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十二五:民间资本期盼政策再突破
2012-10-20 09:43:31 来源: 评论:0 点击:
9月17日,《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对外公布。该规划从改善金融调控、完善组织体系、建设金融市场、深化金融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维护金融稳定、加强基础设施等七方面,明确了“十二五”时期金融业发展和改革的重点任务。
那么,在未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和改革的蓝图中,有哪些值得我们期待的亮点?
两大定量目标完成无虞
我们看到,在规划中有两个具体的量化指标:一是全面发展金融服务业,“十二五”时期,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5%左右,社会融资规模保持适度增长;二是到“十二五”期末,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提高至15%以上,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行业的行业结构和组织体系更为合理。
根据国泰君安的分析报告,自2005年以来,金融业占GDP的比重就开始持续上升,2009年金融业占比GDP已经超过了5%,并且最近两年一直维持在5%以上。
可以说,我们已经提前实现了该目标。那么,为什么监管部门还把目标定在5%而不是更高呢?我认为,这是监管部门基于目前复杂国内外经济形势以及转变金融业发展方式的考虑,牺牲金融业一定的发展速度换来未来的高质量发展。
同时,对于第二个量化指标,我们也是可以在“十二五”期间顺利完成的。过去十年,包括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在内的直接融资增长十分迅猛。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2002年到2011年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由2万亿元扩大到12.83万亿元,年均增长22.9%。而2011年企业债券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合计融资1.8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14%。
另外,根据测算,今年前7个月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规模占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已经超过了15%,达到15.3%。不过,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未来信贷增速将长期放缓,同时股市的相对低迷也将限制企业的股权融资,债券融资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逐渐成为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其重要性将逐渐超过信贷和股权融资。
市场化改革将提速
“规划”指出,未来几年,我国将进一步推进金融业的市场化改革,如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等方面的改革。
●利率、汇率市场化令人期待
其实,央行在今年的两次降息中已经启动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特别是第二次的不对称降息,赋予了各商业银行更多的利率定价权。
对于“十二五”期间利率市场化改革方向,“规划”指出,推进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进一步发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的基准作用,扩大其在市场化产品中的应用。
同时,按照条件成熟程度,通过放开替代性金融产品价格等途径,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继续完善中央银行利率调控体系,疏通利率传导渠道,引导金融机构不断增强风险定价能力,依托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建立健全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确保利率市场化改革按照“放得开,形得成,调得了”的原则稳步推进。
我们认为,未来央行对存贷款的基准利率的限制会越来越少,存贷款的上下限浮动区间将会越来越大,甚至是没有了,各大商业银行可以自由决定。但是,这并不是说基准利率放开后就没有一个参照物了,其实央行仍然需要一个能调控的利率作为市场的参考。这个参照物可能是市场上的某一个基准利率,
也可能是上海银行间拆放利率,这个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另外,未来央行将通过在公开市场上回收或放回流动性来影响市场化利率的形成,使得市场利率能与央行设定的目标大体一致,行政性的、指令性的命令只会在极端情况下使用。
对于汇率市场化改革,今年6月1日起,人民币对日元实现直接交易,这使人民币国际化又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不仅有助于形成人民币对日元的直接汇率,降低经济主体的汇兑成本,更能够加强两国金融合作。
这一次,“规划”中要求进一步“研究建立人民币对新兴市场货币的双边直接汇率形成机制”,意味着未来将会有更多的货币加入到人民币的直接兑换阵营中来。
●人民币自由兑换可期待
可以说,人民币自由兑换是我国金融改革中最为关键的一步。一旦这一步坚实地迈出,我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融合将大大增强。目前,摆在人民币自由兑换目标完全实现前的一大难题就是,人民币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
不过,按照“规划”中的表述,“十二五”期末,人民币还难以实现资本项目下的完全自由兑换,而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限制。要完全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可能要等到下一个“五年规划”了。
即便如此,未来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兑换仍是人民币国际化中的一大进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规划”给出了具体路径:以直接投资便利化为出发点,实现直接投资基本可兑换;以开放国内资本市场和扩大对外证券投资为重点,进一步提高证券投资可兑换程度;以便利跨境融资为重点,加快改革信贷业务外汇管理;以扩大个人用汇自主权为着力点,进一步放开个人其他资本项目跨境交易。
●民间资本,期盼政策再突破
在“规划”中,民间资本翘首企盼的某些政策性突破并没有如期而至。“规划”指出,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改制和增资扩股。支持民间资本参与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在加强有效监管、促进规范经营、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服务的力度,增强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能力。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监管部门对于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的规划与今年5月份颁布的“新36条”类似,没有更多的亮点。虽然规划中有了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具体的方向,但是很多领域只是名义上对民间资本敞开了大门,一旦涉及操作层面就会遇到很多障碍。
不过,令我们欣喜的是,部分省份已经开始着手准备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前期事项。例如,陕西省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建立民间资本引导运用服务体系,通过进行金融综合改革试点、支持组建大型民营投资公司等方式,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
当然,要真正实现民间资本对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我们期待未来出台的相关细则中有进一步的创新和突破。
那么,在未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和改革的蓝图中,有哪些值得我们期待的亮点?
