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股票 > 正文

中信证券AH股暴跌调查:期货投资者或主导
2012-08-20 10:11:31   来源:网易   评论:0 点击:

  “这个市场真的已经不适合散户了。”上海一位投资机构的负责人说。
  
  与很多人一样,他对2012年8月13日那天的,感到震惊。
  
  一位非常资深的基金经理则对理财周报记者表达了他的疑惑,“我们公募基金完全蒙在鼓里。”
  
  他能确认的则是,有越来越多的机构希望看到类似局面再次出现。“我都觉得好像听到这些做空机构在不断冒出芽来,有时候看到自己仓里的票不禁有些发毛。”
  
  “黑色星期一”
  
  8月13日,星期一。这天早晨,上市的19家券商没有任何重大公告公布。时间推回前一个周末,唯一能在券商中称得上大新闻的,只有中信证券(600030.SH)于周六发布的有关短期融资200亿元的公告。
  
  “黑色星期一”里,中信证券恰恰成为风暴眼。
  
  供职于南方一家大型券商机构服务部的宋先生,最近经手了不少融券的交易。他对“813”有着充足的思想准备,在他看来,暴跌发生后,很多主流投资机构——那些被刻薄之徒称之为“穿着价值投资开裆裤长大”的基金经理们——肯定会为暴跌找出各种理由。
  
  这些理由,听上去都很有道理,比如竞争同质化、基金降低券商佣金20%、经纪业务大面积衰退、大势积弱风吹即倒等等。
  
  一家中小型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马先生,就是这样认为的。
  
  让他感到愤怒的是,暴跌之前没有任何卖方分析师向他发出过风险提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这些利空理由总是会被更多的利多逻辑打倒在地,尤其是证监会开放创新业务。
  
  马先生曾经是宋先生的客户,他们现在有着完全不同的工作范畴,宋先生经常与江湖打交道,马先生仍然在潜心研究股票指数基金的α和β。
  
  但在暴跌发生后,马先生还是很快做出了比较“江湖”的判断:“虽然行业基本面和大势是根源,但很明显,有人在蓄意做空,因为如果全部是趋势主导,那么中信证券就该连续跌下去,现在是大跌了一天之后不动了。”所有的交易者,都盯着龙头中信证券。下午两点左右,全市场终于在它身上找到了爆炸性的利空:传闻海外巨亏29亿。
  
  若干年后,如果有人撰写最近几年的中国证券市场史,一定绕不过一家网站,它著名的股吧曾一次又一次扮演事件发动机的角色。
  
  13日下午1点50分,在东方财富股吧里流传出这样一条消息,“传闻中信证券海外投资巨亏29亿,今晚出公告”。随后,消息如病毒般在各大论坛蔓延,且愈演愈烈,“中信高管被带走调查”、“公司裁员减薪”、“里昂证券员工大规模流失”等各种利空消息漫天飞舞。
  
  值得注意的是,也正是在首条海外投资巨亏传闻出现后的15分钟左右,中信的股价应声下跌2.86%,创下当日区间段的最大跌幅。
  
  在另一个网络传媒中枢。新浪微博实名认证的“新浪证券”迅速跟进,称新浪股吧的中信证券吧中有一条关于中信证券即将公告巨亏的消息:“中信证券海外投资巨亏29亿,今晚出公告。”这条消息发布时间为8月13日14点44分。
  
  局势一发而不可收拾。
  
  至当日收盘,七成券商股被砸出今年以来最大的单日跌幅,中信证券被1.7亿股的巨量卖单砸出9.1%的跌幅。券商股板块当天重挫7.64%,西南证券和光大证券的跌幅也达到9.55%和9.3%。除太平洋跌3.43%、山西证券停牌外,其余17家上市券商的跌幅都超过5个百分点。当日前十大跌幅榜中,西南、光大、中信、海通、国元、东北等6家券商榜上有名。
  
  中信只是烟雾弹
  
  收盘后,惊魂未定的专业投资人们开始朝事件核心——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打电话。一位分析师说,他拨了中信证券董秘郑京好几个电话都没通。郑京本人,也被拖入了不实消息的泥潭。
  
  14日,中信证券发布澄清公告。次日,中信建投以“清者自清”的标题,替中信证券做了友情辩护。
  
  如果从做空的理论角度看,市场普遍认为有机构在融券做空,然而13日当日的融资融券数据似乎并不支持这一推理。
  
  查询中信证券8月以来的融资融券数据,截至8月10日,中信证券融券余额324万股,当日融券卖出62.5万股,在为期8天的交易日中,融资融券的交易数据并没有出现大幅做空的情形。
  
  如果单以8月10日324万股的融券余额来看,13日中信证券当日的成交量为1.75亿股,成为当日沪市成交量最大的个股,324万股的融券余额显然不可能将中信证券砸至暴跌9%。
  
  那么,是机构砸盘么?
  
