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点指数全面公开上线 舆情口碑管控数据有力支撑
2018-07-13 17:52:03 来源: 评论:0 点击:
面对上述诸多痛点,2018年7月10日,旅游及大住宿行业品牌价值查询平台-新版迈点指数(http://i.meadin.com)对外正式上线,旨在帮助企业清晰客群画像、评估传播效果、辅助投资决策。据悉,这也是行业品牌价值评估体系首次对外全面开放。
亮点一:一键搜索快速比对 了解彼此差异
目前,迈点指数旗下拥有两大指数产品:迈点品牌指数MBI和迈点区域酒店舆情指数MCI。迈点品牌指数MBI监测超过600家酒店品牌、1000家公寓品牌、300家共享办公品牌以及300家上下游产业链服务商品牌,迈点区域酒店舆情指数MCI则为全国23个重点旅游城市的超过10000家高星级酒店提供数据化服务。
据迈点研究院(MTA)发布的《2017-2018年度中国旅游住宿业品牌白皮书》数据显示, 2017年全国共有各类酒店、客栈民宿已达40余万家。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容量,快速及时地了解自己以及竞品的实时动态数据,对于企业运营中先发优势的建立非常重要。
新版的迈点指数优化了站内搜索功能,企业只需输入品牌或单店的常用关键词、点击搜索框,就能立刻弹出企业相关数据信息;同时,在导航条输入对标的品牌或单店、点击确认,对应的数据信息也能完整呈现。在对比版块中,不仅支持两两比对,还支持多个比对。
亮点二:维度公开成立委员会共建创新动能
行业及品牌的参与程度,决定了数据监测的维度和方向,在实际应用层面也更具象。迈点网副总裁、众数信息总裁丁晓宇表示,“为优化指数体系,确保指数的中立运作,推动旅游住宿业及租赁地产行业的品牌战略发展,我们今年联合两大行业共计26位权威专家与超过120位行业智囊共同成立了‘MBI独立指数顾问委员会’,不仅开放与公开了数据算法与监测维度,更希望大家一起来共建与驱动迈点指数作为行业标杆的‘价值三角’” 。
据悉,指数委员会将会定期举行会议,讨论各项与迈点指数系列相关的事宜。委员会的使命是“献计行业,服务民生”,将协同推动行业品牌建设,深入研究品牌价值,赋能美好生活,定制行业标准,为新时代下的品牌注能作出贡献。
迈点指数将旗下的搜索指数、舆情指数、媒体指数和运营指数等4个细分维度数据全面公开,让企业更直观地了解“潜在客群”、“黏性客群”、“媒体传播”以及“主动运营”上的行为轨迹,并最终为其战略投资、客群挖掘和市场运营等落地活动提供行动指南。
亮点三:摸清媒体传播路径建立舆情预警通道
近年来,舆情风险管理能力已上升为品牌公关中最重要的考核指标之一。没有快速处理好舆情问题,对于品牌的损失往往是长期的,类似的案例在行业里数不枚举。在这个人人皆是自媒体、随处即可发声的时代,企业不单单要了解自己的品牌,更要通过品牌舆情监控来了解品牌舆情导向以及竞争对手的信息。
现如今,品牌作为公司溢价体现的重要一环,其价值往往是随着品牌舆情大市场的风起云涌而不断的变化。品牌的成功树立,需要品牌主花费极大的人力和物力成本才能完成;而品牌的沉陷,往往发生在弹指之间的舆论风波中。
迈点指数针对行业的痛点,针对舆情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及时性,结合AI人工智能技术的舆情监控系统,从大众媒体和行业媒体两个版块,做了大量的产品落地。而今,你不仅可以实时知道媒介传播的渠道,分析媒体投放的效果,为下一步市场投入作精准预判;同时,还可实时查重负面报道,把握正向舆情方向,第一时间解除舆情危机隐患,踏浪前行。
亮点四:语义分析用户口碑清除一切差评
金杯银杯不如好口碑。而今,越来越多的酒店发现,真正好的口碑,经得起买家秀的考验。然而,消费者留下在线点评的热情还在吗?什么类型的消费者更“喜欢”点评酒店?他们在哪些酒店留下点评最多?点评里蕴含的宝贵信息如何一物多用?
面对这一系列问题,有一组数据是如是体现的:2017年全年住宿业线上点评共产生3600多万条,日均高达近10万条,相较2016年上升10.94%。在线预订平台众多,客群点评数量巨大,回复却要求处理及时,被众多企业列入KPI指标的口碑管理,简单、高效是方向。
迈点指数整合了主流在线预订平台的用户行为数据,通过全球先进的智能语义分析与理解技术,将点评化身为酒店直销利器,改善酒店顾客满意度并提高收入的同时,为酒店提供多维度的分析报告,最终提升酒店数据化的运营能力。
作为历时9年行业沉淀的指数化产品,迈点指数聚焦于旅游住宿业、租赁地产行业以及上下游产业链的大数据研究,针对集团和单店两个不同的企业群体,通过搜索指数、舆情指数、运营指数以及媒体指数等4大细分维度,客观、公正、公开地为行业提供了一系列的数据化产品服务。
“以技术与大数据为驱动,依托先进的数据挖掘与分析模型,将无形的品牌资产通过有形的数据维度呈现,实时监测企业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动态指标数据,反映企业一段时间内的运营实力和行业影响力,这正是迈点指数与行业同行的使命所在”,丁晓宇最后总结。