两大定量目标完成无虞
我们看到,在规划中有两个具体的量化指标:一是全面发展金融服务业,“十二五”时期,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5%左右,社会融资规模保持适度增长;二是到“十二五”期末,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提高至15%以上,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行业的行业结构和组织体系更为合理。
根据国泰君安的分析报告,自2005年以来,金融业占GDP的比重就开始持续上升,2009年金融业占比GDP已经超过了5%,并且最近两年一直维持在5%以上。
可以说,我们已经提前实现了该目标。那么,为什么监管部门还把目标定在5%而不是更高呢?我认为,这是监管部门基于目前复杂国内外经济形势以及转变金融业发展方式的考虑,牺牲金融业一定的发展速度换来未来的高质量发展。
同时,对于第二个量化指标,我们也是可以在“十二五”期间顺利完成的。过去十年,包括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在内的直接融资增长十分迅猛。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2002年到2011年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由2万亿元扩大到12.83万亿元,年均增长22.9%。而2011年企业债券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合计融资1.8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14%。
另外,根据测算,今年前7个月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规模占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已经超过了15%,达到15.3%。不过,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未来信贷增速将长期放缓,同时股市的相对低迷也将限制企业的股权融资,债券融资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逐渐成为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其重要性将逐渐超过信贷和股权融资。
市场化改革将提速
“规划”指出,未来几年,我国将进一步推进金融业的市场化改革,如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等方面的改革。
●利率、汇率市场化令人期待
其实,央行在今年的两次降息中已经启动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特别是第二次的不对称降息,赋予了各商业银行更多的利率定价权。
对于“十二五”期间利率市场化改革方向,“规划”指出,推进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进一步发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的基准作用,扩大其在市场化产品中的应用。
同时,按照条件成熟程度,通过放开替代性金融产品价格等途径,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继续完善中央银行利率调控体系,疏通利率传导渠道,引导金融机构不断增强风险定价能力,依托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建立健全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确保利率市场化改革按照“放得开,形得成,调得了”的原则稳步推进。
我们认为,未来央行对存贷款的基准利率的限制会越来越少,存贷款的上下限浮动区间将会越来越大,甚至是没有了,各大商业银行可以自由决定。但是,这并不是说基准利率放开后就没有一个参照物了,其实央行仍然需要一个能调控的利率作为市场的参考。这个参照物可能是市场上的某一个基准利率,
也可能是上海银行间拆放利率,这个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另外,未来央行将通过在公开市场上回收或放回流动性来影响市场化利率的形成,使得市场利率能与央行设定的目标大体一致,行政性的、指令性的命令只会在极端情况下使用。
对于汇率市场化改革,今年6月1日起,人民币对日元实现直接交易,这使人民币国际化又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不仅有助于形成人民币对日元的直接汇率,降低经济主体的汇兑成本,更能够加强两国金融合作。
这一次,“规划”中要求进一步“研究建立人民币对新兴市场货币的双边直接汇率形成机制”,意味着未来将会有更多的货币加入到人民币的直接兑换阵营中来。
●人民币自由兑换可期待
可以说,人民币自由兑换是我国金融改革中最为关键的一步。一旦这一步坚实地迈出,我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融合将大大增强。目前,摆在人民币自由兑换目标完全实现前的一大难题就是,人民币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
不过,按照“规划”中的表述,“十二五”期末,人民币还难以实现资本项目下的完全自由兑换,而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限制。要完全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可能要等到下一个“五年规划”了。
即便如此,未来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兑换仍是人民币国际化中的一大进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规划”给出了具体路径:以直接投资便利化为出发点,实现直接投资基本可兑换;以开放国内资本市场和扩大对外证券投资为重点,进一步提高证券投资可兑换程度;以便利跨境融资为重点,加快改革信贷业务外汇管理;以扩大个人用汇自主权为着力点,进一步放开个人其他资本项目跨境交易。
●民间资本,期盼政策再突破
在“规划”中,民间资本翘首企盼的某些政策性突破并没有如期而至。“规划”指出,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改制和增资扩股。支持民间资本参与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在加强有效监管、促进规范经营、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服务的力度,增强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能力。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监管部门对于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的规划与今年5月份颁布的“新36条”类似,没有更多的亮点。虽然规划中有了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具体的方向,但是很多领域只是名义上对民间资本敞开了大门,一旦涉及操作层面就会遇到很多障碍。
不过,令我们欣喜的是,部分省份已经开始着手准备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前期事项。例如,陕西省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建立民间资本引导运用服务体系,通过进行金融综合改革试点、支持组建大型民营投资公司等方式,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
当然,要真正实现民间资本对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我们期待未来出台的相关细则中有进一步的创新和突破。
上一篇:支撑实体经济金融业须练三板斧
下一篇:结构性理财产品收益表现不能只看标的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