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Bleach》中留白的四两拨千斤
2023-01-04 11:40:01 来源:第一新闻网 评论:0 点击:
作者:柴思原,社科研究者,散文作者
我喜欢《死神Bleach》的原因并非只是因为它陪伴了我小学的一些独处的时光,所以我对它有偏颇的怀旧情怀,而是我觉得它配得上被称作一个近乎于标杆一样的漫画作品。第一方面,它在三界的世界观、人物外观和场景设计上融入了大量日本文化、宗教比如武士道、佛家、神道教和寓言和神话中的元素和意向,比如斩魄刀的名字和种类、万解的招式和破面十刃的样貌,几个明显的例子包括和尚的毛笔、白哉的千本樱、七刃的莲花座、大狗的天谴明王和店长的观音开红。这让它充满了地域特色和神秘感,尤其是外国读者可以透过这些设定窥探日本文化,这也是许多人为之着迷的原因之一。令我印象深刻的斩魄刀和其万解还包括小白的冰轮丸、恋次的蛇尾丸、露琪亚的袖白雪、涅茧利的疋杀地蔵和斑目一角的龙纹鬼灯丸。
第二方面,它虽然人物不少,但它人物之间的故事设计得合理、生动,让人记忆犹新。它所设计的现在和之前的队长副队长和现世等人都有比较强烈的个人风格(当然,不得不提千年血战篇的星十字兵团的人物塑造有些薄弱、更具有工具人属性),这种个人风格是装束、斩魄刀和万解等一同支撑的,也有充分的背景故事介绍,而且对于过去的插叙和闪回被它所擅用,成为了情节的逻辑基础、铺垫和推动。在这样强烈的个人特色、过去的角色经历和现在正在进行的故事的有机融合中,它展现了角色的自卑、高傲、贪婪、软弱和坚强等,展现了人的脆弱性、被动性、矛盾性和多面性,表现出了人与人情感的微妙和道德困境的复杂。毕竟现实生活里人无完人,善恶的边界不分明,善与善、恶与恶往往充满冲突,我们的恩情和义气往往与我们想追求的正义是偏离的,我们难以狠下心来一路走到黑,我们总是处于灰色地带,任何一以贯之的、像春晚和联欢会一样的合家欢故事不过是对现实虚伪的掩饰和霸道的扭曲。我最喜欢的几个角色和对应的情节包括表面上看似冷漠无情、潜伏在蓝染身边为了给出致命一击、对乱菊极为深情最后却不敌蓝染死去的市丸银,随着蓝染叛变的东仙要和他忠诚的旧友大狗,夜一和碎蜂的相识和别离,从尸魂界离开的浦原喜助和平子真子,剑八和卯之花烈的相识相知以及最后的生死对决,蓝染对雏森的感情,乌尔奇奥拉与井上织姬、他和黑崎一护在虚圈的相遇,还有一护的爸妈跨越身份的婚姻。
第三方面,它的叙事相对另外两个经典作品《海贼王》和《火影忍者》来说,故事没那么紧凑,画风也没那么奇异、奇形怪状,更克制、含蓄,和近年来的《鬼灭之刃》和《咒术回战》比更拖沓、慢热。它故事展开的方式更平稳、温润,言语的时长和心理描摹所占据的篇幅更多,进度中的留白也更多。它敏感、警觉、细腻、哀伤,虽然少了一些肆意奔放,但也没有过度自信、矫揉造作、虚张声势。它有诗歌的淡雅和清冽,也有水墨画的深沉和浓郁。它作为配料的血腥暴力和神秘恐怖也并不夸张、收放自如、恰到好处(虽然不得不说《Bleach》的动漫和一些我很喜欢的日常向动漫比如《夏目友人帐》、《秒速五厘米》、《只有我不在的街道》和《冰果》比肯定还是不够平实,但鉴于《Bleach》的类型、题材和篇幅,这是很难避免的)。
对于一些人来说,《Bleach》可能不够刺激、热血、“阳刚”,满足不了他们即时的自我高潮和意淫,它的故事不够快速、直白、兴奋,充满了对于遗憾、残缺和无奈的勾勒。但我觉得正是这样的不够直白,要求读者静下心、长时间地体会它的魅力。正是这样的不直白,我觉得抓住了人性的复杂,它也足够深入地展现了人与人之间道德观和善恶观的冲突和难以调和,以及这种难以调和所带来的人世间的疾苦。我觉得不是只有泪流满面、仰天长啸、怒气冲天、激情澎湃和脸红脖子粗才是情感的表现,藏起来的焦虑不安、沮丧委屈、无能为力可能更动人。不是只有卖惨和作秀才能打动人,内心无声的的涌动和摇摆可能更能与人共鸣。