  至理财周报本期截稿时,上海证券交易所并没有公开中信证券13日的交易记录,因此无法做出准确判断。
  
  但上海一位基金经理陈先生对理财周报记者说:“基金都是担心跌太多,大家减下来一些仓位,因为前面一轮上涨积累了一些浮盈。我们并没有大规模的砸盘,因为没有利益诉求啊。这个局并不是基金做的。”
  
  理财周报找到一位曾参与融券做空的私募机构人士文先生。他做空的规模并不大,但其看法却与市场共识迥异,他认为做空力量显然是很大的,只是很多人没有看懂这个套路。
  
  “整个做空的突破口其实根本不是中信证券,而是华泰证券和光大证券,中信证券是半路扔出来的烟雾弹。”
  
  复盘当日情况,华泰证券和光大证券在8月13日上午是跌幅最大的券商股,跌幅接近4%。而到了下午,其他券商开始逐一被拉下水。
  
  “为什么是这两个股票呢?首先,融券做空最讲究杠杆。在所有券商股中,海通、招商、中信这种票单独做空的难度很大,因为流通盘太大。而流通盘和总市值比很小,流通盘又不大的券商股,就像西南证券、广发证券、光大证券这种票,比如广发证券市值760亿,流通盘才7个多亿,杠杆是最大的。”
  
  在813之前,某期货公司的蒋先生已经融入数万股广发证券,并持有了两个多月。
  
  蒋先生一直没有卖空,而是在等待机会。他有一个非常简单的理由,“券商的佣金联盟打破了,迟早要跌。”
  
  他没想到券商股雪崩来得这么快。
  
  很显然,做空力量并没能从广发撕开缺口。“实际上很多人想融广发的券,广发的券现在都拿不到了。因为券商那里的余额实在太少了,只有100万股多一点,都作为长期券融走了。”
  
  回顾交易数据可以发现,广发证券在13日、14日分别被卖出110万股和100万股,但没有一股偿还。
  
  光大证券则在13日被融券卖出57万股,而此前一个交易日仅有6.7万股融券卖出。不过光大证券的融券余量共计才几十万股。
  
  文先生告诉理财周报记者:“光大被融券做空是在七月下旬,也就是光大宣布再融资前后几天,这个利空实在是太大了,而且8月25日将解禁23.25亿股,为8月解禁的六大券商中解禁股数最多的,是目前流通股的2.13倍,压力最大。那几天融券余量到了70多万股,每天卖出四五十万,这一轮券商暴跌,其实应该是从光大开始的。”
  
  与同样面临巨大解禁压力的是华泰证券。7月30日华泰证券共计有3.13亿股解禁,占目前华泰证券17.72亿流通股的17.66%,压力会在8月集中释放。这也构成了巨大利空。而华泰证券的融券余量长期在2000万股以上。
  
  而据一位券商人士称,不久前曾有一家国内私募欲向其所在的券商融入1000万股的某只券商股股票,根据时间、环境和条件推断,这只券商股极有可能就是华泰证券。
  
  文先生分析称,华泰证券周一开盘暴跌最为明显,充当了实质性的龙头。“我个人很怀疑有小非减持了。”
  
  而西南证券的跌停,则给观察者提供了一个管中窥豹的窗口——它是当天证券板块唯一有交易记录的个股。
  
  根据交易记录,卖出前三均为机构,其规模分别在180万股、160万股和100万股左右。而西南证券中报显示,只有诺德优选30股票型基金、招商股票型基金、南方宝元债券基金、南方广利回报债券基金符合条件。
  
  “中信证券被做空,实际上在7月23号宣布收购里昂证券后就开始了,26日融券余量到了460万股,之后逐渐减弱。而选择在8月13日释放关于中信的假消息,我认为就是这批做空者要利用这个暴跌把手中的余券处理掉。”
  
  接受理财周报记者采访的几位机构人士都认为,本轮做空券商,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仅看8月13日当天是不完整的。
  
  如何做空?
  
