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理财 > 正文

教师节将至 调查显示6成家长准备给老师送礼
2012-09-07 10:05:13   来源:网易   评论:0 点击:

  下周一就是“教师节”,你要跟老师“意思意思”吗?近日,有关教师节要不要送礼的帖子不仅成为本地一些论坛的热帖,也成为家长们茶余饭后讨论的焦点话题。
  
  送不送?送什么?怎么送?连日来,记者随机采访了150位3~12岁学生的家长,结果显示:六成家长想“意思一下”,又怕“意思”不到位。
  
  家长说——
  
  六成家长想“意思一下”又怕送礼不到位
  
  “能否找个熟人帮我孩子换个班啊?”刚开学不久,家住武昌的桂女士就托人给儿子换班,原因是儿子在武珞路小学金地分校上学,开学时给班主任送礼后,儿子依然未得到应有“待遇”,不仅坐的位置不太好,老师对孩子照顾也不多,跟没送没两样。
  
  桂女士称,开学时,她送了一张300元的购物卡给班主任,没想到送礼过程很不顺利,拉扯了半天,最后还是她强行塞给老师的。
  
  礼送了,她发现班主任对孩子的态度还是老样子。几次接孩子时,看到班主任的眼神让人捉摸不透,不知是嫌少了还是不该送礼,害她几个晚上都没有睡好觉。事后一打听,也有其他家长送了,过程没像她这么难。会不会是班主任故意为难?
  
  无奈之下,桂女士决定给儿子换一个班。
  
  该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告诉记者,很多家长送礼是跟风甚至是有条件的,不送不甘心,送了又有诉求,导致家长和老师的关系因为一个“礼”字变得尴尬。桂女士也许就是这类家长,甚至对老师的一个眼神作出种种猜想,完全没必要。
  
  此次调查中,近六成的家长表示打算趁“教师节”给老师送点礼“意思一下”,而送礼的原因不外乎三个:一是认为老师真的很好,想表达一份谢意;二是希望老师对孩子多多关照,多给孩子一些表现的机会;三是看到其他的家长都送了礼,如果不送怕老师给孩子穿“小鞋”。
  
  今年行情:200元~500元是主流
  
  “其他家长送多少?”调查中,有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几乎每位家长都会反问记者同一个问题。
  
  “不光是教师节,每年‘三八节’也会送,每位老师一张200元面值的购物卡,简单也实惠。”家住武昌区的叶女士说,不过,“意思”也要讲方法,当面送老师肯定不会收,为了避免彼此尴尬,她每次都是悄悄地把“红包”放在孩子的书包里,然后跟老师们发个短信,表达谢意的同时把“意思”带到。
  
  “这‘心意’不能送得太直接,点破了就太尴尬了。”家住郭茨口的杨女士说,为了避免与老师当面送礼时会被婉拒,自己去年将500元现金和一张字条放在信封里,让儿子以信件的形式交给班主任,字条上罗列了儿子的诸多坏习惯,希望老师能多包容、体谅。“还是很有效果的,没隔几天儿子就回来跟我说,老师在课堂上常点他回答问题,还让他当上了小组长”。
  
  调查显示,购物卡堪称“教师节”赠礼首选,除此之外,月饼券、电话卡、健身卡、香水、化妆品、围巾、鲜花、巧克力等也颇为风行。八成家长表示,按每位老师一份算,自己所能承受的单份礼物金额范围在200~500元之间,仅有少数家长会花上千元为“教师节”买单。
  
  农民工子女学校很少“意思”
  
  “越是名气大的学校,越是名堂多。”汉口的熊先生称,自己的小孩在某知名小学读三年级,每年一到“教师节”,班上的家长嘴上说不送,私下都有安排,有的家长不仅接所有老师吃饭,临别还会派“红包”,差不多得大几千块。这样一来,其他家长认为自己就算送礼也成了陪衬。今年,家长委员会的几个家长提出,大家统一交200元“感恩经费”,结果到现在还没交齐。“众口难调,有的家长认为拿不出手”。
  
  “我们没有特别安排,每年过教师节都是小伢自己送。”家住花桥的张先生说,小孩就读于三眼桥小学,同学大部分都是农民工子女,小孩从未跟他要钱说给老师买礼物,都是自己准备的,很少听说某某家长专门给老师准备礼物。
  
  记者对比调查数据发现,150名家长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孩子就读于农民工子女较集中的学校,而表示要送礼的家长仅两成。
  
  老师说——
  
  送礼是家长的心理误区
  
  收到过“教师节”礼物么?家长给老师送礼,老师怎么看?记者随机采访了30位教师,六成表示收到过“教师节”礼物。与家长安排的各种礼物相比,老师们更欣赏学生们发自内心的祝福。
  
  世纪家园实验幼儿园小小班班主任陈敏毫不讳言自己收过礼,不过对于收什么样的礼她是很挑的。“如果是孩子和家长做的贺卡、绢花什么的,我很乐意笑纳,可如果是购物卡之类的,我是坚决不要的”。
  
  “家长的礼物像个烫手山芋,让老师很为难,建议不送,要送最好送贺卡表心意足矣。”光华路小学杨副校长说,10年前自己也在一线工作,杨回忆,自己很少能记住谁送谁不送,倒是有两件小礼物,10年过去了她还记得,一位家长给她一小瓶自制的牛肉酱,一个学生送给她一本日记。“虽然都是不太值钱的东西,但都是出于真心,让我至今感动”。
  
  “在送礼上,家长们往往有一个心理误区,认为送了老师就会对自己孩子好一些。”汉阳区德才小学五年级英语老师张琼说,因为家长们是寻求的心理安慰,所以送礼过后,对老师和孩子之间的相处会尤为关注,容易将一些巧合事件想象成送礼后的效果。比如老师关心孩子多了一点,家长们便立刻联想到是送礼的成效,而事实上,老师对孩子的关心、批评都是很自然的行为。
  
  专家说——
  
  不要让“习惯性送礼”成为孩子处事的标杆
  
  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教授范先佐认为,教师节送老师红包或购物卡这种现象是社会上不良风气在教育领域的反映,它暗示的是“不送礼就办不成事情。”不管家长是出于心甘情愿的“送”还是无可奈何的“送”,这种行为使得家长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变味”,会给孩子带来消极的影响,让他们误以为“办事就得送礼”,对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不利。
  
  “可能有少部分老师比较‘讲究’,但绝大多数老师都不会在意送礼与否。”范教授说,家长应以身作则,给孩子以正确的引导,可以像国外一样赠予鲜花表达心意,或者鼓励孩子亲手制作小礼物;同时,老师也应当明确表态:谢绝送礼,并告知家长“不论送不送,对待每个学生都会一样”;学校对老师也要明确规定,杜绝收受红包或是购物卡,一旦发现将予以处理。
  
  “其实,老师们可以机智处理这些‘红包’,将它们集中起来,召开家长会时明确告知家长将这笔钱作为班费,或是用以资助家庭有困难的学生。如果老师们齐心协力树立榜样,那么‘送礼’这样的不正之风也将烟消云散。”
  

相关热词搜索:教师节 将至 调查显示

上一篇:中秋国庆高速公路免费全攻略
下一篇:商家折扣超低却无货 购物达人称买衣还是5折好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