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理财 > 正文

“刚性兑付”之病:偶尔的成功要比失败更可怕
2016-03-04 10:12:59   来源:   评论:0 点击:

作为一个投资者,还在一味地要求信托公司能承诺你“刚性兑付”,或是就非“刚性兑付”产品不购买,那只能冒昧地说,你是一个“鼠目寸光”之人。

那么同样,作为一个银行和信托机构,也仍在一味地靠“刚性兑付”这不成文的规定来吸引投资者,希望维持公司长远和健康的发展,那就在“作死”。

正是那句话:偶尔的成功要比失败更可怕!

“刚性兑付”表面上很美好

实则讨喜,但不讨好

众所周知,中国投资者喜欢“刚性兑付”,金融产品投资期到后,产品发行者必须如期将本金和收益分配给投资者。如果产品出现兑付危机,发行方或相关部门进行兜底。为此,一旦某家银行和信托推出收益较高、期限较短的产品,基本是“秒杀”节奏。

银行和信托等金融机构也一直都存在“刚性兑付”的潜规则说法,借助刚性兑付的“光环”,以及投资者对“刚性兑付“的信任,各金融机构在理财市场的规模逐年在递增,由此可见“刚性兑付”确实很讨喜。

 事实上,国内知名财富管理机构嘉丰瑞德的理财师表示,“刚性兑付”表面上很美好,光鲜亮丽,让投资者拿到真实的高收益,获得投资者的信任。然而偶尔成功真的比失败更可怕,一味地相信“刚性兑付”,忽视投资风险,资金越投越多,从而发生了一些由于产品未能及时兑付,上书银监会、拉横幅游行等的事件,而且事后风险更大,甚至本金都拿不回来。

对于银行和信托这些金融机构来说,“刚性兑付”也并不讨好,一旦出现投资项目运营出问题,或是项目负责人出现信用等问题,就会导致无法如期给到投资者本金和收益,机构必须得自己承担这一切,就连本该投资者自身承担的投资风险也一并承担了,目的为了能维护好机构的信誉,并能让机构长期运营,为了生存下去,金融机构自身承担的压力是更大的。再加之如今的实体经济艰难的转型升级,“刚性兑付“就好似“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都可能被打破,未来如何发展一切未知。

“刚性兑付”必须打破

不利于市场长远和健康发展

嘉丰瑞德理财师表示,有了“刚性兑付“一说,投资者在选择金融理财产品时,最看中的并不是产品的投资方向,风控措施以及还款来源等重要信息,而是最终能获得预期收益率。事实上,信托是一种适合高净值人群配置的高端理财产品,投资门槛都在百万起,而且要求投资者本身也要具备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和识别能力。最关键的是,配置信托的资金只是他们全部资产的小部分,这才是合格的投资者。可是有些投资者为了达到”合格的投资者“的投资要求,向银行贷款投资,向亲朋友好友借钱投资,甚至通过非法集资来投资,无形中大大增加了投资风险。

“刚性兑付”与投资者的盲目投资,形成了金融市场的恶性循环,正是因为怕造成社会恐慌,正是因为信托机构为了维持形象和声誉,才一直刚性兑付。嘉丰瑞德理财师表示,一旦出现兑付危机,就出现不少信托以自付资金等这些“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给投资者钱,而事实上风险一直都未消除,像泡泡一样越吹越大,到达一定的程度终究会爆破的,不利于金融机构乃至市场整体的长远和健康发展。2015是信托业的“兑付危机年”,多款信托产品就出现了兑付危机,“提前清算”、“提前结束”或“提前兑付”的就达到二百多起。

“刚性兑付”必须打破!必须打破!必须打破!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卖者尽责,买者自负”这本是我们严格遵守的市场原则,对于投资者来说,不要太迷信刚性兑付,增强自身的风险意识,多了解产品,包括融资方实力、经营情况是否良好、还款来源是否有保障、风控措施是否完善等。另外,2016年是我国金融形势最严峻的一年,人民币贬值,股市震荡剧烈,房产泡沫严重,嘉丰瑞德理财师建议投资者今年的投资视野需要放宽些,国内高收益的稳健产品,可以优选像众星拱月MOM这类设有优先级和劣后级,按比例分配投资者本金和收益的这类产品进行投资,长期投资的收益实则要比那些所谓的“刚性兑付”的产品更高,拿的更实在。海外比较好的投资产品,目前不错的有海外保险,海外基金、海外信托计划等都是2016年理财比较好的选择。而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依旧需要不断地创新转型,寻求更长远的发展新模式。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单身女性月入2万,如何理好自己的财?
下一篇:女人会理财:8种方式,生活节俭并幸福快乐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