  一家大型券商的策略分析师向记者表示:“在香港市场,投资者往往会关注融券余量这一指标,融券余量大很可能代表了一支股票看空的力量较强。”
  
  对持做空观点的人来说,有一个很简单但很关键的问题无法解释:融券数量显然无法支持将这些大盘股打下去。
  
  就拿这次暴跌行情中的绝对主角中信证券来说,其8月13日融券的卖出量是225万股,当日中信证券总的成交量是1.75亿股,前者仅占后者的1.3%。
  
  来自基金公司的马先生就认为,融券的量能实在不足以影响,决定性的力量还是机构投资者的恐慌性抛盘。
  
  但理财周报记者发现,事情可能更为复杂。
  
  “大家看到的是场内融券做空,实际上场外的融券做空,也就是约定式回购,民间早就在做了。”宋先生说。
  
  他解释,这种操作方法,就是融券者向持有某只股票的投资人借入一定数额的股票,同时打入全额保证金及一定的利息,并约定在一定期限内以某种价格返还给借券者。
  
  “这种场外融券已经形成很大规模,并且影响了很多个股。比如说,银鸽投资此前的暴涨,就是融券做空失败而被逼空之后的产物。”
  
  而上海一家私募基金老总则透露了业内的另一种潜规则:“我听说他们就是跟重仓标的股票的基金合作,让基金配合砸盘,然后在融券上分成。”
  
  宋先生的猜测则显得更有可操作性:“中信证券是一些机构常年重仓的股票,这些私募可以让这些机构卖空中信证券,同时他们融入其他券商股做空,获得的收益分成,这样就规避了风险。”
  
  如果纯粹的融券做空,情况更为复杂,“需要全板块布局,而且常常同时放空,从中套利。”
  
  本轮券商股大跌,的确在中证期货上沉淀着巨量的空单。
  
  另有迹象显示,故事并不仅仅发生在国内。兴业基金的副总经理徐天舒公开表示,前期曾有海外机构通过市场,向但斌等长期投资者融入广州药业和中信证券做空。
  
  在这个逻辑链条中,绕不开的是QFII。那么,它们会是A股市场的“浑水”吗?
  
  到底谁在做空?
  
  一个越来越清晰的现象是,多个被做空的对象,都是A+H股。
  
  券商股周一暴跌,香港市场也有所反应。8月13日,就在中信A股大跌9.1%的同时,其港股下跌7.31%,收盘13.44港元/股。
  
  “在香港确实有融券做空中信的情况,规模可能比内地大,毕竟内地市场的融券量相对小一点,不过当日港股跌幅没有内地多,情况有点复杂”,一位操盘港股的基金经理告诉记者。
  
  “有一点要注意,中信证券港股在宣布收购里昂证券后是被明显大幅做空了的,但是A股没有反映这个预期,所以A股相对港股有较大的溢价。”深圳一位策略分析师说。
  
  “而且,香港市场,可能比A股市场更接近收购里昂证券这件事的真实发展情况,比如说到底有没有大规模的人员离职。”
  
  有关香港融券做空的机制,前述基金经理告诉记者,“香港的公司股东必须落实到具体券商名下,也就是通过券商持有,券商可以和客户签协议帮其证券出借,然后收益共同分享。因为有登记结算机制,托管的一般是券商或大行”。
  
  对于融券做空中信,究竟可能是通过哪家券商融券的问题,他表示,“由于是要给券商大行托管,所以谁的客户多谁就最有可能,公司当初上市,因为大家买都绕不开主承销商这个中介,所以主承销商积累了更多的客户资源,也就最有可能现在通过它们融券做空”。
  
  中信证券当初在港交所上市,主承销商包括有中银国际、建银国际、中信资本等3家机构。真如基金经理所言的话,在香港融券做空中信证券的券商中介,就很有可能是这三家。
  
  但这如何与做空国内券商股挂钩呢?前述私募基金经理称,一般的方式是,境外投资者从QFII处借入股票,缴纳保证金,到期归还DFII,实质上与前述约定式回购无异。
  
  关于中信证券的一个微妙信号,出现在8月9日的大宗交易现场。
  
  该日,中信证券总部(非营业场所)与东方证券东方资财这两个特殊席位发生了一笔特殊的交易。前者狂卖工商银行、中国联通、贵州茅台、中国神华、上汽集团等24只权重股,其中也包括62.6万股中信证券,而后者则照单全收。整个交易成交了1768.19万股,成交总金额为1.38亿元。
  
  这到底是一笔什么交易?
  
