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金融 > 正文

区块链是“分布式”而非“去中心化”?
2016-09-24 08:59:46   来源:金融之家   评论:0 点击:


金融之家9月23日讯    区块链技术近年来是金融科技领域里面一颗耀眼的明星,它以密码学、全网共享帐本和分布式共识机制等技术为核心,构建起一套不依赖于任何特定第三方中心机构运作的分布式帐本系统。一直以来,一提到区块链,我们便想到它的特点之一“去中心化”,可是也有人说,区块链不应该去中心化,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近日,前中国银行行长、现任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研究工作组组长李礼辉今日在第二届全球区块链峰会上表示,区块链完全“去中心化”的特性在金融领域并不适用,分布式和多中心化有望成为现实选择。

李礼辉认为,区块链金融的结构特征,是“分布式”而非“去中心化”。

他认为,应用于比特币的区块链技术,的确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技术结构。现有信息技术系统均由中心服务器实现所有的信息交换和数据存储。比特币的区块链技术则通过构建分布式结构体系和参与者共识协议,形成不需要中心的数据库系统。所有约定的参与者都参与数据的记录和验证,再通过分布式传播发送给各个节点,即使部分节点受到攻击或者损坏,也不会影响整个数据库的完整性和信息更新。

然而,这种结构其实有很高的硬件需求。一是海量数据存储需要巨大的空间,二是数据同步需要高速的网络,三是各个节点的容纳能力需要达标和均衡。一旦交易频次超过系统的容纳能力,或者超过最弱节点的容纳能力,那么交易就将自动进入队列排队,耗时递增,给使用者带来不良体验。因此,完全“去中心化”的结构只适用于比特币这类流量很低、每秒几笔的低频次交易。李礼辉表示,新技术的金融应用不应“去中心化”,更不能“去政府”、“去监管”。

而在金融应用场景中,高频次是常态,银行卡、股票、外汇等金融业务的交易峰值每秒可达万笔之上。同时,金融产品和服务通常是跨平台的。例如,应用区块链技术构建数字票据,就必须解决数字票据系统与电子票据系统等平台的对接问题,数字票据交换与资金清算的实时对接问题。对于高频次、跨平台的金融应用场景,区块链技术发展初期的“去中心化”结构显然无法适应。

正因为如此,在区块链技术应用研发和实验中,近年出现的“私有链”和“联盟链”,选择的是多中心的“分布式”结构。

IBM、微软、R3联盟正在研发和实验的,也是“分布式账本”技术。随着区块链技术应用的迭代演进,“去中心化”已经不再是区块链技术的固有特征,更谈不上是区块链技术的“精髓”。因此,李礼辉建议把“分布式”定义为区块链金融的主要技术特征。

在经济可行性方面,我国的金融基础设施比较发达,大型金融机构已经建成超高速、大容量、中心化的信息技术系统。李立辉建议,在区块链技术金融应用中,各家金融机构共同组建分布式的“联盟链”,实现现有系统与创新系统的无缝链接,有利于充分利用现有科技资源,达到节约投资、节约交易成本、确保交易速度、实现合规控制的目标。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在分布式结构中,“多中心”之间存在竞争性合作关系,只有效率最高、可靠性最高的中心,才有可能被大多数参与者认可,也才能成为“主中心”。金融监管机构对各项金融交易的监督和控制,必须通过主中心和多中心来实现。有关金融监管的法律规则,只有成为分布式结构中参与者共同认可的技术规则,才可能有效实施。

区块链技术从发展前景来说,应该是会对证券行业的结算带来革命性的影响,但是这个过程一定是非常非常漫长的,其发展历程必然不是一朝一夕,对于其今后发展,我们不如静静观望。

相关热词搜索:区块 分布式

上一篇:普惠金融十年 为何影响依然“小众”?
下一篇:国诚金融提现困难了吗 国诚金融会跑路吗?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