,现有产品项目已列入国家科技重大新药创制专项。

  据统计,2013年全球单抗药物销售份额占整个生物制药市场的34.4%,而中国这一指标仅为1.7%,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这些事实一方面表明我国抗体药物产业化发展水平相比国际先进水平尚有差距,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国抗体药物市场具有比国际市场更深的发展潜力。下面,将分三个部分对中国单抗产业的发展进行深度剖析。

  1. 中国抗体产业的现阶段发展情况

  截至今年,我国共批准了17 个抗体药物上市,其中10 种是进口品种,仅7 种是自主研发的。其中百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单抗药物泰欣生和上海中信国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益赛普的销售额已过亿元。此外,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华神集团、海正药业等企业也有抗体药物在我国上市销售。整体来看,我国单克隆抗体项目多数创新不足,上市品种多为成熟靶点的仿制型药物;此外很多项目都处于实验试制阶段,技术多通过引进或购买授权,距离产业化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将来也会面临着国外药企巨头的竞争性知识产权纷争。

  全球销售前6大单抗药物在近10年内将陆续面临专利到期,这一轮国外单抗药物的“过期高潮”,对于仿制的国内药企来说解除了知识产权方面的障碍,使得成熟靶点的仿制型单抗(生物类似物)快速发展成为可能。同时,生物产业发展已列入国家“十三五”计划重点支持发展的十大行业之一,生物技术产业在科研资金和政策方面将得到大力扶持。此外,我国创新及科研环境近年来大为改善,大量在国外学习的产业人才学成归国,为知识密集型的抗体行业发展储备了人才。综合以上因素分析,我国抗体药物产业在近几年将会迎来跨越式的发展。这一发展前景在近年获批和申请研究性新药(IND)临床研究许可的爆炸性增长上已经初现端倪。截止目前为止,中国境内批准用于临床的抗体类药物有23 个,且仍有数倍于此的申请处于排队待审状态。

  虽然目前国内单抗药物,尤其是仿制型生物类似物的研究十分火热。但需注意的是,单抗类药物的结构和起效方式远比小分子化学药物复杂,转录后修饰(糖基化)、空间构型改变和聚体比例,是生物仿制药研发和生产所面临的共同问题。研发程度不深、工艺不完善、原材料质量不过关、保存条件不符合要求等都可能导致单抗产品免疫原性和抗体活性改变,引致潜在安全性问题或疗效不佳。这就导致单抗药物仿制的技术难度大大增加。另外,目前国内注册法规对生物类似物药物还未做明确区分,在走新药申报流程的同时还需要与仿制对象进行严格的比对研究,无形中大幅提高了生物仿制药的研发和生产成本。因此,发展单抗药物产业不可只专注于仿制已在国际市场上市的成熟产品,亦应注重创新。

  单抗药物的创新包括多个方面,既可以选择新靶点,也可以改造成熟靶点的单抗药物结构,还可以拓展现有产品的适应症。选择新靶点风险较大,而且受靶点临床价值的限制,但靶点一经临床证明有效则通常获益巨大。选择改造成熟靶点的单抗药物结构是比较常见的创新方法,改造的主要方法包括进一步提高抗体人源成分的氨基酸序列重塑,构建融合蛋白或重新设计既有抗体的翻译后修饰,以达到降低单抗药物的免疫原性,提高特定生物学活性等目的,从而更好地发挥单抗药物的治疗效果。由于单抗体内起效机制本身的复杂性,单抗药物通常都具有多个具临床价值的适应症,而创新单抗药物较单抗仿制药物有更多的适应症潜力。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可以对病理相通的适应症进行拓展,进一步发掘产品潜力。

  2. 中国抗体作为创新公司的特点及前景

  中国抗体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抗体”)及其子公司海南赛乐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乐敏”)自创立以来就以全局战略布局公司的未来发展路线。公司以立足创新为基础,以拥有自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平台为依托,优先推进创新性、高技术含量的产品线项目。同时,亦积极紧跟国际单抗产业的发展趋势,在创新和仿制两条道路上,中国抗体都拥有丰富的技术和产品线储备。

  目前,中国抗体研发的全新靶点单抗药物抗人CD22单克隆抗体在中国已取得三个单抗新药临床批件(淋巴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其中淋巴瘤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进度均已进入临床II期,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同时,还拥有多个在研项目准备申报临床,这其中既有创新型的抗体结构改造药物,亦包括公认临床价值好、技术水平高、与原研相比安全性有效性近似的生物仿制药。

  国内单抗研发生产以医药类上市公司为主,如海正药业、丽珠制药、恒瑞制药、智飞生物等,但目前的研发方向都以仿制为主,间或有个别涉及单抗结构改造的产品,但相比原研药物其临床价值未见明显优势。海南海药布局投资的中国抗体是以创新单抗药物为主,敢于在创新项目上投入资金和人力,在国内制药产业中可谓独树一帜。

  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受历史影响和环境所限,历来以仿制药生产为主,获得国际承认的创新项目少之又少。前不久刚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屠呦呦,其青蒿素项目知识产权的国际市场获益却被国际制药巨头诺华所获得,不得不说是中国医药产业界的一大遗憾。值得庆幸的是,目前国家对创新工作的鼓励和扶持正在加大,开创性的工作受到了更多的鼓励。同时,创新性的工作也符合国家对重点战略产业升级的总体要求。作为科技密集型的医药产业,以创新为导向可以说是引领未来的重要举措。赛乐敏的发展策略,可以说是从政策到市场,都十分具有前瞻性。

  3. 生物医药产业化的大趋势及国际化合作

  作为高科技行业的代表,单抗药物的研发离不开基础科学的深入研究。新靶点的发现、单抗作用机制研究、单抗改造和质量研究都与免疫学、生物化学等基础科学的研究密不可分。这就离不开医药企业与大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及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随着单抗药物产业的发展,中国单抗药物的研发工作也发展迅速。国际制药巨头除了用成熟产品抢占中国市场外,在药物研发方面也未停止布局。与国内合同生产机构(CMO)合作进行的研发已有数个申请排队待审,多家医院也已经参与到多个重磅级单抗药物的国际多中心的III期临床试验,跨国产业化合作也如火如荼,并且一改过往单一的引进模式,开始走出国门。2015年9月1日,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与美国Incyte公司在美国达成协议,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PD-1单克隆抗体项目有偿许可给美国Incyte公司。

  在这一科研协作、国际化合作的产业发展背景下,中国抗体(赛乐敏)也不甘落后于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单抗药物研发及生产将逐步与世界发达国家同步,国际、国内市场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国产单抗药物,更好的造福于人类。

相关热词搜索:前瞻 中国 产业

上一篇:费森尤斯医药在中国上海成立研发中心
下一篇:预防宝贝常见病 河畔新世界“儿童名医大讲堂”12月5日开讲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