  理财周报通过东方证券内部人士获知,东方证券东方资财应为QFII席位。而中信证券总部(非营业场所)这一席位,经理财周报仔细核查和向中信证券内部人士询问,获悉应为中信证券自营盘和一些实力QFII的共用席位。
  
  这些QFII很可能包括:CREDITSUISSELIMITED、GUOTAIJUNANSECURITIESLIMITED、TOYOSECURITIESASIALIMITED-A/CCLIENT、HKSCCNOMINEESLIMITED等。
  
  中信证券向来是QFII青睐的券商,QFII在中信证券集中交易不足为奇。离奇之处在于,这笔大宗交易没有丝毫的折扣。一位专业的大宗交易投资机构老总称,“在业内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不能理解对方为什么高价接盘。这笔交易显然也不是为了出货,我猜测有可能是用于融券。”
  
  从逻辑上说,QFII向海外机构借出股票,势必要在上套保,而QFII的套保席位很可能也在中信系下的中证期货。
  
  不过,到底海外资本的涉入程度有多深,未可量化。
  
  而据宋先生所接触,国内能做空的机构已然不少,“现在公募基金不能做,阳光私募是信托账户,也不能做,非阳光私募更多。”而另一家券商的机构部总监则认为,这群“浑水”很可能是的参与者在主导。
  
  无论如何,基金都被动地扮演了做空的角色。券商股作为A股市场的权重、蓝筹的代表,向来是公募基金踊跃驻扎的根据地。
  
  今年2季度持仓西南证券较高的主动型投资基金有旗下的2支债基,合计持有212万股;持仓光大证券较高的主动性基金有华夏基金旗下的2只股基,合计持有2371万股。在2季度持仓中信证券较高的主动型基金有华宝兴业旗下的行业精选股票型投资基金,持仓3349万股。而纵观最近几个季度,诺安旗下几只主动型基金持有中信证券较高仓位达到了连续4个季度,今年2季度诺安平衡证券和诺安灵活配置基金仍持有合计3627万股。
  
  不止是券商股
  
  香橼和浑水,以成功做空中概股和港股逐渐为国内熟知。
  
  其做空手段简单来说就是前期布局自己的做空筹码,通过指出基本面上的瑕疵、发布报告,来引起市场恐慌进而抛售股票打低股价来获利。
  
  国内“空军”们照猫画虎,将这一套路搬到了A股市场。做空势力在多个板块试水,手段几乎都是卖空筹码前期潜伏,用利空传闻甚至谣言开路,股价随着利空传闻的释放下跌,部分卖空筹码获利出局这样的套路。
  
  在813之前,“空军”在地产板块已经进行了一次演习。
  
  8月2日,一则关于“近期各地楼市回暖触动调控底线,为抑制房价反弹,宏观政策将出杀手锏,取消地产项目预售权”的传闻侵入市场,地产板块闻风暴跌,保利大跌9.17%、万科跌6.75%。但这一消息并未得到证实。
  
  从部分跌幅较大个股的融券信息可以看出,做空资金在前期早有埋伏。保利地产在8月2日之前融券余量基本都在320万股以上,暴跌当日余量大幅减少至245万股,融券卖出量和偿还量都在放大,表明部分资金已在暴跌当日获利出局。
  
  在券商股之后,有迹象显示,“白酒”可能是空军的下一个目标。
  
  8月17日,在没有明显突发利空消息下,白酒板块纷纷大幅下跌,贵州茅台下跌4.04%、五粮液下跌3.12%、泸州老窖下跌4.45%。五粮液和泸州老窖在日线上已是3连阴,贵州茅台更是累计6连阴。
  
  白酒板块头上的乌云除了白酒高增长“末路说”外,最近闹得风头最劲的消息便是茅台与其他几大酒厂的“国酒之争”。
  
  从融券数据方面,已经可以看出“浑水式做空”的痕迹。五粮液从8月1日至14日的融券卖出额合计达1.5亿,位居两市第二位,故未来也不排除有人大规模做空白酒板块的可能。
   

相关热词搜索:中信 证券 暴跌

上一篇:青岛啤酒:二季度销售向好 华东地区增长突出
下一篇:顺网科技:合并吉胜报表 整合效应显现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