我觉得可能有些深情不必刻意被道尽、摆上明面、炫耀出来、人尽皆知,真正的深情是藏在点到为止、欲言又止和无言中的,两个人彼此明白即可。深情的代价是在人后默默被承受的,现实中的情感伴随着各种顾虑和自我和彼此的质疑。有的时候看似无足轻重的留白反而可以四两拨千斤,让人回味无穷、久久不能平复。那些夸张造作、刻意媚俗、拙劣模仿、故弄玄虚、虎头蛇尾、一口吃成个胖子的作品难以成为经典,然而那些娓娓道来、含蓄收敛、前后呼应、暗藏玄机、自成一派、静若处子动若脱兔的作品却会留名历史。一些人以一种单一的道德绝对论和剧情是否直白夸张、满足他们的爽感来评判文艺作品,这何尝不是庸俗的文艺趣味和独裁式的审美霸凌,是没有广泛欣赏国内外经典文艺作品、没有受过文艺评论的教育的闭塞、狭隘的品味,留给他们的往往只剩下鸡汤、宣传稿和快餐、流水线式的作品,只剩下虚伪的糖水、做作的虐恋和轻浮的土味作品了。像我们这样诚挚生活、坦率表达的人,怎么可能会被独裁国家、权威主义体制里的那种形式主义内宣还有社交媒体上那些弄虚作假的鸡汤所蒙蔽呢?
比起某种可以被一眼看穿、一以贯之、高歌前进的爽文,比起创造一个圆满的合家欢的虚伪故事,《Bleach》的厚度在于它在细水长流的叙事中,体现了人性的无力、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复杂、反反复复和无疾而终以及道德观和善恶观的矛盾。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充满着后知后觉的遗憾,很多时候我们都没来得及道歉和挽留,很多时候对于理想来说,就算我们拼尽全力也难以达到满意的结果,改变不了自我和环境深厚的局限性,回不到过去掰正不成熟的自己随意做错的事情,我们从小到大总是在习惯着接受事与愿违。它通过生动的角色的前生今世和他们之间的爱恨情仇,通过对于各种设定的琢磨和把握,表现了日本地域宗教特色的一些面向和久保带人对与日本文化的敬畏心,隐喻了作者对于自我、他人和世界的一些哲思。它不单单只是黑崎一护和他附近几个人的打怪升级,它在丰富多元的设定中所埋藏的巧思和隐喻,它对于蓝染篇的蓝染和千年血战篇的友哈巴赫动机的描述,引领着读者在酣畅淋漓的阅读中也可以开展广阔的想象,还有对于当今世界的模式、规则、统治者、当权者、时代境况、人民苦乐、自由与压迫、改变与守旧、正义与邪恶、欲望与恐惧、离开与归来、原谅与释怀的反思,而不是灌输一种确切的价值观让读者去盲从。
可能《Bleach》独树一帜的美学体系所承载的人文价值是,它在对话的间隙,在留白中给我们契机思考:我们作为孤独、脆弱和无力的个体,何以处理群体中的身份认同,何以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何以找到自己的位置,何以在敬畏生命的同时既不神化也不降级它的含义,何以面对庞大的虚无主义的诱惑,何以不躺进宿命论自我安慰的便利结论,何以不焦虑和恐惧于人终有一死、终会一无所有的既定结局,何以不偏执于完美、更坦然地接受遗憾?何以消解我们对自己无能的愤怒和沮丧、不走向自我毁灭的路?在这个混沌、荒谬、随机偶然、变化多端、充满不公的世界里,何以寻找自己的价值和使命?这是每个人活着的时候、与友人、爱人和敌人相处的时候、回望过去和展望未来的时候、寻找良善生活的形式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感到困惑和试图弄清楚的。
人就是这么复杂,而且我可以举出几个常见的例子。第一,很多时候我们都不希望任何人和事动摇我们的信念和执念,可是又有一些时候,我们多希望自己孤单地一条路走到黑的时候,追求着没有希望的热情和理想的时候,在不支持和不理解中挣扎的时候,有一个人可以过来动摇我们的心,告诉我们即使放弃、即使一事无成也无所谓,告诉我们不必为了不重要的人和自己的自尊心那么苟延残喘地活着,告诉我们随时都可以休息、调整。我们真的是动摇也不是,不动摇也不是,前进、后退、止步怎样都不是。我们真的是自私,真的是只想要某种几乎不存在的适时适度的安慰和鼓励,任何脱口而出、事不关己、轻浮的“加油”和任何得寸进尺、苦大仇深、抱头痛哭的内心窥探都不行。我们在寂寞难耐、被生活击垮的脆弱时刻既不希望被别人发现,怕被看低和嘲笑,又希望有人可以过来抱紧我们,或者只是说说话,让我们感到我们不是一人在这个世界上孤军奋战其次。
