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金融 > 正文

央行:金融调控需关注社会融资规模
2012-09-13 17:25:28   来源:腾讯   评论:0 点击:







  9月13日,央行调查统计司负责人以答记者问的形式表示,与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等指标相比,社会融资规模能更准确、更全面地反映全社会的融资状况和流动性水平。“金融调控如果只盯着贷款就会造成‘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现象。”
  
  这位负责人认为,目前,证券、保险类机构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加大,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贷款表现出明显替代效应。新增人民币贷款已不能完整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也不能全面反映实体经济的融资规模。
  
  随着金融市场快速发展,对实际经济运行产生重大影响的金融变量,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货币和信贷,也包括信托、理财、债券和股票等其他金融资产。
  
  央行认为,只有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和直接融资都纳入统计范畴,才能全面监测和分析整个社会融资的状况。
  
  所谓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目前社会融资规模主要包括人民币贷款、外币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保险公司赔偿、投资性房地产和其他金融工具融资十项指标。
  
  央行表示,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创新深化,实体经济还会增加新的融资渠道,如私募股权基金、对冲基金等。未来条件成熟,可将其计入社会融资规模。
  
  根据央行的统计,2002年时除人民币贷款外的其他融资占比很小,当年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91.9%,其他融资占比仅为8.1%,统计社会融资规模的意义不大。
  
  “但是到了2010年情况完全不同了,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下降至60%以下,并且随着金融创新快速发展,未来人民币贷款占比有可能更低。”上述负责人说。
  
  央行数据显示,2002年到2011年间,中国社会融资规模由2万亿元扩大到12.83万亿元,年均增长22.9%,比同期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长率高6.1个百分点。2011年社会融资规模与GDP之比为27.1%,比2002年提高10.4个百分点。
  
  

相关热词搜索:央行 金融 调控

上一篇:国电电力连续发债融资 拟再发债100亿元
下一篇:港交所在沪设立金融信息服务公司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