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理财 > 正文

战略互信是中印经贸关系的推手
2012-11-27 10:15:53   来源:   评论:0 点击:

11月26日,第二次中印战略经济对话如期在印度新德里举行。此次以“注重科学发展,共创新型合作”为主题的对话,包括全会和综合组、基础设施组、高科技组、节能环保组、能源等5个工作组会议,旨在讨论如何促进两国在投资和商业领域中增加合作。

以“注重科技发展,共创新型合作”诠释中印战略经济关系,既透射出双方在提升战略互信上已达成共识,也反映两国存在互信不足等问题。毕竟,当前中印既存在经济与政治等问题,又有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利益矛盾的冲击,这些都增加了中印在构建战略互信的难度,如去年9月26日首次战略经济对话后,今年8月印度电信部起草了与15个国家的战略合作报告,提议同中国电信企业的合作限制在电信制造业,基础设施和宽带网络留给美国等“无争议国家”,及印度以“印度洋非印度的洋,南中国海非中国的海”为由,插足南海油气事务等,都透射出中印在战略互信上的缺失。

我们认为,中印战略互信不足源自双方缺乏自信,而使双方在发展双边经贸关系上显得顾虑重重,尤其是印度随着其经济增长神话陨落,其面对日益崛起的中国表现得相当不自信。如自2005年中国对印度首显顺差,到去年中国对印度顺差超过140亿美元,印度把其归结于中国在制药、IT等领域开放得不够。

当然,相对于中美经贸的强互补性,中印在经济结构布局上处于战略相近期,这使得双方在经贸关系上的竞争性要强于互补性。如表面上中国向印度出口机电等资本密集型商品,而印度则对华出口矿物等资源和劳动密集型商品,反映两国在经济结构上存在互补性;但实际上中印在出口结构上都以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如2008年中印出口复杂指数分别为11703和10256,两国出口产品相当接近,即剔除加工贸易外,印度在飞机、航天器和机电等产品的出口与中国咬得很紧,透射出两国在出口产品结构上竞争性大于互补性。

同时,目前中印的出口目标市场主要为美欧,所不同的是中国与美欧的贸易关系主要集中在产品贸易,印度则聚焦于服务贸易,且其资本密集型产品主要出口发展中国家。随着欧美经济增速放缓,中国开始向发展中国家出口机电等资本密集型产品,一定程度上对印度产生竞争替代效应。

中国以政府和国企投资主导的经济增长,及中印战略互信不足,印度认为分享中国内需蛋糕并不容易。而中国在高铁、基建等领域的竞争优势虽突出,但两国互信不足等使中印始终对双边投资持谨慎态度,并牵制中国竞争优势的发挥。如若中国参与印度高铁等基建项目可能会以贷款+BT形式为主,而德法日等其他高铁运营商则可采取更灵活的合资等提高其资本杠杆率,这将削弱中国高铁等的竞争优势。当然,中印在互进对方市场的担忧同样为自信缺乏,即印度认为同等条件下同其他国家竞争中国市场不自信,中国则在印度基建项目上同他国竞争同样不自信。此外,中印在劳动密集型领域的竞争也增加了双方的战略互信分歧。伴随着中国人口步入老龄化,劳动工资上涨和人口红利的式微,印度正享受着人口潜在红利,只是印度经济政策一直牵制了人口红利的发掘,无疑使中国担心印度经济政策对中国的冲击。

中印战略经济对话为双方增加互信提供沟通平台,但要有效使其落到实处,关键是双方重塑自信,以发掘互赢机会,减少相互猜忌,进而磨练互信。

相关热词搜索:战略 互信 中印

上一篇:巴拉克“金盆洗手”
下一篇:全球服装加工业正加速转移至南亚等地区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