第二,有的时候一个对我们来说重要的人明明约定好了要一个时候回来,可是他一直没按时回来,我们会等待得很焦躁,等到他晚回来的时候,我们虽然心里很兴奋,也有埋怨,但是我们又要展现出毫不在意的样子,我们既不显得激动也不显得抱怨满满,因为我们怕被看穿自己太在意、一直什么都干不进去在等他,这样我们仿佛在这段关系里的地位就显得很低、很不平等。第三,我们越是第二天有重要的场合展示、越是有重要的人要见,我们在期待里却还是有极大的恐惧和抗拒,我们甚至不愿意想到第二天早上醒来,因为我们既期待又怕搞砸重要的场合。第四,有的时候我们希望亲朋好友来重要场合应援,可是转念一想,我们往往不希望他们来,因为会觉得紧张,怕辜负他们的期待,毕竟他们特意来看自己。而且我们也怕他们比起加油,更像是组团来挑刺、找茬和捣乱的,会以亲人的身份做出和说出没有分寸感和边界感的事情,这反而会让我们觉得困扰,不能集中精力,从而发挥失常,所以我们更希望他们不来现场应援,在家里等结果即可,如果他们硬要来,那看起来反而是一种不懂情理的“自己想干什么就一定要被允许去做”“因为是我的孩子,他的一切成长都是我的钱和精力付出的,我去看看比赛/表演怎么了?”的把孩子当作可以自己随意处置、孩子不能有拒绝的权利和独立的想法的财产的道德绑架。
第五,有的时候我们凭直觉已经能看出来一些问我们问题的人从一开始就是想测试和否定我们,所以我们不管怎么回答对方都不能满足,他们不过是想印证他们对我们负面的刻板印象,正是因为我们能感觉到他们的动机和不好的气氛,我们的回答往往也没有自信,会被他们打断和否定,这样硬着头皮回答的我们很无奈、可怜,但这种情况在我们是领域新人的时候也很常见。第六,遇到我们喜欢的电视剧,我们一方面想要一口气看下去,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剧情的发展,可是我们又不想要一股脑看太多,因为怕这样一下子就不够珍惜、浪费掉了这么好的剧,看完之后也不知道看什么剧,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遇到这么合胃口的剧。第七,我们害怕不被理解,但是我们更怕的是即使被理解对方也只不过无动于衷,所以做出一副冷漠、毫不在意、昏昏欲睡的样子,藏起自己的柔软的内心,向外展示的都是刺,先预设了任何人都不会理解我们,所以也就没有了开口、打开自己后也不被理解、理解了也不被呵护的落差和徒劳感。我们想要被理解,可是又总是不愿付出身心、表现出一副生人勿近、谁也不要越界、谁也不要丧失分寸感的强硬姿态,最后我们就可以沉浸在谁也不理解自己、这个世界只有自己懂自己的自怨自哀、孤芳自赏的自恋的自我表演。
总之,我们往往心口不一、词不达意、言不由衷,而且我们内心的动机往往自己都了解不清楚,我们表现出来的和想的、潜意识驱动的都可能不同。我们往往来不及去道歉和挽回,任由一些人在我们的生活中消失,然后归结于宿命的捉弄,我们往往因为难以承受错过和离开的悲伤,甚至会选择不要开始,即使过程可能很美好。我们就这样被囚困在自我克制里,就这样摇摇摆摆、纠结不已地度过了半生,就这样狠不下心、心软地行动着,然后用宿命论安慰着自己,接受着事与愿违,接受着找不到答案的结局。任何电影、动漫、音乐和小说所能捕捉到的人类作为情感丰富的、既无法脱离群居的安全感、时不时就想要(通过社交媒体的的饭局合照等)展现自己人缘好、有人脉的样子,却又渴求灵魂独立、不被同化的“高等动物”。我们既不愿成为羊群里千篇一律的一员,又没有足够的天赋、勇气和决心成为离群的野马,我们不想平庸地勤勤恳恳、落入俗套,但也没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玩世不恭、愤世嫉俗。上面提到的这种超越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矛盾和微妙的心理,这种漂泊感,这种不可避免的孤独,还有我们往往太年轻、掌握不好的事情的平衡和度,也不过是一分一毫、一些侧面罢了,远不如现实世界中的多元和复杂。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浅谈热血少年漫的叙事陷阱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